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立中國特色曲藝學科正當其時

2015-10-29 14:20:05董耀鵬
曲藝 2015年8期
關鍵詞:藝術

董耀鵬

談到曲藝,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認識:它是運用方言講述故事抒發情感的各種說唱藝術的總稱;中華民族的說唱藝術源遠流長;中華曲藝的形式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曲藝在娛樂大眾、傳承文化、促進和諧、引領風尚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倘若說起創建中國特色、中國氣派、 中國風格的曲藝學學科,使這一存在和發展了2000年并且始終體現自身價值、獨特意義的曲藝搭上當今現代高等教育的時代快車,發揮現代高等教育對培養曲藝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作用,大家就不一定眾口一詞,可能有贊成的,有默許的,有觀望的,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抑或有反對的。為什么呢?其原因復雜而又多樣,個中原由更是五花八門。在人類已進入具有知識世紀、信息社會、全媒時代特點的今天,我個人認為,建立中國曲藝學科的時機已經成熟,條件業已具備。換一句話講:正當其時,水到渠成。

第一,從黨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來看。應當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偉大決策、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心重大轉折以來,黨中央結合不斷變化的情況和發展的實際,以中國大地正在發生的事情為中心,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著眼于對馬克思主義的運用,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舉措,持續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了一批又一批有價值有意義有作用的可貴思想理論成果。毫無疑問,曲藝屬于社會科學的領域,屬于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筑的范疇。在中宣部全國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和文化部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統籌指導下,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等“國字號”研究基金的積極支持下,在一些專司曲藝研究教學的學術機構和單位以及曲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曲藝研究教學在艱難曲折中向前發展。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中國文聯曲藝藝術中心、中華曲藝學會等為此付出了極大心血和辛苦勞動。2015年初,黨中央適應改革發展形勢的新需要,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意見》突出強調:要把握時代脈搏,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尊重基層首創精神,不斷推進群團工作和群團組織建設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始終與黨和國家事業同步前進;要把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作為主戰場,動員所聯系群眾立足崗位創新創業創優,開展知識技能培訓,提高能力素質,發揮團結動員群眾圍繞中心任務建功立業的重要作用;引導所聯系群眾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學藝術、新聞宣傳、法律、教育、社會公益等領域工作者積極發揮作用,引領全社會崇德向善、敬業誠信、遵紀守法、互助友愛、文明和諧。更為重要和可貴的是,《意見》明確指出: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應該把群團工作作為專題學習的重要內容;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應該開設黨的群團工作理論政策課程;領導干部要加強對群團工作理論政策的學習研究。最為重要和難能可貴的是,《意見》鮮明指出:加強群團工作學科建設,群團工作研究列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領導下的中國曲藝家協會屬于國家層面的一級群團組織,具有政治性、群眾性、專業性的特點,理所應當地擔負起推動建立中國曲藝學科的時代使命,責無旁貨地承擔起促進建立中國曲藝學科的莊嚴責任,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全國曲藝界提出的一個新要求,向廣大曲藝工作者部署的一項新任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可以利用并且能夠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正因為如此,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召集人仲呈祥先生鄭重發出建立中國曲藝學刻不容緩的強烈呼吁。

第二,從長期以來曲藝生動豐富的實踐來看。根據出土的文物和現存的中華古籍,從藝術發生學的角度來講,中華曲藝孕育于先秦,萌芽于秦漢時期,成于唐,發展于宋元,曾繁榮于明清某一時段,一路風塵,幾多坎坷,始終綿延不絕,用它獨特的方式,說唱著世事人生、家國情懷,溫潤著普通百姓的心靈世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滋養著炎黃子孫的精神家園。據考證,在長達2132年的封建社會中,曲藝鼎盛時期的樣式多達1000種。一方水土培育一方曲藝,一方曲藝滋養一方百姓。曲藝一經問世,就受到普天之下蕓蕓眾生的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歡迎,就與最廣大的民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奠定了一種與生俱來的須臾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來自民間,源于生活,面向社會,服務大眾,撫慰心靈,淳化風氣。

我們都知道,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除《紅樓夢》之外的《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在被吳承恩、羅貫中、施耐庵三位文學大師系統創作成書前,已有諸多曲藝藝人在民間廣為說唱其中的許多故事人物場景情節。而這些名著一經公開刊印以后,又經過諸多民間說唱曲藝人的大力推崇和極力演繹,進而使中華文化在更大范圍得以在社會各個層面各個角落進行普及和傳播。被譽為中國四大少數民族英雄史詩的蒙古族的《江格爾》、藏族的《格薩爾王》、苗族的《亞魯王》、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歷經磨難而不失傳,關鍵是一代又一代居無定所、四海為家的民間說唱藝人以口耳相傳的方式為此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曲藝人以活態傳承的樣式創新和發展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功不可沒,曲藝所包含著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價值取向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源泉,是我們當今提倡和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涵養。

