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賓
(安徽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QC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討
王紅賓
(安徽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在生產過程中,安全至關重要。在安全生產中引入QC(QUALITY CONTROL)質量控制的質量管理理念,可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QC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討”。以西氣東輸金昌壓氣站為例,從QC的管理模式,控制要點,管理目標的設定,風險的識別與評定以及原因分析,應對風險的策略以及效果監測等方面,探討QC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以期達到提高安全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實踐表明:通過在安全生產中使用QC,可以很好的實現動火連頭的安全進行,提高了該進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QC;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風險
QC來源于管理活動,是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為了控制產品的質量進行的作業活動,它是一種科學的管理理念。一般來說,企業可以通過相關的QC活動,改善產品的質量。QC屬于質量范疇,也可在生產活動中使用。實際上,在安全生產過程中,合理使用QC管理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安全生產的水平。本文以西氣東輸金昌壓氣站利用QC進行安全生產為例,從QC的管理模式,控制要點,管理目標的設定,風險的識別與評定以及原因分析,應對風險的策略以及效果監測等方面,探討QC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QC管理模式將從組織形式和運行形式兩方面說明。
2.1組織形式
質量管理的基本組織是QC小組,它是指從事生產的各種職工,圍繞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目的是提高質量,降低損耗,提高職工素質和增加經濟效益。
QC小組作為企業中群眾性質的質量管理活動的有限組織形式,是通過建立學習制度,成員合理分工,和定期分析、信息收集、考核評價制度,提高小組成員的水平。QC是企業民主管理經驗與現代科學管理經驗相結合的產物,能夠充分發揮相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相互協調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2運行形式
解決質量問題的科學方法:先提出目標;接著制定計劃;然后依據計劃實施,同時檢測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并仔細檢測,找出問題并分析原因;最后進行處理,并對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分析,制定標準,形成制度。這便是著名的PDCA循環(Plan、Do、Check和Action首字母),又稱戴明環,它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環博士首次提出的,如圖1所示。
圖中,1表示原有水平,2表示新水平。由圖1可知PDCA循環按順序進行安全質量管理的,并循環不間斷的進行下去。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便是依照PDCA循環模式,制定質量計劃和組織實現的。

圖1 PDCA循環示意圖
現場施工過程中,人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保證施工質量滿足需求以及相關的安全意識,這就需要施工人員具有相關的專業技術。施工人員作為一線工人,對影響施工因素了解比較清楚,其可以通過相應的形式充實具體的施工工作,并和技術人員共同進行安全管理,可以更好的排除不安全因子。對于現場施工來說,QC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可以保證生產的安全有效的運行,并提高施工水平。
3.1安全管理的戴明環
安全管理具有明確的層級概念,且每一個管理階層都有一根PDCA循環。依據PDCA循環,我們可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形成一個有機的安全管理體系,可以很好的預防漏洞的產生。具體施工過程中,因嚴格按照安全管理的PDCA循環,通過不斷的測試總結,再測試,再總結的往復循環,使得生產質量漸進的提高。安全管理的體系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安全管理體系模式圖
3.2安全管理控制點
現場施工過程中,應不斷的從實踐中找到問題,改進生產質量。在PDCA循環過程中,應及時的處理存在并發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的修正管理的標準,用標準化和PDCA結合使用,確保安全質量的提高。
安全注重的是預防,因而在施工過程中應重視預防。PDCA循環關鍵環節在于策劃和實施。這是由于在安全生產過程中涉及人的財產、自身,因而危害巨大,且影響深遠。策劃安全生產應以預防為主,并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通過實驗、模擬、分析、總結等解決安全隱患。
3.3QC在安全管理中具體應用實例
本文利用西氣東輸金昌壓氣站的動火連頭的施工為例,通過確定目標,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原因分析,確定主要原因,制定策略,實施策略等過程,具體講解QC的活動步驟,重點是風險的識別以及應對策略。
(1)開展QC首先就要確定目標。設定目標,應通過對收集資料的分析整理,找出癥結所在,最后針對癥結設定目標。制定目標過程中應注意:目標值必須與課題一致;目標值不易過多;制定目標要明確。本工程的目標為:降低施工風險性,施工的作業保證零事故,動火連頭一次性成功。
(2)風險的識別。風險在施工過程中具有隱蔽性,風險一旦出現,將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說,風險識別時策劃階段最重要的部分。本施工過程存在的風險:管道或者是管溝內可能有可燃性氣體,施工時有可能爆炸;管溝內可能存在N2等氣體,可能導致人窒息;施工可能存在機械傷害;原管道的彈性大,切割時引起危害;管溝可能坍塌;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可能存在觸電危險等。
(3)風險評價。依據現有的管理水平,把風險分主次。本施工過程中:爆炸和窒息具有較大的危害性,是施工中最大的風險,所以本施工的QC將圍繞降低爆炸和窒息進行。
(4)原因分析。對風險分析原因是制定策略的基礎。分析原因應針對問題進行分析,要思考什么原因導致問題的產生,思考要全面。分析原因的方法有:因果分析圖,系統圖和關聯圖。本施工從施工的相關人員,施工設備及工具,施工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周圍環境5個方面分析。
(5)確定主要原因。找出所用可能存在的不容許風險之后,對不容許進行論證分析,進而判斷是否為主要因素。具體步驟為:收集因果圖、系統圖或關聯圖的末端因素;剔除末端因素不可抗拒的因素;對末端因素一條一條進行分析,最后確定主要原因。
(6)制定對策。QC小組通過調查、分析、討論等設計活動目標增強相關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制定有效的安全風險消減方法,降低安全隱患。
(7)對策實施。在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策略之后,應對策略進行落實。本施工技術利用風險消減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施工的風險,且預防了安全事故的產生。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應保證氮氣注入量和黃油墻密封性以及溝下工作人員的安全。對于確保溝下施工人員的安全,應注意:使用大功率的防爆軸流風進行通風,加快空氣流通;確保施工人員的呼吸機佩戴;溝下工作人員應工作一段時間后替換;氣體檢測人員不間斷的對可燃性氣體濃度的檢測。
(8)效果檢查。當對策完全實施完成后,及所有的主要因素都得以解決或改進,把新情況運用于試生產中,收集數據,用于檢測是否達到設定的效果。首先與設定的目標值比較,看是否實現,如果未實現,則可能是要因為找準,或策略不妥帖等;檢測后,主要問題仍然存在,則可判斷措施不當,要采取補救;檢測效果,應從多方面綜合考慮;重視無形結果的總結分析。在本案例中:施工單位合理科學運用QC方法,確保了目標的完成,即:實現了動火連頭施工零事故,一次性完成的目標,且超前完成了動火連頭的施工。
科學合理運用QC,依據其科學有序的運行程序以及緊密的邏輯思維,進行安全生產的管理,可以保證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高效安全的進行,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本文通過西氣東輸金昌站的動火連頭實例,熟練的利用QC質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安全生產,表明:QC管理理念合理科學的運用在安全管理中,可以很好的實現動火連頭的安全進行,可以很好的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1]李云芳.QC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石油工程建設,2009(35),6:76~80.
[2]郭家義.抓好QC小組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素質.鐵道運輸與經濟,2006.
[3]郭金良.《用QC管理的科學方法指導安全工作》.2006.
[4]吳剛,朱成炎.QC小組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經濟管理者,2011(16).
TU714
A
1673-0038(2015)14-0176-02
201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