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紅


2015年6月20日,北京展覽館。
人頭攢動的“2015北京國際茶業展”迎來了一支特殊隊伍——來自貴州省銅仁市的梵凈山茶團隊隊員排列有序,手舉15片2米多高的貴州茶產業宣傳牌進行全館巡場,此舉引來了各參展商和觀眾的爭相追看與拍照。手舉獎杯和證書帶隊巡館的是一位容貌秀麗的土家族女子,是銅仁市德江縣鴻泰茶業北方區銷售總經理令狐昌睿。在本次茶展評比中,鴻泰公司選送的德江白茶榮獲特別金獎,這也是貴州省參展茶企的唯一殊榮。
提起白茶,人們首先想到的不外福鼎白茶、綠雪芽等名茶,即使在貴州本省,人們所熟知的也不過是正安白茶而已。德江縣種茶歷史雖然悠久,此前卻始終未形成產業,沒有品牌,鴻泰公司的德江白茶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異軍突起,脫穎而出的呢?
2008年,德江縣民營企業家張觀胤在合興鎮大興社區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租用500畝山地開始種植茶葉。2009年,鴻泰公司成立,張觀胤正式進軍茶界。起步之初,張觀胤就確立了“出好茶、上等茶、精品茶,以茶富民”的奮斗目標。
鴻泰公司種植的德江白茶屬于綠茶類的變異品種。春季,因葉綠素缺失,在清明前萌發的嫩芽為白色,至谷雨后,玉白色的茶葉才逐漸轉為全綠。此茶香氣鮮爽馥郁,滋味清鮮回甘,氨基酸含量高達30.09%,比其他名優綠茶高出3-4倍,養生保健功效明顯。
由于德江白茶必須在每年早春時節不到30天的白化期內采摘、加工和制作,所以產量極低。但張觀胤看重的并非產量而是質量,他追求的是工藝與技術的創新。因而,在茶園基地建設與管理上,鴻泰公司始終堅持“高標準、高規格”,防蟲采用生物技術,催芽采用農家肥,每年單生物技術防蟲一項花費就達20萬元之多,是使用農藥滅蟲的12倍。在茶葉加工生產上,鴻泰公司更是嚴上加嚴,從茶青采摘、運輸、攤青、殺青、烘干、揉捻、提香、理條、攤涼、做形、脫毫、檢驗裝箱、冷庫貯存等各環節到產品出廠,都嚴格操作,規范衛生,有效保證了鴻泰公司產品的質量。也正是這樣的品質堅守,鴻泰公司成立當年即獲得貴州省農業委員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2012年又榮獲“貴州綠色生態優秀企業”榮譽稱號。
2011年,鴻泰公司首次亮相國際茶展(第三屆“香港國際茶展與名茶比賽”),即榮獲綠茶組第三名。此后,鴻泰公司選送的茶樣參加各大茶業展評比,均所向披靡,獲獎無數,短短五年間,單國際性茶展獲金、銀、銅獎就達15 次之多。
而今,鴻泰公司已成長為有產能1000噸茶葉加工廠一座,無公害茶葉12000畝,已成為集茶苗種植、茶葉加工、成品銷售于一體的龍頭民營企業。張觀胤以互動循環,資源互補利用的運作方式,每年帶動了2000戶左右的鄉鄰群眾脫貧致富。
改寫德江茶葉生產史,創建德江白茶品牌的是張觀胤,而讓德江白茶名揚京城惠及百姓的則是田茂澎、令狐昌睿夫婦。
2013年10月,在銅仁市政府、市農委的主導下,來自銅仁市5個產茶縣的5家茶企在有“中國茶葉一條街”之稱的北京市西城區馬連道集中開業,共創“梵凈山茶”品牌,鴻泰公司便為其中之一。為了支持張觀胤以茶富民的人生追求,田茂澎、令狐昌睿夫婦果斷放棄了本已小有成就的事業,毅然北上京城,為推廣梵凈山鴻泰德江白茶而積極努力,搖旗吶喊。
在名茶林立的馬連道,初來乍到的德江白茶要想站穩腳跟,談何容易。開弓沒有回頭箭,果敢的土家族小伙子田茂澎堅信,有優良的品質做基礎,有周到的服務作保證,德江白茶一定能在京城打響知名度。果不其然,德江白茶進駐馬連道當年就獲得了北京第十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一年后,德江白茶又斬獲了這次北京國際茶業展特別金獎,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綠茶類白茶中的翹楚。
田茂澎的底氣和勇氣,除了德江白茶過硬的品質外,還得益于他的賢內助令狐昌睿。這位秀外慧中的土家族姑娘一踏上京城的土地,就成了德江白茶當之無愧的“形象大使”,不光走到哪里將德江白茶介紹到哪里,而且在北京各大茶展上,也都能見到她忙碌的身影,看到她甜美的笑容,聽到她熱情的招呼,享到她周到的服務。每次參展,令狐昌睿都身著美麗的土家族服裝,堅持“品質第一,價格適中”的原則,用流利的普通話熱情地為顧客推介包括德江白茶在內的梵凈山茶。尤其是2014年3-4月份的玉淵潭公園“品黔茶·賞櫻花”活動,和2014年10-11月份的香山公園“品黔茶·賞紅葉”活動,兩次活動時長60天;令狐昌睿平均每天接待游客達上千人次,有數萬人聽到、看到、品到了品質優異的德江白茶。
此際,當德江白茶在鵝黃明亮的茶湯中翩翩起舞時,她帶給人的已不僅是感官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悅,更是深層的思考:問茶哪得香如許?為有鴻鵠展翅來。是精益求精的品質,與積極的推廣,踐行了帶民致富的人生理想,并造就了德江白茶的破繭而出,羽化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