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
滿洲里,一座隨鐵路興建而生的城市。1903年,因鐵路開始運營,滿洲里便成為俄國對日作戰的物資儲運后方基地。隨即,東歐、中亞各國商人紛紛涌入,這里一度成為“萬國商都”。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許多中國共產黨的高層領導人從滿洲里出入國境,這條鐵路又被打造成通往共產國際的紅色通道。從此,滿洲里的歷史上多了一頁關于“紅色”的記憶。
步入位于滿洲里市區以西8公里的中俄兩國鐵路連接點國門景區,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遺址、紅色旅游展館依次進入我們眼簾。
滿洲里市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教育基地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并被納入國家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國門景區內的紅色秘密交通線遺址、紅色旅游展館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展現了李大釗、陳獨秀、劉少奇、周恩來、瞿秋白等我國早期領導人經滿洲里秘密交通線前往蘇聯尋求真理、拯救中華民族的恢弘畫卷,并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
建黨初期,為加強與共產國際的聯系,中國共產黨沿中東鐵路建立了這條由滿洲里通往蘇聯的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線上共有5個交通站,其中密山1處、哈爾濱1處、滿洲里3處。1937年,因叛徒出賣,滿洲里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被破壞。該線歷經18個春秋,是中國革命史上存在時間最久的一條國際秘密交通線。
現在,國門紅色旅游展館墻上掛滿了泛黃的老照片,記錄了中共領導人以記者、商人等不同身份經滿洲里出入蘇聯從事革命活動的史實。據統計,1931至1934年間,秘密交通線共安全迎送70多名同志出入國境。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時,前去參加會議的代表都是從這里通過的。
2005年初,滿洲里開始對當地紅色旅游景點進行修復和改擴建,深入挖掘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增強景點的學習性、故事性和參與性。其中,滿洲里市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教育基地總體投資1.27億元,主要包括滿洲里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紀念廣場、滿洲里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陳列館、火車頭廣場、滿洲里秘密交通站、蘇聯紅軍烈士陵園、中東鐵路監獄、扎賚諾爾和二卡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舊址等革命歷史遺址、遺跡,基本再現了國際秘密交通線的原貌。
2007年,為了豐富紅色旅游內涵,滿洲里市啟動紅色旅游展館三期擴建工程,新建了以“紅色后代”為主題的展廳。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和領導人為推翻舊制度、建立新社會浴血奮戰,不得不將他們的后代送往遙遠的蘇聯,送進莫斯科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
為了推出這個國內獨一無二的展覽,籌辦人員先后前往北京尋找“紅色后代”,了解他們早年的生活足跡和目前的生活狀況,并赴俄羅斯莫斯科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收集“紅色后代”的相關資料。工作人員通過歷史檔案、當事人和知情人的回憶,收集到了瞿獨伊、毛岸青、蘇河清等60位紅色后代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