賈蕉夢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4)
高職院校實訓平臺師資建設研究
賈蕉夢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4)
高職院校是以培訓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要求,為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更好地實現校企合作、產學結合,高職院校在拓展校外實訓基地的同時,也不斷加強校內實訓平臺建設,打造能夠凸顯專業特色、能夠承載“仿真鍛煉、服務行業、面向社會”理念的實訓平臺,將理論教學與仿真模擬實訓密切結合,實現學生實踐能力與企業崗位的無縫對接,為產業行業企業服務,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影響力,而實訓平臺發展的動力、打造實訓品牌的保障就在于實訓師資隊伍建設。文章圍繞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實訓師資隊伍,探索其培訓和發展的措施。
高職院校;實訓平臺;師資建設
高職院校的實訓師資建設要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專業內涵建設、提升職業教育能力為要求,通過提升師資隊伍的能力和水平,激發師資隊伍的創新能力和活力,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優化課程結構、挖掘課程特色,加強教材開發和共享,促進教學手段改革與創新,推動具有高職特色、國際水平的實訓平臺建設。
(一)著眼普教,推進集約化、優質化、系統化高等職業教育
將理論教學與仿真模擬實訓密切結合,使學生在有限的在校時間里,體驗不同崗位角色,不出校門就能直觀了解商業社會的運行規律,以增加工作體驗,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增強學習主動性,激發創新熱情,提升職業素養,彰顯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色,提升高職院校的競爭力。
(二)輻射社會,推動專業化、規范化、現代化行業職業培訓
高職院校堅持“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理念,立足于為產業行業企業服務,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通過綜合實訓平臺的搭建,在滿足干訓和普教的同時,面向社會開發針對財經類的中短期職業培訓,承接相關專業培訓、技能鑒定和職業指導,與行業、企業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和高度融合的關系,力爭在合作共贏上做出大文章。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實訓師資隊伍主要存在以下三點問題:實訓教師的企業實踐經驗缺乏;實訓教師的潛力挖掘不夠,缺乏系統的培養。高職院校的實訓師資的來源主要是校內現有師資為主,企業和行業的客座教授為輔。其中,校內師資則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力量,這一部分教師,往往存在學歷層次不高、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另外,高職院校大都開設了實訓課程,但是普遍缺乏專門針對實訓教師的培訓體系,導致實訓教師的后續培養得不到重視,缺乏發展后勁。
在實訓師資隊伍建設上,高職院校要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對全體教師提出的要求,以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總體目標,圍繞高職院校實訓平臺的總體方案,整合培訓資源、制訂培訓方案、創新培訓舉措,從師德優化、業務強化、內涵深化等方面主抓師資培養;同時通過外請專家、內邀名師、企業實踐等活動,營造學術氛圍,強化實踐能力,激發創造活力。用充滿挑戰的實訓視野引領教師,用實踐工作鍛煉教師,用全方位的培訓機制培養教師,不斷提高教師個體的道德情操、思維水平、研究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使教師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充實的實踐基礎,豐富的學術文化背景,扎實的業務水平,成就一流的實訓教育質量。
(一)習德修身、做好“筑夢人”
高職院校要把培育教師隊伍的高尚師德放在首要位置,進一步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將師德建設貫穿于教師培養、培訓、管理全過程,突出師德激勵,嚴格師德考核,加強師德監督,形成以德育師的制度環境。注重加強對每位實訓教師的職業理想和道德的教育,進一步引導和支持廣大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職業理想,塑造教師人格,以身立教、以德樹人、志存高遠,具備強烈的教育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強能精技、做好“引路人”
高職院校要為實訓教師搭建成長平臺,加大培訓力度。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知識更新,制定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發展計劃,突出抓好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重點加強對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養。采取送出去和請進來等方式,開展多種形式培訓。緊跟行業發展前沿。邁開步伐“走出去”,外出培訓分為國內培訓和國外培訓。其中,國外培訓嚴格根據國家教育部的培訓要求,組織教師到德國、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職業院校和對口高校開展專題學習研討;國內培訓主要在過唄“985”“211”等著名高校和知名企業開展學習、教研活動,以及共同申報試點單位和相關國家級課題等科研項目。
1.以培訓促合作、面向國內吸引資源、拓寬渠道
科學利用高職院校合作企業和行業的資源,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進一步互通往來,共同開發,以培訓促合作、以合作促發展。
其一,開展企業培訓。高職院校實訓平臺的合作企業,既要共同參與實訓平臺的建設,也要為實訓師資培養提供企業培訓平臺。結合培訓內容和專業的特點,組織教師到企業開展針對性的培訓,達到“崗位全仿真、結業能上崗”的實訓效果。
其二,推進企業實踐。實訓必須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高職院校要定期開展實訓教師的企業實踐活動,結合實訓平臺的主題,每學年利用寒暑假分批次輸送相關教師分赴企業的不同崗位進行為期2周左右的實踐,確保實訓教學能夠與時俱進,與行業進步緊密聯系,無縫對接。
其三,參與兄弟院校培訓。實訓建設也要與行業發展步伐一致,高職院校要安排實訓教師到行業內或者相關高職院校參加實訓類專題培訓,學習先進方法,交流創建經驗。
2.以培訓促交流、走向國際拓寬眼界、提升境界
實訓平臺的品牌建設,要凸顯特色,在激烈的競爭中勇立潮頭,就需要緊跟世界發展步伐。實訓師資的國外培訓,嚴格根據國家教育部對于外出交流培訓的相關要求,積極利用高職院校的國際合作優勢,組織教師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英國等合作院校和對口高校開展專題學習研討。培訓內容以MBA、財經金融、IT產業、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專題培訓為主,同時,可以結合實訓平臺的建設情況,開展中短期專項培訓。
3.以培訓促引進、營造濃厚學術氛圍
(1)實訓課程和教材開發研討。以院內研討會、交流會為主要模式,外請行業專家,內邀高職院校相關負責人和教師一同交流、互通有無、促進開發,不斷推進特色課程和優質教材的開發,加強優質教材和特色課程的開發和共享,促進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為打造實訓品牌提供教學資源支撐。
(2)專題培訓。圍繞實訓平臺的不同內容,開展針對性強的專題培訓,確保教師熟悉軟件使用、了解操作流程、掌握業務核心、實現最有效果。現階段培訓主要包括4個階段的遞進式能力培訓:軟件應用培訓、開課能力強化、現場聽課、整體技能培訓。
(3)開展實訓科研項目。圍繞實訓平臺建設,積極申報科研課題立項,積極組織學術沙龍、重點科研項目申報討論會等,充分調動實訓教師和科研人員鉆研學術的積極性,提高實訓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精管增效、做好帶頭人
在實訓平臺的師資管理上做到“3個堅持”,一是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觀念;二是堅持深入教學一線,把握教學工作主動權,發揮教學工作領路人和骨干的示范帶頭作用;三是堅持考核機制和激勵競爭機制,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鼓勵敬業愛崗,鼓勵專業發展,鼓勵業務拔尖的導向,努力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優秀教師群體的形成,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實訓師資隊伍的良性發展。
[1]胡永新.教師人力資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申繼亮.教師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教師發展之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吳冬梅.人力資源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4]加里·德斯勒.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5]塞弗思.有效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輕工業出版社,2006.
G712
A
1005-5312(2015)02-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