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 雷劍鋒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在十萬大山余脈廣東湛江市廉江長山鎮的仙人峰、曬谷嶂等山脈上,十多年以前是幾處連綿的荒山頭,如今是排排開去的茶園美景。遠看如綠海碧波,風景旖旎,美不勝收,此處正是廣東名茶之一——茗皇茶的茶園。
開山種茶
故事要從1999年開始講起。1949年出生于貧苦家庭的李裕南,祖輩都是當地的赤腳醫生,緣此,李裕南由于懂醫懂藥,很早就開始涉足藥材生意。精明能干的李裕南隨后進入制藥行業,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隨后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將生意從廣東做到了東北,成為當地知名的成功人士。一次在北京受朋友之邀,李裕南來到一家臺灣老板所開的茶館喝茶。讓李裕南震驚的是,一杯茶竟然要消費800元,要知道,800元在上世紀90年代足足抵得上一個人一個月的工資了。這讓李裕南心中一震。他萬萬沒想到一杯茶的價格可以賣到如此之高。他腦海中閃現出一個念頭,如果讓農民種茶,一定很賺錢。
上世紀90年代的廣東正是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但地處粵西的湛江市廉江地區,瀕臨北部灣,地處廣東和廣西的交界處,十分偏僻,當地老百姓依舊生活得十分貧苦。“當時的家鄉很窮,很多人家一家有五六個小孩,別說上學,衣服都不夠穿,有的小孩冬天都是打赤腳。這個對我父親的觸動很深,他一心想著,能不能回到家鄉,為家鄉做點什么。”李裕南次女李瑜(廣東茗皇茶葉有限公司區域經理)向記者講述。
于是,在1999年的春天,正是李裕南事業最巔峰時期,他毅然放棄了城里舒適的生活,回到貧窮落后的家鄉廉江市長山鎮,希望帶動父老鄉親種茶改變家鄉貧困落后的局面。“那時候,一聽說父親要租荒山,鄉鄰們很開心,可我爺爺特別反對,認為父親好不容易賺點錢,全部撒到荒山里來簡直是瞎折騰,但父親不聽勸告,決心將他在制藥行業賺的錢全部砸向荒山。”李瑜坦言,當時父親經過多方咨詢,對種茶可以帶領村民致富堅信不疑。并且有專家就告訴父親,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種茶一定行,但茶一定要與健康同行。“茶一定要與健康同行”——最初專家所言的一句話,成為李裕南日后發展茶葉企業堅持不變的信條。
隨后,李裕南把華南農業大學的茶學教授和臺灣一些懂茶的朋友請到家鄉,讓專家、教授親自對家鄉的土壤和氣候進行檢測,考察是否合適種茶,種什么樣品種的茶最合適。最后得出結論,當地的環境氣候與臺灣地區的氣候十分相似,于是決定從臺灣引進“金萱”、“翠玉”等名茶樹種,后經分離培養而得出適合當地環境的新品種——金玉茶及玉觀音,加上制茶工藝的創新,產出的茗皇茶既保留了原有茶種的韻味,還具有獨特風格,別具一格。
李瑜介紹,“當時父親一共租了2.2萬多畝的山地,大多是荒山,種茶的前一、二個年頭年純粹是投入,直到第三、四個年頭,才逐漸有所收獲。”商海闖蕩多年的李裕南很早就有了品牌意識,因此在茶葉剛剛有所收獲后,李裕南就于2001年成立了擁有自主品牌的茶葉公司——廣東茗皇茶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茗皇茶葉有限公司”)。“當年,第一次帶茗皇茶到福州參展就一炮打響,人們不相信廣東,尤其是廣東粵西地區還能產茶,而且是這么好的茶。”李瑜回憶到父親當年去福建參展的情形。正是這次參展,極大地增加了李裕南的信心。隨后,李裕南在茶的制作工藝上創新,將紅茶和烏龍茶相結合研制出新品,并申請了專利,即該公司主打產品茗皇紅烏龍茶。同時,公司先后又培育出8個品種,后來逐漸擴大到從種子到產品全部是公司自己研發自己銷售。比起當時多數茶葉品牌,先有品牌后有基地的做法,茗皇茶先人一步,從源頭上把控茶葉質量,為品牌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今,茗皇茶葉有限公司已自建起5100多畝茶園,現已發展種植名優茶面積達1萬多畝,成為國內高山烏龍茶最大的生產基地。公司制茶廠位于廉江市長山鎮長青水庫南側,擁有生產線8條,日加工能力達3噸。在廣州、上海等大中城市開設專賣店80多家并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成功進駐“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
堅持有機
