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逸
我是中國第一個在南非做海運的女人
雖已年過花甲,陳玉玲的打扮卻很潮:眉毛文過,鼻梁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頭發被燙染成棕紅色,再配上紅色的毛衣,顯得特別精神。
她1982年離開廣州,嫁給南非一個老華僑的兒子。南非以盛產黃金和鉆石出名,歷史上曾被英國和荷蘭統治過,當地人說英語或荷蘭語。初到南非,語言不通,再加上丈夫成天泡在麻將桌上,陳玉玲過得很落寞。生下一對兒女后,她開始尋思自己創業。那時,南非只有9000多名華人,只要勤勞,賺錢的機會多得是。
陳玉玲先后開過小商店,經營過餐廳,手里慢慢有了一些積蓄。20世紀80年代末,牛仔褲在南非銷量很大。陳玉玲瞅準商機,從中國香港采購牛仔褲,再轉賣到南非,賺了一些錢。有一次,她一次性匯給批發商70萬美元,準備大干一場。誰知一周過去,貨卻遲遲不到,批發商也聯系不上。陳玉玲急得滿嘴冒泡,立即飛赴香港,就差把那里大街小巷翻個底朝天,可批發商仍不見蹤影。直到這時,她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在那時,70萬美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一想到起早貪黑干了幾年的錢一下子被騙光了,我連跳海的心思都有了。可這一跳,我雖然解脫了,但兩個孩子怎么辦?再一想,好在要錢沒要命,扛一扛,也就過去了。”多年過去,談起此事,陳玉玲風輕云淡。
做生意被騙后,陳玉玲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夫妻之間缺乏共同語言,在兒子8歲時,她和丈夫離了婚。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加上南非治安差,陳玉玲去了美國和加拿大。轉了一圈后,她發現在那邊掙錢也不容易,于是又回到南非。
此時的南非已聚集了一二十萬名來自香港、福建、廣州等地的華人,他們從內地運來的小家電、服裝等商品,銷往約翰內斯堡、開普敦等南非各大城市。在華人如火如荼的生意背后,陳玉玲看到了巨大商機。1997年,她租借了日本一家公司的貨運船,專門為華人從內地運貨到南非。
“我是中國第一個在南非做海運的人,而且是女的。”言語間,陳玉玲透出幾分自豪。
慢慢地,陳玉玲在生意圈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找她運貨的人越來越多。做海運賺了錢,她又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先后購買了6個農場和多處房產。在約翰內斯堡,陳玉玲的房子和曼德拉的住所隔著一條街,現任總統祖馬的第四個老婆和她同一棟樓辦公。
陳玉玲雇了很多工人,多是當地黑人。在南非,老板不能像中國老板一樣大呼小叫,工人稍不滿意就向工會投訴,讓老板吃不了兜著走。陳玉玲感慨道:“在南非華人圈,經常聽到誰誰誰又惹上官司的消息。我呢,一場官司也沒有。因為,我很尊重工人。”
陳玉玲做生意很講誠信,又有好人緣。她自豪地笑著說:“我和許多人成了朋友,臺灣人大多叫我姑姑,好多香港人和廣東人則叫我干媽。”
我有持槍證,卻從沒開過一槍
南非是世界上犯罪率較高的國家之一,槍支泛濫,加之貧富懸殊、失業率居高不下,槍擊、搶劫、綁架案件時有發生。很多富人的房子建有高高的圍墻,圍墻上還有帶電的鐵絲網。
“犯罪分子專找有錢的華人下手。”盡管陳玉玲有著良好的人緣,但也曾被“內鬼”盯上,出賣給當地的黑社會。
1999年的一天,陳玉玲收到了三四十萬蘭特的貨款。蘭特是南非貨幣,匯率浮動大,很容易貶值。那天,陳玉玲開著一輛抗擊打的奔馳車,準備趕往銀行把貨款兌換成美元。車子行駛在高速路上,突然有兩輛車一前一后逼停了她。六七個蒙面人從車上沖下來,手中端著各式各樣的槍,對準了她的車……
“當時,我大氣都不敢喘一口,乖乖地把錢交給他們,哪里還敢反抗。不給錢,他們就要命。后來我也沒敢報案,怕遭報復。”說起被搶劫的經歷,陳玉玲仍心有余悸。
遭遇搶劫之后,陳玉玲在辦公室和家中增設了報警裝置。可沒過多久,她的兒子又被一幫壞孩子給盯上了。一個周末,七八個大孩子突然持槍闖進她家中,用槍指著兒子的頭,威脅他把家里的錢拿出來。見此情景,在隔壁辦公的一名工作人員,手忙腳亂中踩到了安裝在地上的警鈴,那些人嚇得一溜煙跑掉了。
