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帥
(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論中國動畫藝術特征與當今的開拓
蔡帥
(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中國動畫的藝術特征對于中國動畫而言是一種民族的驕傲。中國民族元素通過動畫藝術表現風格,令世界矚目,許多優秀動畫中廣泛借鑒中國傳統元素。開拓中國動畫藝術表現風格,形成具有鮮明藝術特征的中國學派,是當下緊急任務。
中國動畫;藝術特征;民族個性;產業發展
動畫作為一門新型的藝術形式,它是一門相當高的綜合藝術,包含文學、音樂、表演、繪畫等許多綜合藝術,他的表現手法不限,可以是剪紙動畫、沙動畫、偶動畫、水墨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從第一部動畫的產生到現在,動畫從簡單的黑白的單線條動畫,逐步發展成熟,且日益強大起來。
動畫英文一詞animation最早源自于拉丁文字根anima,意思為靈魂;動詞animate是賦予生命,引申為使某物活起來的意思。所以動畫一詞animation可以解釋為經由創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東西像獲得生命一般地活動。在中國的早些年代,中國人將動畫稱之為美術片,而中國“動畫”一詞是源自日本,指的是把一些原先不活動的東西,經過影片的制作與放映,變成會活動的影像,即為動畫。
動畫作為藝術的起源可追溯到人類視覺文化遺產的各種圖形記載,早在兩萬五千多年前的西班牙阿爾達米拉洞穴壁畫中,系列奔跑的野牛形象已經出現重復的四肢,看起來就如同一幅完整的動作分解圖。在16世紀,西方出現了“手翻書”,其是一頁頁有連續圖畫的紙,如用大拇指翻動,所看到的圖像就仿佛動了起來。17世紀,教士阿塔納斯·珂雪發明了“魔幻燈”。有人把許多玻璃畫片放在旋轉盤上,通過旋轉投射在墻上的圖案給人一種運動的幻覺。19世紀,魔術幻燈十分流行。1824年,彼得·馬克·羅杰出版的《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一書引起了一陣實驗熱。從這一刻起,動畫開始展露了頭腳,逐漸顯示出自己的藝術特性,這種價值的實現的過程讓埃米爾·雷諾身心疲憊。直到1877年8月30日,雷諾的光學實用鏡獲得專利,他繪制的《喂小雞》等二十多個影視節目便是最早的原始動畫片,法國電影史將這一天定為動畫的“生日”,埃米爾·雷諾也被稱為“動畫始祖”。在雷諾之后,像法國的艾米爾·柯爾、美國的溫瑟·麥凱、厄爾·哈爾、艾爾·赫德等多位后繼者的藝術嘗試和技術改進,動畫形式在電影的領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并且與20世紀20年代脫穎而出。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動畫也同時進入了他的黃金時代,并且作為一種藝術產業遍及全球。
中國動畫起源也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中國動漫產業的先驅萬氏三兄弟就開始研究動畫制作,萬氏兄弟從一開始就提出“中國的活動漫畫應有中國的人物形象”這樣的概念,其作品在主題、造型、情節、風格上,都蘊含中國特有的民族風情,成為中國動畫史上的第一批開拓者。從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第一部短片《大鬧天宮》到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問世。再到1941年,受到美國動畫影響,制作了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鐵扇公主》,此為東南亞第一部動畫長片,標志著中國當時的動畫水平接近世界水平。
世界的藝術風格是多樣的,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特色,這也導致每個國家的動畫也有不同的藝術特征。西方動畫是走出一條幽默、歡快的畫面節奏,動畫形象以圓潤的線條,流暢的動作為特色,故事多改編于世界各地著名小說,貫穿自己的民族思想,形成自己的特色。
中國動畫的藝術特征來自于中國的傳統藝術,而中國的傳統藝術深受中國美學思想與哲學倫理所影響。除了世界動畫共有的特征“假定性”和“夸張性”之外,中國動畫最具有的本民族性的特征就是以情寫意。
本段從構成動畫片的基本要素即主題思想、故事內容、角色形象、動作情感方面分析中國、日本、美國等各自的特色,在比較中尋求中國動畫產業發展的方向。
(一)中、美、日動畫主題思想的對比
中國從自古以來經受儒家文化的長期陶冶,其文化內涵深受其影響,在中國動畫就體現出“寓教于樂”的主題思想,它們往往通過構建的故事象征的形式來表現深刻的主題,從而弘揚民族精神,宣傳民族文化。中國動畫片的主題又經常含蓄的、隱約的,以簡單的故事反映深刻的哲理。例如《九色鹿》、《金猴降妖》、《天書奇譚》等,不僅題材體現出原汁原味的中國風味,這些中國動畫的二度創作非常忠實于原有故事,與美國動畫的現代價值改編完全不同。