“茶一定要與健康同行”, 多年來,李裕南一直銘記著這句話。并向社會承諾,“茗皇茶永不使用農藥、永不使用化肥。”并從2005年開始創建有機茶園1500畝,并通過了國家有機體系認證,同年“茗皇茶”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2011年擴建有機茗皇茶基地1000畝,在2012年后一直保持了國家有機產品再認證。
“有機”說著容易,做著難。在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物價持續走高的年代,想要堅持做有機農產品,需要堅守的很多。
“因為茶葉基地原本就是荒山,土壤基質好,茶園種植基地方圓百里都沒有農田,最開始的時候,茶山上連路都沒有,是后面政府給予部分補貼才逐步在茶山上修起了路,不過到目前仍然有兩個基地還是沒辦法通水泥路,茶葉收獲時只能靠人工挑下山。因此,無污染的自然環境為茗皇茶創造了一個有利的種植環境,土壤無需改良,從最開始種植的時候,就可以無公害種植為標準。”李瑜向記者講述茗皇茶有機種植的第一道天然防線。加上茶園附近是萬年青水庫,附近自然生態環境極為平衡,各種鳥兒都是茶園的“捉蟲大使”。
其次,有機茗皇茶得益于該公司一種特別的防蟲辦法,即在茶樹根部埋下紅煙骨來防蟲。李瑜告訴記者,紅煙骨是煙葉制作中剩余的部分,茶蟲對紅煙骨十分抗拒,因此有了紅煙骨的守護,茶蟲自然遠離。此外,如果有一些茶樹染上蟲害病,公司會不惜成本讓工人們將這些染病的茶樹連片砍掉,并進行深埋處理。植物防蟲、自然防蟲、人工防蟲等多種防蟲措施為有機茶園保駕護航,完全杜絕了任何農藥的使用。
除了高超的防蟲手段,有機肥是種植有機茶的必要原料。為了給茗皇茶尋找有機肥料,公司花了不少心思。李瑜向記者表示,公司的有機肥原料來自四面八方,其中有專門從黑龍江地區采購的大豆粕,本地的花生枯、甘蔗渣、骨粉等,還有不遠千里從內蒙古專門收購而來的羊糞。由于高額的運費,光是每年從外地購買牛羊糞的開支就超過百萬元。其中公司還和養殖場立下合同,如果牛羊的飼料中有添加劑等污染源的話,這種牛羊糞一律不用。“嚴格按照有機種植標準種植,久而久之,整個茶園附近的生態都十分平衡,蟲害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種出的茶也更香醇,更健康。”李瑜坦言。
此外,由于茗皇茶基地位于粵西丘陵山區,而粵西地區溫度較高,會使得茶葉生長速度過快,茶葉生長速度快,不利用茶葉內含物的形成,茗皇茶為此研制出一個生長慢的辦法,每年施用一次由貝殼粉和蛋殼粉制作的富含磷、鈣等元素的粉末,即抑制了茶葉的生長速度的還提高了茶葉中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提高了茶葉的香氣和滋味。
喝一口茗皇茶,滿口的甘、香、醇、滑,外加微微一點甘澀味的點綴,短短幾秒鐘的沖泡,茶味盡出。可謂茶湯中有真相,全程有機種植,無化肥、無農藥生長而來的茗皇茶,有著與眾不同的韻味。
堅持扶貧
從開始種茶,到堅持有機之路種出好茶,李瑜告訴記者,她父親有三句話常掛在嘴邊,“用良心來做藥,也用良心來做茶,更要用良心來做人。”
在茗皇茶葉有限公司的帶動扶持下,目前當地已有14位民營企業家在長山鎮投資開發種植和加工茶葉。目前在該鎮加工銷售茶葉的,除了“茗皇”品牌外,還有“茗龍”、“茗霖”、“臻茗”、“心怡強峰”等,已形成一種茶葉產業發展的大氣候。其中,長山鎮17個村委中有11個建起了茶葉種植基地。
在2011年,茗皇茶葉有限公司還種植國家八大保護珍稀植物之一,被譽為“植物界大熊貓”、“茶族皇后”的金花茶。產量極少,對生長環境要求極為苛刻的金花茶在藥店最高售價可達13.8萬/斤。經多年試驗攻關,突破繁育、種植技術難點,茗皇茶葉有限公司已成功引種300多畝。李瑜告訴記者,公司將來會帶動周邊村民一起來種植這種名貴茶種,共同致富。
“過去很多當地村民到外地打工,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沒辦法得到照顧。有茶廠后,一對夫妻在茶廠工作,一個月工資差不多有3000多元,中午茶廠有飯堂,晚上他們可以回家照顧老人孩子,所以村民們很樂意到茶廠工作。”李瑜表示。在春秋兩季產茶旺季之時,一些制茶師傅的月薪高達12000元,平時,這些制茶師傅們一個月的工資也有3000-5000元。截至目前,茗皇茶葉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標準”的模式帶領扶持當地3360貧困農戶種植6000畝茶葉,每畝年均增收15300元,同時還帶動周邊鎮種植了5000多畝,1000多戶貧困家庭緣此逐步脫貧致富。多年來帶動家鄉發展茶葉產業,帶動周邊鄉鄰脫貧致富,李裕南實現了自己當年返鄉創業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