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邦瓊
為吃飯,主動去當兵
1925年彭玉生出生在湖南安仁縣清溪鎮。3歲那年死了娘,11歲時爹又離他而去。不久,貧困的姑媽把他領到了自己的家里。
民國二十九年(1940),國軍在一河之隔的熊峰山與日軍打得慘烈,戰斗結束時,部隊兵力已經嚴重虧損。為了補充兵源,國軍四處抓丁,15歲的彭玉生無意間聽說當兵可以吃飽飯,沒有像其他壯丁一樣到處躲藏,而是主動站在大路上等待他們來抓。
就這樣,彭玉生像“傻子”一樣當了兵,被分在國軍99軍99師297團一營三連。這是一個戰斗步兵連。經過幾天簡單的訓練后,彭玉生就開始了隨部隊轉戰的生涯。
隊伍從安仁出發,一路經過攸縣—醴陵—萍鄉—江西安仁(今余江縣) —九江—南昌—撫州—德安,最后到達漳水。在德安縣,彭玉生第一次上了戰場。此時的他連槍都還不會用,更別說打死鬼子了。連長急得不得了,把他摁在戰壕里一頓臭罵,然后問他會不會甩手榴彈,他說也不會——因為從來就沒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連長氣惱地打了他一巴掌,又問他會扔石頭不,彭玉生說自己是在河邊長大的,會扔石頭,而且扔得遠、扔得準。連長說那就好。說完開始就地教他如何扔手榴彈。
日軍一般都是白天躲起來,晚上出來偷襲。一天晚上,彭玉生他們正凍得渾身發抖地隱蔽在戰壕里等待鬼子來襲,突然,一個老兵輕輕地說,鬼子離我們只有60步遠了,如果有人能把手榴彈扔過去,他們就死定了。彭玉生說:“我可以。”老兵不信,罵他吹牛。彭玉生不服氣,站起來就扔了一枚過去。手榴彈在鬼子中間開花,炸得他們鬼哭狼嚎。老兵這才相信他。因為過早暴露了自己,連長過來狠狠地踹了他一腳。但事已至此,只好開戰,何況他還真能遠距離打擊敵人,于是馬上叫身邊幾個人幫他擰手榴彈蓋子,讓他專門扔。
“我也就猛子一樣,一個勁地猛扔。不到10分鐘,我扔過去兩箱手榴彈。”前方再也沒有鬼子的喊叫聲。第二天天亮打掃戰場時,陣地上躺著100多具日軍的尸體,有的被炸成了肉醬。連長說,他還是第一次碰見這么個能扔手榴彈的兵。
打惡仗,丟掉一根手指
1941年,日軍想從江西西部進入湖南,國軍99軍從東部進入。在萬載縣兩軍相遇打了一仗。那一仗打得好苦。這一次鬼子依靠飛機的先行轟炸,改在白天進攻。
“他們從水圳里像水耗子一樣偷偷地靠近我們,我們的槍和手榴彈幾乎都發揮不了作用。最倒霉的是,我們連吃飯的機會都沒有。日軍一發現我們的炊煙,就會轟炸。”
實在沒法,炊事員只好改在20里外的地方把飯做好,晚上再偷偷摸摸地送到陣地上來。為了躲避日軍的飛機大炮,部隊不得不到處深挖工事。那一仗打了三天,跟彭玉生一同去的幾十個安仁老鄉都犧牲了。一次戰斗中,他的一截手指也被打飛了,“那一次我以為自己是歸不了祖了”。
1944年冬天,彭玉生所在部隊到達湖南茶陵,再從茶陵轉到資興縣城與先期到達的日軍作戰。在一個靠山的地方(羅仙嶺)跟日軍打了七天七夜。“當時天下著雨夾雪,我們都穿著草鞋,盡管凍得不行,也只好伏在雪地里不動。白天我們還是不敢生火做飯,怕被日軍發現轟炸,到了晚上,才能吃上一頓炊事員從幾十里外挑來的飯。當時盡管我們的陣地在山上,日軍在山下,但我們根本沒有能力直接殺下去,只能用機關槍和手榴彈打退他們的一次次進攻。雙方的傷亡都很慘重”。
一次,彭玉生他們在一個小山村與在村子里為非作歹的日軍對峙了一天一夜,雖然打得不是很激烈,但雙方誰也不敢放松警惕,20多個小時就那樣相互戒備著,直到得到團部的命令才撤退。他們在資興整整打了兩個月。
打完資興,部隊繼續轉移到湖南酃縣(今炎陵縣),再次回到茶陵、江西萍鄉等地。1945年7月,第二次到達萬載縣時,又跟日軍打了一仗。這時的鬼子已無心戀戰,不堪一擊,“看見我們的隊伍,紛紛棄槍投降。長官命令我們打掃戰場時,到處都是日軍的槍支和戰馬”。
脫下軍裝,回鄉務農
1945年抗戰勝利后,彭玉生他們換掉身上原來的灰衣服,穿上黃衣服,跟隨部隊來到南昌接受日軍投降。“我親眼看見了中日雙方的談判”。
在南京時,團長見彭玉生作戰勇敢,有意留他在身邊繼續當兵,還說跟著他不會吃虧。彭玉生說仗都打完了,我還留在隊伍里干嗎?團長說看形勢國內還有幾年仗打,將來誰坐天下還不一定。“我說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得,管他誰坐天下呢”。他沒有聽團長的勸,1946年回到了家鄉。
回家后彭玉生一直務農,幾十年來再也沒有走出過安仁。在后來的歷次運動中,作為農民的他雖然沒有遭遇明顯的批斗,但對于曾經是“國軍”的身份,一直如芒在背,就連子女們也很忌諱他的當年。對于自己的故事,他以為這輩子再也沒有機會告諸世人了。沒想到“政策變了,不僅不再另眼看我們,還給我們發錢!能活到這一天,實在是福啊!”彭老對自己年輕時5年的抗戰經歷記憶猶新,對政府能關懷抗戰老兵感激涕零。
到如今,軍歌還嘹亮
彭玉生說,平時我們看電視時只看到共產黨的軍隊注重宣傳,鼓舞士氣,而國軍只會打罵士兵,其實并不盡然,他們的長官在這一點上也做得相當不錯。
隊伍進入湖南后,長官告誡他們,以后的仗將會打得更狠,要他們不要怕,還說既然橫豎是死,那就死得壯烈些。“經他這么一說,我們的膽氣還真的足了。平時訓練時,我們也會唱軍歌鼓舞士氣”,“我們在行軍時,一旦聽見軍歌聲,馬上要立正的”。講到這里,老人突然站起身來,習慣性地摸了摸自己的衣領,雙腳一并,向我們敬了個軍禮,接著放開嗓子唱了起來:
“槍口對外,齊步前進,不打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們是鐵的隊伍,我們是鐵的人,為了維護中華民族,為得自由來,我們前進……”
真沒想到,91歲高齡的彭老,還有這樣一副金嗓子!還能唱得那么動情,那么肅穆,宛如再見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