美國動畫作品大多取材于世界各國經典故事以及民間故事,選題范圍廣,善于發掘各地優秀文化。例如《白雪公主》選材于《安徒生童話》,《花木蘭》選材于中國民間傳說,《獅子王》選材于非洲大草原,《里約大冒險》選材于巴西的風情。選材的多樣化,使得美國動畫片更加富有吸引力,能夠及時推陳出新,引領者世界動畫的潮流。
日本的動畫題材可謂是天馬行空,在日本動畫中經常看到未來戰爭、偵探故事、少年的冒險、童年的往事追憶、都市男女愛情、校園勵志故事等,動畫無窮的想象力和表現力被充分表現出來。
通過中國、美國、日本的動畫主題思想對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底蘊與精神。
(二)中、美、日動畫故事內容的對比
在國產動畫片的故事內容上,不論長片或短片,都要求緊湊、簡練,將復雜的真實生活加以提煉、升華。幾乎沒有背景和第二條線q索,只以說明一個道理為主要目的。例如《孔融讓梨》贊揚先人后己的思想。總之,在中國創作者的意圖中,兒童是動畫片的唯一觀眾,而動畫片的作用就是以較為生動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道理,起到知識傳播和品德教育的作用。
美國動畫電影也體現它的教育性和提高兒童情操的作用,但它不像中國動畫那么寫意。美國在結合幽默搞笑的故事內容,又融入了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和冒險精神,能成為撫慰人心、激發斗志的精神力量。美國動畫中不論過程怎樣,在歷盡艱辛后,總是有一個完美的大結局。觀看美國動畫,不用開動腦筋就能給人片刻的松弛與開懷大笑,就像經歷了一場美好的夢境,讓人覺得很溫馨很輕松。
由于日本的傳統文化對于家庭的重視,所以日本動畫內容就相對感情多樣化了,因為創作者表達出對世界的認識是成人后、紛繁復雜的,既不像中國動畫主旨簡單鮮明,也不像美國動畫善惡分明,而是經過人工的刻意雕刻出來的東西。例如《風之谷》、《千與千尋》、《幽靈公主》中人類與自然之間復雜關系的審視都想當深刻和令人震撼。
在故事內容方面,各個國家大同小異,都是希望能夠傳播積極向上的內容,只是在表達上面各有各的方式,不過百花齊放的方式也為動畫增添了不少的生命力。
(三)中、美、日動畫角色形象的對比
動畫片的形象,是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經過幻想式的虛構、高度的概況所創造出來的。動畫片的形象是外部特征和內在性格的結合,形象的內在性格也由于外形的夸張和概況而顯得格外鮮明。早期中國動畫師多半是美術專業出身,對于傳統繪畫有著深厚的情感與豐富的學識,反映在動畫片中,角色形象與背景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古代繪畫、壁畫、民間藝術,其裝飾性大于功能性。中國動畫中的角色形象不具備突出性格的功能,而是作為整部影片美術風格的一個表現元素。中國有影響的動畫無論在人物造型上還是動物造型、植物造型、景物造型、起舞造型上,都是有典型的民族化形象。角色形象的寫意而非寫實,同樣是來自于中國的傳統文化。
美國動畫形象大都是運用了夸張,頭大,眼大,手大,腳大,線條流暢,柔美不失嚴謹。像迪斯尼的“唐老鴨”、“米老鼠”、“高飛狗”都是運用這幾種特色造型出來的卡通形象。
日本動畫形象注重寫實,以自然形象的比例、形態的基準設計的動畫造型。大都是都是大眼睛、小嘴巴、高長腿,有著天使般的面龐,魔鬼般的身材。其在人物服裝過于寫實,擁有華麗的服飾,復雜的場景,再加上裝飾性的人物道具,整個畫面非常唯美動人。《秒速5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等。制作陣勢華麗,場景宏大,但其重點在于人物細膩表情的刻畫,場景的處理。
卡通人物無論哪種,主人翁永遠都是受到觀眾的喜愛,不同形象塑造也可以滿足市場化的需求,畢竟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的審美觀和審美價值不一樣。在塑造卡通形象的同時,應該滿足各個年齡層次的觀眾。各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優勢。
(四)中、日、美動畫情感動作的對比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血藥的一種復雜的心理反應,是主體對待客體的一種態度。歷史的演變讓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民族習慣、民族傳統、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經歷,因而也有不同的民族情感。中國動畫在體現中華民族情感方面通過動作的設計來傳達人物內心世界。在中國動畫中,人物的動作設計多在真實動作基礎上加以寫意的描繪,設計者很重視動作和諧的節奏和韻律,表現飄逸、優美的姿態,用意象的線條,將日常生活中的動作轉化為寫意的表演。在中國動畫中,創作者在設計動作時通常很少用西方動畫中所常用的夸張和變形。或者說,相比西方的風做而言,中國動畫所做的是寫意的夸張,而非寫實的夸張。
