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呈祥
姜昆來電話,說他將自己為曲藝事業吶喊與思考的一些文章編撰成集,還說擇時他將主編一本《曲藝學論集》,對于他講的這類“工程”性動作,要我為之“助陣”。作為摯友,我理解他的初衷:并非因我對曲藝學有什么高深的研究和見解,乃是看重我從文聯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后還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組兼了個不甚稱職的召集人,有責任有義務為“中國曲藝學”這門尚未列入國務院頒發的學科目錄中的新學科建設做點實事。于是,盛情難卻,卻之不恭,卻又責無旁貸,我只好勉力為之,敲敲邊鼓,吶喊幾聲了。
的確,我深知,不僅姜昆,還有任上的中國曲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董耀鵬等曲藝界學者,都極有見地提出了“中國曲藝學”這門實際上早已存在而被藝術界忽視了的新學科建設的緊迫任務,呼吁在國務院頒發的學科目錄中的藝術學門類下增設(實際上補上)“中國曲藝學”的一級學科位置,并逐步在高等學校里開設曲藝的專科、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
我是他們主張的贊同者和支持者,其理由如下:
從學理上講,應當真正從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高度,重新認識和擺正曲藝學在藝術學中的獨特地位和別的藝術形式難以取代的價值,從而認清這門源遠流長的植根于民間的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新當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這是藝術學學科建設的題中之義和時代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再三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之上的,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確實,一大批優秀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曲藝作品,傳揚著“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營造出化人養心的文化氛圍,積極參與到“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文明建設中去。今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真正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真善美、感悟真善美。而植根于民間曲藝,則是一條必不可少的渠道。惟其如此,藝術學學科建設理應涵蓋曲藝學的理論建構,方才更趨完整也更為堅實;反之,缺少了這根重要支柱的藝術學學科建設,乃是殘缺的和失職的。更何況,為了真正落實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的重要指示,我們理應刻不容緩地把“中國曲藝學”學科建設的神圣學術使命和任務,早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之所以強調刻不容緩,還因為這的確是時代的召喚、實踐的需要,眾所周知,近幾年來,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無論是劇場茶室的曲藝演出,還是與電視結緣產生的花樣繁多的電視曲藝,無論是“趙本山現象”,還是“郭德綱現象”,都亟需做出科學辯證的學理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揚其所成,棄其所短,以促進中國曲藝創作與鑒賞的健康持續繁榮。須知,任何一門藝術,包括曲藝在內,理性思維上的失之毫厘,必將導致創作實踐和鑒賞習俗的謬以千里。此種教訓,殷鑒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