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振啟 劉杰
北京人衛中藥飲片廠

▲蟬花晾曬

▲蟬花
蟬花別名蟲花,為常用中藥,始載于《圖經本草》。具有疏風散熱,明目退翳,定驚之功效。用于小兒夜啼、驚癇抽搐、瘧疾等證。
蟬花為麥角菌科真菌大蟬草寄生在蟬科昆蟲山蟬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尸體的干燥復合體。主產于浙江、四川、云南等地。每年6~9月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曬干。
蟬花蟲體呈長橢圓形,微彎曲,長約3cm,直徑1~1.4cm,形似蟬蛻。頭部有數枚灰黑色或灰白色樹枝狀子座體,長條形或卷曲,分枝或不分枝,長2 ~5cm,質脆易斷,蟲體表面棕黃色,大部分灰白色菌絲所包被,折斷后可見蟲體內充滿粉白色或類白色松軟物質,氣微香。以具子座、個大、完整、肉白、氣香者為佳。
有報道稱,蟬花中的腺苷有降低血壓、減慢心率的作用。還發現蟬花有抗輻射和抗腫瘤作用。蟬花有滋補強壯功效,能提高生命活力,具有一定的抗輻射作用; 提高免疫功能,直接或間接地吞噬或抑制腫瘤細胞,有抗腫瘤作用。蟬花這味古老的名貴藥材,因其與冬蟲夏草一樣同屬蟲菌復合體,它們的菌種均為擬青霉菌株,且含有相近的化學成分,所以目前醫家常將其作為冬蟲夏草的代用品。

▲野地中的蟬花
隨著蟬花的藥用價值被逐步開發,市場上出現了混亂品種,如獨角龍為大蟬草子囊殼階段的子座或有分枝,長3 ~7cm,直徑3 ~4mm,黑褐色,頂端稍膨大,表面有多數細小點狀突起。還有一種小蟬花,別名土蟬花,為麥角菌科真菌小蟬草寄生在蟬科昆蟲和蟪蛄的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尸體的干燥復合體,體較蟬花小,主產于廣東、福建,也作蟬花用藥,但在鑒別時應注意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