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尚友

從“全國百家紅色景區”關向應紀念館到擁有“金州八景——鷂嶺翻身”的小黑山,再到“國家4A級旅游景區”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全國最大蝴蝶蘭基地”菊蘭園,以及“大連首家田園休閑文化主題餐廳”歸田居……大連市金普新區向應街道旅游產業蓬勃發展,而“向應模式”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眼下,向應人正以喜獲“發現·2013中國最美村鎮”和“國家級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示范點”為契機,進一步擴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規模,讓農民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
從十年前的貧困落后鄉鎮到2014年的財政收入1551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億元,內資到位4億元;外資到位600萬美元,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2014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5萬元,接待游客數量達到9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億元。幾年來,向應街道居民收入增加數十倍。
“如此巨大的變化,憑借的就是我們所打造設計的 ‘紅+綠發展模式。”向應街道黨工委書記苗立鋒揭曉了答案。
“紅”是向應人的靈魂
紅,即紅色旅游。關向應紀念館、關向應故居,是中宣部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大連唯一的紅色旅游基地。“紅色,是向應街道歷史文化基因的靈魂,也是向應街道蓬勃發展的核心動力。”苗立鋒介紹說。
早在2001年,這里就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納入全國首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10年,關向應紀念館榮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大連地區等級最高的紅色景區。紀念館現占地6萬平方米,除新館和關向應故居外,還新增設了延安窯洞、紅三軍指揮所、滿族風情四合院等附屬展館。
“關向應同志是向應人的驕傲,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苗立鋒說。
多年來,由于地處國家級水源涵養區,向應街道的經濟發展受到諸多限制,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農民收入偏低,城鄉二元結構問題比較突出。
街道領導班子發揚“向應精神”,勤懇為民,致力改變現狀。在他們看來,向應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首先,這里是大連城市中心和次中心城市帶上的交匯結點和連接樞紐,區位優勢明顯;其次,這里生態環境良好,不僅有景色秀麗的自然景觀,而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第三,向應街道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基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有聞名全國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關向應紀念館,直接提高了向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經過審時度勢,街道領導班子開始結合實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及相關產業,經過不斷探索,走出了一條“惠民興街”的新路。
“綠” 是向應人的根基
“紅”,對向應街道來說是歷史賦予的旅游資源,具有無可復制性。而“綠”,則體現了向應街道,如何從一個全區最窮街道,窮則思變、無中生有的思維路徑。
走進向應,街道上旅游指示牌格外醒目,不會讓你多走冤枉路。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有來自本地的,有的來自五湖四海。
街道一位負責人驕傲地向記者介紹。“我們這里每天來的客人都很多,大家都是為的來看看最美村鎮。除了4A級景區關向應紀念館外,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也在我們這里,而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將現代農業和旅游服務業融合,提升附加值,帶給我們的是現代農業的標桿與典范。此外,我們這里的小黑山森林公園、范家大院、全國最大的蝴蝶蘭基地——菊花園、麗江庭院·歸田居、土門子農家樂一條街等,每一處都是各具特色,可以讓游客感受不同的民俗特點。”
在這里,農民既可以通過銷售農產品、開辦農家樂和采摘園,以直接參與的方式來增加收入,也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等間接方式來分享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成果。街道還與轄區企業協商,積極拓寬就業渠道,使農民成為擁有工資收入的產業工人和服務人員。其中,僅薰衣草花田一個項目就為當地新增就業崗位數百個。而隨著旅游市場的形成,更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了農民增收。
致力民生 讓美麗升級
近年來,向應街道逐步確立了“紅+綠”發展模式,實現了“一產與三產融合,農業與旅游并舉”的新跨越,堅持紅色經典旅游帶動、現代農業科技推動、生態人文景觀聯動、農村生活體驗互動的發展模式,構建以現代農業為基礎的農業旅游為熱點,以水源生態環境為優勢的生態旅游看點,以向應農民生活為特色的農家旅游賣點,真正打造出以紅色旅游為標準的鄉村旅游亮點,并通過規模化經營、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推進了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
“這幾年,我們在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今后我們將以打造‘中國最美村鎮品牌為目標,以生態為依托,以文化為內涵,以田園為特色,以綠色、健康休閑旅游產業為主導產業,通過產業集聚、生態環境改善、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加快農民市民化和城鎮化的進程,推進生態型花園式特色小鎮建設,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化水平,打造大連市新市區生態綠色長廊和市民近郊休閑旅游目的地,為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新生活。”向應街道黨工委書記苗立鋒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