美國動畫情感動作元素非常多,經常在美國動畫電影中,動畫形象通過唱歌或者舞蹈來抒發自己的內心世界情感,動作夸張,所以造成角色的變形也非常多,其感情通俗易懂,真情流露,使每個角色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
日本動畫則是以人物內心的獨白來表示情感。由于日本角色形象過于復雜,通常用動作表現情感過于繁瑣,一般在日本動畫里很少有特別大的整體動作。大多數是局部上的小動作。
情感動作就好比一部書,宣泄出什么樣的動作,流露出怎樣的真情,只有通過導演的精心設計,觀眾們細心的品味。每個國家的動畫在情感動作的表達不一,也體現出世界的多元化,動畫的情感動作也是很好的反應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
中國的動畫片從傳統繪畫、壁畫、年畫、雕刻、民間工藝和地方戲曲等各個藝術領域汲取豐富的養料,逐漸形成了一種藝術風格,被稱為動畫中的“中國學派”。
1958年推出的《豬八戒吃西瓜》是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片”,采用民間傳統技藝制作,具有鮮明的視覺風格。1960年水墨動畫片的出現,把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推向新的風格。1962年,我國第一部折紙動畫《一棵白菜》完成。各式各樣的動畫風格形式,從而使中國的動畫事業達到了一個頂峰。
經歷了文革后,動畫行業自然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使動畫行業進入了低谷,雖然后期也除了幾部作品,但題材比較受限制。而且,這段時期對中國動畫造成最大沖擊,是對人才的摧殘,這場劫難使中國動畫在未來的發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
文革之后,中國動畫又迎來了一個復興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例如《天書奇譚》、《哪吒腦海》、《三個和尚》等,在這個時期中國動畫除了注重借鑒中國傳統藝術的特色之外,也更加重視多元化的發展。但是在制作手法段上沒有創新,基本上沿用著萬氏兄弟所開創的流派,沒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進經驗,而同一時期,日本正從歐美動畫從簡單的動畫加工開始做起,學習歐美動畫先進技術,在學習中逐漸形成了自己本國的動畫特色。
在90年代中期之后,伴隨改革開放深度開放和中國加入WTO,歐美和日本的動畫片大規模進入并迅速占據了我國的動畫市場。日本動畫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在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受影響的觀眾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青少年,相當一部分20到35歲的成年人也成為這些動畫的忠實粉絲。人們把鳴人、柯南、小櫻、流川楓等動畫人物當做他們的偶像,片中的劇情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話題,在這些動畫片的延伸產業領域中,書刊、雜志、玩具、音像制品以及印有卡通角色的服裝、文具等商品形成廣闊的市場。日本動畫對中國人的影響非同小可,特別是90后這一時代的人,他們從日本動畫中,深深的喜愛上了這個國家,去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去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去這個國家旅游、留學,甚至想在那里定居下來。甚至有的中國90后在看完日本動畫《螢火蟲之墓》之后提出“日本真的有侵略過中國嗎”?這樣的疑問。這值得我們去深思動畫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然而國產動畫則在這個時期備受冷落,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在政策上給予一定扶持,而業界也已經認識到動畫片的商業前景,但是由于觀念上的保守、專業人才的缺乏等種種原因,國產動畫始終無法在觀眾中產生持久的影響力。在當今動畫的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只有博采眾長、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動畫才能在世界取得一席之地。通過與美日動畫對比,我總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民族道路
