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江漢大學設計學院,湖北武漢430056)
動態圖形課程中圖形語意解析
王穎
(江漢大學設計學院,湖北武漢430056)
動態圖形是由靜態圖形所衍生出來的一種現代圖形藝術,可以稱之為能動的靜態圖形,通過大小、形狀、顏色、位置、排列組合等形式的變化,以達到動態的效果。并且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礎作為技術上的支持。如今,受科學技術與文化進步的影響,動態圖形的設計也不斷地進步,在符合基本視覺傳達的同時,使觀者可以與作品進行直接的互動,以達到視覺、聽覺、觸覺上的完美互動體驗。更加科學化、人性化的設計,必將是動態圖形設計發展的新趨勢。針對學生韓笑的動態圖形作品《6號實驗》中的圖形語義部分進行解析和分享,用學生作品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能深刻的感受到動態圖形的課程魅力。
動態圖形;方法探究;圖標設計
任何東西的創造都不是憑空而來的,要經過設計者的發現與分析,不斷的對所要反映的事物或在不同狀態下的表現形式進行合理細致化的實踐分析。最終通過概括與提煉,準確有效的將設計目的通過動態圖形表達出來。
通過對事物或不同狀態下的形式進行細致化分析與提煉,一種詮釋方法是具象化的直接描摹,另一種詮釋方法則是抽象化的符號象征,即具象性和抽象性。其中抽象化的動態圖形設計更適合在個人移動終端下的應用。因為相比具象化寫實類圖形的提煉設計抽象化的動態圖形簡潔集中、形態明確、特征突出,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符合現代化的快節奏生活方式,便于信息的記憶與傳播。
例如在作品《6號實驗》中掉落物品圖形設計時,就采用了對事物簡約抽象化的提煉與概括。拿作品西瓜圖形的設計為例,為什么在改變西瓜的原始形態下,人們還是很直接的就接受了這種圖形語義的傳達。那是因為在設計時,準確提取出了西瓜特有的紋理及顏色進行再設計,并通過高光與明暗塑造圖形的立體感,加上對圖形位置移動軌跡的設計,實現掉落的狀態。簡潔集中、突出重點、概念清晰明確的特征,使這類圖形在視覺傳播中具有很高的識別性。
通過對事物或不同狀態下的形式進行細致化分析與提煉的另一種詮釋方法則是抽象符號化的象征。這種方法也適合對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事物形象或一種心理狀態、行為動作轉換為視覺符號的傳達與表現。
例如在作品《6號實驗》中表示成功與失敗圖形設計表現時,通過游戲角色具體可感的形象或動作造型,來表現動態圖形的本質與內涵。實踐分析得出,現實生活中人們在成功勝利時會做出握緊拳頭的動作與夸張的表情,以表現心中的激動與喜悅之情;而在失敗時會做出垂頭喪氣的動作以及閉眼的表情,以表現心中的失落與懊悔之感。作品中代表勝利通關的圖形語義,將游戲角色進行概括化的動作設計,并傳達出游戲的減肥成功的設計理念。作品中代表失敗結束的圖形語義,在游戲角色概括化的動作設計外,還以一種角色升天死亡的視覺信息,更加形象和直觀的傳達出該圖形所映射的語義。將無形的概念、意識轉化為真實的形象。
而直覺則是不受人類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維方式,是基于人們的生活閱歷、文化修養、知識儲備的一種思維模式。其實就是新體驗與舊知識的碰撞,所反映出的一種心理對比。例如,你直覺地理解垃圾桶圖標的工作性質,正是因為你了解真正的垃圾桶是怎樣工作的,并為日后建立聯系做好了準備。在數字交互應用作品《6號實驗》中對開始與暫停的圖標設計,正是因為人們在收音機按鈕的使用中,早以熟知了開始與暫停的符號,雖然加入趣味元素的設計,但仍就自然而然直覺地理解了圖形代表開始與暫停圖形語義。所以選擇和應用大家熟知的圖形符號去表現設計的主題與內涵,能達到醒目、直接、快速的視覺交流與傳達。
原始動作的設計,是動態圖形表現的基本形式。原始動作的設計加強了作品藝術美感。通過動態的表現,使作品能更生動形象的進行視覺的傳達。所以就要明確事物最基本的運動規律,以免造成歧義,不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
角色造型的不同,就覺得了他運動感覺的不同。因為合適恰當的動作設計,可以體現出角色造型、體型、性格、服飾、表演環境和鏡頭安排等個性化的特點。例如一個最基本的奔跑動作,拿數字交互應用作品《6號實驗》中的角色王小俊為例,從其設定來看他是一個極其愛美的胖子,并且性格古怪。此時我們就要考慮到體重的原因,胖子會有別與一般跑步規律中有的前傾、滯空、換步等動作的連接。胖子在奔跑的時候,明顯會顯得比較笨重、吃力,所有幾乎沒有中間滯空的動作。
還有在角色隨身攜帶的道具,也不可能始終保持不變,也會跟隨身體的運動而運動。在跑步運動動作的設計中,可以進行一定的夸張,在達到生動形象的詮釋下更為作品增添的了趣味性,但還是要符合現實中人體運動的規律,不能本末倒置,影響作品整體的畫面效果。
J524
A
1005-5312(2015)26-02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