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淺析概念服裝作品“無用”的設計美學
岳陽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隨著“中國風”、“中國范兒”等名詞廣泛被國人關注,彭麗媛的御用服裝設計師馬可和她的“無用”逐漸成為網絡搜索的熱點。文章通過解析馬可的服裝作品“無用”來闡述當代青年服裝設計師對中國傳統藝術美學的追求與創新,同時論述了現代服裝設計美學受到新派思想沖擊所產生的改變。
無用;服裝設計美學;傳統工藝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服飾就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這種情結不僅僅體現在它的使用功能上,更多的是東方智慧和東方哲學的傳達。在中國古代,服飾可以區分人們身份地位和功勛的高低,而在當代,人們對服飾的定義似乎不再那樣刻板,由服飾來張揚個性,體現時代精神和人文主義色彩的種種形式不斷涌現,民族的歷史脈絡和情感記憶通過服飾傳達出來,一點一面、一針一線承載著服飾之道。
2013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攜夫人彭麗媛首次出訪俄羅斯,當他們抵達機場時,彭麗媛典雅而高貴的裝扮驚艷了全世界,所有的時尚媒體都聚焦到彭麗媛的身上,一時間網絡上開始議論搜索她所穿衣服的品牌和設計師,最終定焦在“無用”品牌的設計師馬可身上,一個不愛穿高跟鞋,打扮樸實,游離在她所獲得財富的時尚圈之外的中國服裝設計師,不斷追求生命的意義和精神的價值使她變得不再平庸。對大自然的尊重和體驗,對古老手工藝的發揚以及對時尚文化的社會反思構成了她創作的核心,于是有了——“無用”。
中國自古講究素雅之美,尋求生活中的秩序與和諧,對于“無用”,所真正詮釋的人文精神旨在尊重傳統、以人為本、善待彼此,這也正是東方哲學所講求的和諧共存之道。桑蠶絲、麻毛草紙、粗布麻繩、干紙棉這些天然的不加任何化工纖維的材質為此類主題情感的表達做好了鋪墊,它們擁有最為獨特的原始肌理,在米白、藕紫、冷灰等中性色調的映襯下,將這類服飾洋溢出超凡儒雅的時尚氣息。
含蓄樸拙的縫制工藝在服飾中普遍出現,精致的手工鏤花在厚實的棉布上自由飄散,粗線條的硬麻面料與卷花棉布達到同色異質的視覺效果,服飾廓形的氣韻張弛有度,疏密有序,似有形,似無形;似有色、似無色,都如煙霧飄渺一般掠過人的眼前,留下的是我們平靜舒適的自然狀態。
中國人對舒服的理解是你完全放下,它有別于西方文化以及西裝禮服讓人“端起來”的范兒,所以“無用”的服飾無論是在肩部、腕部以及腰部的轉折,都是運用簡約的極簡主義風格進行裁剪,盡量用最少的裁剪工序來處理一塊布料,巧妙的折疊與編織將精湛的手工藝發揮到極致。在系列作品中,幾乎所有的服飾、搭配以及空間塑造的各種元素都采用了還本樸素的調性,絮亂的纏繞、舊象的處理,和任意包裹的手法都似乎要和現代文明對抗到底。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鄉里田間農夫務農的畫面,在廣闊的田間,他們的身影如此渺小,但確實田野的藝術家,他們所依賴的是自己的雙手,勤勤懇懇的勞作,他們的生活是如此真實,如此誠懇。“無用”似乎在竭力將人們從鋼筋水泥的森林中拽回那似曾相識的樸素時代,馬可用自己親手縫制的衣服,給人們做了最好的詮釋,她希望人們放下功利與名譽,用心去感受,去珍惜手工之物的珍貴和稀有。
在我看來,“無用”不單單是形式上的設計,它更多表現的是觸及時代文化心靈層次的美學追求。女為悅己者容,當大多女性沉迷于虛榮的贊美而為人打扮時,馬可已經開始選擇真正為自己穿衣的女人設計服飾了。服裝的搭配是體現個人性格特點和素養品味的媒介,在馬可眼里女人是沒有缺點的,她不會費力彌補女人的缺陷,相反會放大它,夸張它,直到成為一個女人的特點,成為她的專屬。“無用”的精神是要女性找到真正的自我,它潛移默化的為女性傳遞著一種現代性的生活觀,引領女性要熱愛生活、自信且知性,追尋心靈的自由,從容的面對自己和身邊的人,以釋然的心態享受生活帶給她的樂趣。
2007年馬可攜帶自己的作品在巴黎皇宮內舉辦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時裝秀。那場秀同樣震撼到了我。一個明媚的下午,林蔭之間,陽光透過交錯的樹葉灑在地面綠色的毛氈上,幾十位非專業模特身著“無用”的最新作品,安靜祥和的沐浴著陽光,氣定神閑地與自然對話,綠色毛氈的另一端伴隨著深遠空曠的旋律跳出許多蓄意待發的種子,每一顆都飽含生命的能量,慢慢地接觸到人們的腳尖和腳面,直到它們鋪滿整個毛氈,停下來。而后,是一架咔嚓作響古老的紡紗車,一位手法嫻熟的工人攆出一條條纖長的棉線,另一旁是一個布依族老人以貴州流傳千年的傳統紡紗技藝,靜靜的織著棉布……作品展示的整個過程沒有語言,只有空氣、植物和人平穩的呼吸,在我看來時裝秀似乎不能徹底解釋這個作品,它更像是一個行為藝術表演。
“無用”的誕生像馬可自己的孩子,自然的發芽,自然的成長,直到它成為品牌。有人希望借助“無用”的品牌效應獲取更大的利潤,有人并不希望“無用”被推向市場,不希望它的純粹被市場化稀釋,而“無用”則始終沿襲著自己感覺穩步向前,用自己的思想慢慢的影響著喜愛她的人,馬可用另一個角度詮釋時裝“無用”的本質,試圖讓她的概念達到脫俗的狀態,這也許是她叩問心靈所得到的一種思維,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吧。
[1]華梅.服飾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賀琛.民間服飾[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
[3]周夢.傳統與時尚:中西服飾風格解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
TS941.2
A
1005-5312(2015)02-02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