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偉大祖國文藝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承載著炎黃子孫的文化基因和道德血脈,滋養著無數普通民眾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家園。切實加強對這門實際存在但沒有名分的獨特藝術的理性概括和學術提升,是時代發出的深切呼喚,是曲藝藝術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文化多元化、藝術多樣化、傳播現代化的今天,建立中國曲藝學科的時機已經成熟,條件業已具備。首先,黨中央在《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群團工作學科建設,群團工作研究列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中國文聯領導下的中國曲協屬于國家層面的一級群團組織,具有政治性、群眾性、專業性的特點,理所應當地擔負起推動建立中國曲藝學科的時代使命,責無旁貨地承擔起促進建立中國曲藝學科的莊嚴責任;其次,在長達2132年的封建社會中,曲藝鼎盛時期的樣式多達1000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曲藝事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紀元;再次,新中國幾代曲藝人,采用不同方式和途徑,奔走呼號,建言獻策,提議加強曲藝學校教育和曲藝學科的研究;第四,從目前曲藝高等教育的教學一線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教育工作者與曲藝工作者深感曲藝高等教育的重要、迫切和不足,從共同的實際需要出發,攜起手來,積極在不同類型的一些高等院校開設曲藝專業,進行教學實踐,積累了豐富多樣的高校教育經驗;第五,從出版和積累的曲藝書籍和影像資料來看。曲藝創作表演的空前繁榮促進了曲藝研究的不斷深入,一批又一批曲藝史料被挖掘出來、曲藝圖書相繼面世……這些都是我們賴以建立中國特色曲藝學的資本和可以利用的資源。
總之,建立中國特色曲藝學科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建立中國特色曲藝學科的工作隊伍已經集結,歸根到底取決于我們的批判精神、建設心態和扎實行動。只要全國曲藝同仁團結一致,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始終不渝,我們就會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而致千里,最終實現創建中國曲藝學這一當代曲藝人的光榮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