近、現代以來,社會經歷巨大變革,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無論是探索建設階段還是改革開放新時代,曲藝始終與社會同行、與時代同向、與生活同心,憂患著人民的憂患,歡樂著百姓的歡樂。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舊社會的說唱藝人翻身作了主人,成為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從此,曲藝事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紀元。新中國的曲藝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抒發著曲藝家的情愫,見證著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著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不論我們經過怎樣的曲折和低谷,但無可非議的是,新中國開創了中華曲藝史上最輝煌的繁榮期。根據中國曲藝家協會開展的調查顯示:迄今為止仍在民間演唱的曲藝樣式大體上500種,能夠經常在曲藝評獎辦節和舞臺上進行展演展示的有70至80種,進入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曲種達127 項;中國曲協現有團體會員35個,個人會員5000名,大專學歷的約占75%,本科(含碩士博士)以上的約占20%,中高級以上職稱的約占33%;中國曲協擁有16個專業藝術委員會,吸納了232名長期活躍在城鄉之間、具有廣泛影響、深受群眾歡迎的優秀曲藝家參與其中,發揮著他們的獨特優勢和示范作用;中國曲協成立了文藝志愿服務團和牡丹獎藝術團,在祖國大江南北命名了47個中國曲藝之鄉;全國各省區市、產(行)業曲協會員30000人,全國地級行政區劃422個當中成立曲協的186個,約占44%,會員25000人,全國縣級行政區劃3038個當中成立曲協的283個,約占10%,會員15000人;全國國有曲藝院團70家,民營曲藝院團3000家,曲藝小劇場500家,曲藝家個人工作室200家;全國曲協組織系統專兼職工作人員近1000人,全國曲藝從業人員達300000人。許多風景名勝區訓練導游采用唱數來寶、打快板的方式來吸引八方游客,效果顯著,收入可觀。現如今,任何一臺成功的綜藝晚會節目,都離不開曲藝的介入和參與,被譽為中華兒女文化年夜飯的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就是活生生的鮮明例證。曲藝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和各類學校的青睞,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學都開設特色藝術課,不少青少年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和機會了解曲藝學習曲藝研究曲藝,一批曲藝家為此皓首窮經,付出了常人難以置信的巨大犧牲。女相聲作家、教育家馬貴榮視相聲為生命,為相聲藝術的繁榮和發展甘當主力樂當苦力,默默無言,無私奉獻,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有發展潛力的未來中國曲藝事業的后備軍,捧讀她2013年出版的《我和相聲——青少年相聲教學與表演藝術論》,我們不禁潸然淚下,感慨萬千,感動不已。十年時間、六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的成功舉辦,推出了許多嶄露頭角的曲藝之星,成為促進少兒曲藝事業發展的重要牽引力,得到廣大家長、學校和曲藝界的熱情肯定,更是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積極贊譽。每年全國各地舉辦的曲藝活動此起彼伏,創作表演的曲藝作品層出不窮,曲藝票友、愛好者、參與者數以億計,出版的曲藝圖書、刊物以及電臺電視臺網絡新媒體等提供的曲藝影像等文化產品服務豐富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娛樂生活和精神世界。深入生活取真經,出人出書走正路,崇德尚藝為人民,已經成為并將永遠成為社會主義曲藝工作者始終不渝的不變追求和價值抉擇。從長期以來曲藝生動豐富的實踐來看,曲藝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偉大祖國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承載著炎黃子孫的文化基因和道德血脈,滋養著無數普通民眾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家園。從某種意義講,曲藝既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樣式,也是人們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曲藝是一種能夠給人們帶來歡笑、愉悅的世俗通俗民俗的大眾藝術,是地地道道創造快樂、實實在在傳遞快樂的獨特藝術。其實,曲藝早已成為人們心中的一門藝術,成為藝術大家庭的一個成員。所以,切實加強對這門實際存在但沒有名分的獨特藝術的理性概括和學術提升,這的確是時代發出的深切呼喚,是曲藝藝術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從新中國幾代曲藝人的不停奔走呼吁和不懈表達訴求來看。新中國的誕生,不論是對曲藝人還是對曲藝事業,都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舊藝人一躍而為新社會的主人翁、人民需要的新文藝工作者,所從事的曲藝藝術成為一種正兒八經的職業。完全可以說,兩千年的曲藝藝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里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新的生命和新的榮光。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曲藝工作,十分關心曲藝事業,毛主席親自贈予中國曲協原副主席、著名陜北盲人說書表演藝術家韓起祥先生一把三弦,接見蒙古族曲藝家代表琶杰、毛依罕,觀看曲藝演出,給曲藝工作者以極大溫暖。1962年,在江蘇成立蘇州評彈學校,開始探索曲藝中專教學。據不完全統計,先后有鄧小平、江澤民等36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中國曲協和知名曲藝家題詞、作批示、寫賀信,給曲藝工作者以巨大鼓舞。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幾代曲藝人在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守正創新,為百姓說唱,為人民抒情,為時代放歌,創作表演了一批又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優秀曲藝作品,成為時代風貌的書寫者、推動者、傳播者,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激勵著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創造幸福美好生活。在黨的陽光照耀和雨露滋潤下成長起來的幾代曲藝人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有力發揮了曲藝這門藝術所具有的娛樂、認知、教育、審美的社會功能。國人不會忘記在文化凋零、藝術荒蕪的“文化大革命”期間,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先生創作表演的《友誼頌》、《高原彩虹》帶給億萬觀眾的歡笑。正如馬季先生2006年獲得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時所講:“回顧過往,我值得欣慰的是,在相聲藝術最艱難的歲月里,我依然頑強地寫了幾段相聲。”

