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然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孤兒院生活環境模式研究
黃然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25)
目前失依兒童這個特殊群體雖然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國內也有許多環境條件很好的孤兒院或者兒童福利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孤兒都能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一部分失依兒童不僅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醫療、學習方面也存在諸多的問題。什么樣的環境和生活模式才適合這群孩子生活并健康的成長呢?首先需先分析他們的心理特征,研究什么樣的環境能營造出這種心理安全的環境,給予他們陽光、希望和家庭的溫暖。
孤兒;心理需求;家;環境;生活模式
據全國統計,我國目前孤兒總數達到57.3萬人。最高地區是西藏,最低是上海,孤兒數量比例和城市的發展狀況呈現出反比趨勢。其次,在農村地區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父母亡故的孤兒數量是遺棄等其他來源的6倍,而在城市只有兩倍左右。①雖然現在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孤兒越來越多地得到幫助,并得到很好的照顧;但在相對落后的城市,對于大數量的孤兒,當地也很難給予這些孤兒良好的條件。荊州一家民間人士徐永富夫妻創辦的“孤兒院”,1987年以來先后撫養80多名孤兒,所扶養的11歲的來春天說“福利院很漂亮,可那里不是家”。②
1.失依兒童心理。孤兒普遍的心理與人格特征:自卑、內向、不愿意說話、內心壓抑、缺乏自信。造成這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也是根本原因源于他們對自己的身份認知內心所產生的被拋棄感。男性和女性孤兒數量高峰是在6~15歲,這個年齡孤兒的主要致孤原因是父母意外死亡或者一方死亡另一方改嫁所以導致孩子無人照料最后被拋棄。③其二,是源于外界對他們的認知。目前多數孤兒院封閉管理模式,雖然隔絕了外界的干擾和傷害,但是這也隔絕了他們和外界交流的機會。這堵圍墻也筑起了他們心里那堵高墻,不是外界封閉了他們,是這樣的環境迫使他們自己封閉了自己,他們心里對自己的認知注定也有別于其他孩子。長期這樣下去反而會加劇他們的畏懼與交流障礙。孤兒院最應該改善的是這種“圈養”的方式。
2.光。自然光會讓人感到有希望,使人生機勃勃、歡欣鼓舞,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會有積極影響,且自然光的缺乏可能會導致缺乏活力產生自閉現象以及新陳代謝紊亂以及導致抑郁癥,昏昏欲睡,性格憂郁等,都是很普遍的現象。相反,陽光也對上述癥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④由于孤兒院封閉性多體現在環境方面,另一方面人口數量較大、居住密度也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區域采光。這樣的環境會給人心理產生這種封閉感不利于這里的孩子的心理成長,他們比其他人更需要陽光。自然光不論是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對人的影響都是積極的,建筑對自然觀的稍加利用不僅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理解能力及感情還能表達出他的內心感受、信心和想象力。所以在環境的設計中需針對孩子們目前特殊的心理狀態,注意對自然光的利用,從而讓他們心理和生活有所改變,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3.色彩。色彩是用來表達感情的最具影響力的工具,各種色彩都可以引起肉體和心靈上的反應,所以色彩可以放大一種情緒體驗,可能是消極的,也可能是積極的,這取決于如何在建筑中運用這些色彩,色彩與建筑之間川大的訊息必須統一,目的是在視覺上和情緒上都達到和諧融合⑤洛杉磯國際兒童協會也曾表示運用溫暖而迷人的色調展現室內外環境色彩空間,不僅振奮了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的精神,還提供一個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環境。
色彩的生理效應:明亮的色彩特別是暖色調,益于提高人體活動的敏捷性和心理警戒性,相對素凈和陰暗的冷色調則起鎮定作用。海恩納·愛特爾在慕尼黑進行關于環境色彩對兒童作用的研究表明:對智力有益的室內色彩:黃、黃綠、橙和淡藍,且有益于提高兒童智力。橙色環境使兒童更活躍,更善于交際,性情更加溫和。
人類每個成長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通過研究不同階段不同的心理特點、生活方式、視覺偏好及活動特征來分析適合他們的的生活環境。嬰幼兒會顯示出對諸如純紅、純藍這類純度較高的顏色圖案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兒童時期的孩子在直覺思維階段他們的想法的創造性是令人驚奇的,對明亮活潑色彩偏愛和熱愛模仿并通過模仿的方式進行社會化。另一方面對活動性游戲和裝扮性游戲的熱衷,它對兒童所有方面的發展、社會性、身體及智力發展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且想象性游戲甚至明顯有益于智力發展。童年中期及青少年時期的孤獨也是我們生命孤獨時期的開始,促使青少年強烈地追求他人的陪伴和交流。這個時期的兒童渴望交友,渴望他人的理解,但又容易沖動、焦慮、躁動不安。愛好做游戲、可以設置相應的游樂設施;喜歡明亮溫暖的色彩,在整個環境設計的色調上設計;易沖動又渴望交流,也可以從色彩設計上選擇使人冷靜的藍色調或者稍穩重的色彩,從環境上規劃設置上設計增加交流機會的區域及設施等。
注釋:
①③尚曉援.中國孤兒狀況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②網易新聞,《民辦孤兒院的糾結》湖北日報,記者曾莉等.
④赫爾穆特·考斯特(德).動態自然采光建筑原理[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39,340.
⑤哈羅德·林頓(美),謝潔,張根林(譯).建筑色彩—建筑、室內和城市空間的設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D632.1
A
1005-5312(2015)02-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