走民族化的道路是全中國動畫必須堅持的道路。作為一種文化產品,民主是其能夠長期發展的動力源泉。但民族化并不代表著一定是古老的文化現象和傳統的文學藝術作品,民族化應是本族人文精神、道德品質、文化傳統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內涵與外延的深度再現。總結中國動畫以往的失敗經驗,大多數是因為題材老舊、創作觀念落后、表現形式單一、故事情節單薄、不注重市場需求,動畫作為文化產業,既要秉承傳統的一脈相承,又要在原有的題材上繼續推陳出新。學會深一步挖掘民族特色,對民族文化不要局限在表面上的認識。
(二)專業人才
動畫專業開設時間晚,師資力量有限,目前高校開設動畫專業,大多良莠不齊。動畫專業需要高水平人才,培養影視動畫、游戲美術,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型人才為目標,將這個人才培養規定為在以影視動畫作為核心能力,從而輔助其他綜合能力的提高,既懂創作設計和軟件應用,又懂市場營銷和企業管理的的影視動畫應用型技術人才。同時也可以借鑒美國、日本等動畫產業發達國家的教育經驗,又要結合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的定位,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培養適應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的動畫人才。
(三)完善產業鏈
在我看來,目前國產動畫發展的最大不足是在產業鏈這一塊,在日本,一般是由漫畫改編成動畫,通常在一部漫畫受到讀者的好評,銷量較好的情況下,才開始決定制作成動畫,這樣一來可以減少動畫做出來卻沒有受到觀眾喜愛的風險,做好前期市場調研準備,做出讓大家喜聞樂見的動畫作品,才能繼而發展動畫的衍生品,減少不必要開銷與浪費。還有接下來是營銷手段,在推出劇場版的時候,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就會送每一個孩子一張電影票,從而他就可以賺取一到兩張成人票房,因為孩子在周末去電影院父母通常都會擔心孩子的安全,在父母的閑暇時刻,還是很愿意陪自己的孩子一起去看一場電影。當初2007年,《變形金剛》在中國上映,他以每分鐘5元錢的價格賣給中央衛視,結果在中國內地市場卻賺走了50億。他在中國內地市場廣受好評,其衍生產品變形金剛受到孩子們的廣泛好評。
中國政府在2008年以后已經陸陸續續頒布了許多的有關動畫產業扶持政策,投入的資金也是相當的大,但是國產動畫還是沒有很好的起色,雖然在數量上有著很大的進步,制作上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還是缺乏原創性,很多動畫題材都很老、舊,沒有在原有的傳統上沒有創新。中國的動畫也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上尋求一個完美的結合點。中國動畫的創作者也從未放棄這一探索。動畫前輩在動畫創作中顯出的堅韌不拔的精神也極大的激勵著后輩。在中國,動畫片是有巨大的前景與市場的,擺在我們的面前是條寬廣的大道,中國動畫片映吸收目前世界動畫制作發現上的優點,特別是美國、日本。中國的動畫制作能力已與美國、日本的水平不相上下,中國的動畫市場是巨大的,具有無限的開發潛力,除了創作的更新外,市場操作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中國動畫發展需要借鑒國外成熟的市場操作方式,并結合本國的特點靈活運用。
所以加快發展國產動畫是迫在眉睫,中國動畫從早期的輝煌到中期的衰落,再到現在的重新上陣,牽動著每一個中國的人的心。在前段時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中國動畫承載著中國夢奮勇拼搏,中國動畫產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和光明的前景,只要好好的利用和開發,它必將成為中國第三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盡管現今中國動畫產業還存在大量的弊端,但是經過我們幾代人的不但探索與改進,遲早會找出一條適合中國動畫產業道路,將中國動畫走上產業化的正軌。
[1]孫立軍.動畫藝術概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賈否.動畫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J954
A
1005-5312(2015)02-0223-03
湖北文化創意產業化設計研究中心基金項目資助。
指導老師:季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