這件事給陳玉玲的觸動很大。2000年,陳玉玲把14歲的兒子送到溫哥華讀書,托付給朋友照看。
兒子走后,陳玉玲考了持槍證。但她從來沒有買過槍,也沒開過一槍。她說:“希望永遠不要開槍。如果到了那一步,肯定是兩敗俱傷。”
鑒于針對華人居高不下的犯罪率,2004年,陳玉玲和華僑中的有識之士出資成立了“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中心配備了華人預備役警察。通過和南非警察的合作,有效地遏制了針對華人的犯罪行為。
我的家就像一個小小的聯合國
說到和兒子的關系,陳玉玲滿臉的陶醉與幸福,不禁開懷地說:“其實,我和兒媳的關系更密切。”說起兒媳,陳玉玲連忙展示她手機里的照片。“我兒媳是韓國人,漂亮得很。我每次去溫哥華的兒子家,兒子早上睡懶覺,都是兒媳陪我吃早餐。兒子結婚時,我把自己的鉆戒塞給兒媳一大把,6克拉的3個,3克拉的4個。”
為了一雙兒女,離婚快20年了,陳玉玲一直沒有再婚。她對孩子管教很嚴,從小教育兒女明辨是非,慎交朋友,不能養成抽煙、喝酒等壞習慣。兩個孩子上小學時,就算生意再忙,她也要放下手中的工作,開一個小時車,趕在每天下午兩點放學前把孩子接回家,然后再去上班。兩個孩子一放假,她就丟下工作,帶著他們去加拿大爬山、滑雪……
女兒9歲時,陳玉玲做出一個驚人之舉:讓女兒獨自一個人出國旅游。朋友都勸她:“孩子那么小,你怎么忍心,要是走丟了咋辦?”最后,她還是讓女兒獨自一人踏上了旅程。三周后,女兒平安歸來。
讓陳玉玲欣慰的是,一雙兒女不僅孝順,而且出類拔萃。兒子在溫哥華成立了自己的藝術設計公司。女兒則在高一時移民美國,并考上了波特蘭大學,博士畢業后拿到了心理醫生執照,準備去悉尼工作。
“前不久,女兒領了結婚證。”陳玉玲說,英國洋女婿十分英俊,他也在南非長大。
一家五口,五個國籍。為此,陳玉玲打趣地說:“我的家,就像一個小小的聯合國。”微信把散落在萬里之遙的一家人緊緊地連接在咫尺之間。60多歲的陳玉玲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組建了家庭微信群,一家人在里面聊天、發照片,傳遞著濃濃的親情。
想去高原支教,讓每個孩子都能讀上書
在陳玉玲的世界觀里,一個成熟、有魅力的女性一定要有愛心,生活如果僅僅是工作和賺錢,那就太單調、乏味了。陳玉玲常常隨中國駐南非總領事前往當地貧民窟送吃的穿的用的。
身在海外的華人,總有一種傳承中國文化的使命。商業上的成功,為陳玉玲完成這一使命提供了物質基礎。2005年5月,她聯合幾位華僑,共同出資創辦了《非洲時報》,及時報道與華人息息相關的新聞,成為南非很多華人的精神寄托。
陳玉玲說,無論身在何處,她永遠都是一名中國人。2006年,廣東遭遇風災和洪災,她捐款6萬元人民幣;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她捐款30萬元人民幣;2010年,玉樹地震,她捐款20萬元人民幣……每當國內民眾遭遇大災大難,她總是慷慨解囊,并號召在南非的華人同胞捐款獻愛心。
2013年,陳玉玲當選南非粵港澳總商會會長,這為她的公益事業提供了更好的便利。陳玉玲說:“2014年是‘南非的中國年,2015年是‘中國的南非年,現在兩個國家正處在蜜月期。”
2015年央視春晚現場的大屏幕上,播放了陳玉玲代表南非華人華僑向中國同胞拜年的畫面,她還動情地表示:“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令海內外中華兒女倍感驕傲,我們海外華僑華人,將全力支持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如今,作為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陳玉玲經常飛往中國,參加政協、外交部和僑聯的活動。她笑著說出了自己的愿望:“等真正退休了,我很想去高原地區教學,幫孩子們完成讀書的夢想。”
陳玉玲的這個夢想,源于2012年的云南麻栗坡之行。從2005年開始,她就資助麻栗坡一所村小學的學生。“那次,我和另外3個華僑捐了幾十臺電腦,學校的52個孩子喜歡得不得了,因為他們從沒見過電腦。看到他們學習條件那么艱苦,還有孩子因為家里窮上不起學,我心里很難過。當時我就想,什么時候退休了,我就去貧窮山區當老師,讓每個孩子都能讀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