歷時兩年,五易大綱、八改解說詞,由中國曲協、中國電視臺紀錄頻道、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聯合攝制的中國第一部大型曲藝文獻紀錄片《曲藝轍痕》,于2013年6月14日至22日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后,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和廣泛關注。該紀錄片分新生、變革、新風、傳承、重生、興盛、繁榮、擔當、希望9集,每集30分鐘,集中采訪了三代、近百位曲藝家、親歷者和當事人,全面回顧了新中國曲藝事業走過的輝煌歷程,系統展示了不同時期曲藝發展的趨勢特點、曲藝領軍人物和代表性曲藝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學術研究價值和開創性意義,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傳播行為。許多觀眾第一次感受到中華說唱藝術的博大精深,直觀地了解新中國曲藝藝術,感悟到曲藝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恒久迷人的藝術魅力。我們從這部濃縮版的新中國曲藝發展史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中國幾代曲藝工作者為黨、祖國和人民作出的重要貢獻,發揮的輕騎兵的獨特作用。《曲藝轍痕》2015年榮獲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優作品獎。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起,一大批有識之士和富有長遠眼光的曲藝家,已經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徑,奔走呼號,建言獻策,提議加強曲藝學校教育和曲藝學科的研究。在陳云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直接關懷和推動下,1979年恢復成立了蘇州評彈學校,1986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國北方曲藝學校,1986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了中國曲藝研究所,“兩校一所”的誕生開啟了新中國曲藝學校教育和學術研究的先河,功不可沒,載入史冊。當時,出現并形成了一種很有趣的現象:一方面,侯寶林、陳涌泉、馬季、李金斗、姜昆等一批知名曲藝家經常到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著名學府給熱愛中華說唱藝術的莘莘學子授課,教室走廊和窗戶上都是人,充滿著歡歌笑語,大學生們臉上開心的笑容和快樂的神情令人難忘;另一方面,一批知名文學家積極為曲藝演員創作曲藝作品,供曲藝家使用和演唱,比如王蒙先生為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寫過《文人與酒》,賈平凹先生寫過陜西曲子《車閘》等,英年早逝的梁左先生與姜昆的成功合作更是傳為佳話,文學家的介入為曲藝研究創作表演注入了一泓清泉、帶來了一股新風。我們把時間往前推,人民藝術家老舍一生寫過70多部曲藝作品,涉及相聲、鼓曲、快板、快書、唱詞、單弦牌子曲。人民作家趙樹理擔任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主席21年,是中國曲協主席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我們再把時間往前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陪都重慶,老舍和梁實秋兩位文學巨匠合作表演了相聲《新洪洋洞》、《六口之家》,用以團結鼓舞民眾斗志。文學家寫曲藝甚至上臺演曲藝,文學家長期擔任曲協主席,曲藝家受邀前往高等院校普及曲藝知識,文學家、曲藝家、教育家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有機循環,不是偶然的,帶有歷史的必然性。這是現實提出的需要,是大勢所趨。

在新中國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不論在抗美援朝、自衛反擊戰的最前線,還是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不論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還是改革開放的春風里,不論在抵御重大自然災害的最前沿,還是舉辦世人矚目的重大活動中,不論在送歡笑到基層的行進中,還是向國外傳播中華文化的隊伍里,到處都有曲藝人的身影,曲藝人的足跡,曲藝人的作為。曲藝不簡單,曲藝人不容易,曲藝最接地氣最受歡迎,曲藝事業需要各方面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多年來,許多全國人大代表特別是政協委員和知名曲藝家,不斷提出議案提案,一直呼吁重視曲藝高等教育,建議創立中華曲藝學院。侯寶林大師逝世前說,我在這個大學授課,在那個大學講學,就是沒有在中華曲藝學院當過教師。作為現任中國曲協主席的姜昆,不辭勞苦,不遺余力地在國內外講學,受聘國內多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應邀到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國的劍橋大學以及韓國的首爾大學、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等傳播中華曲藝藝術,氣氛火爆,頗受歡迎。今天,曲藝隊伍中的本科生司空見慣,還有一些碩士、博士從事相聲事業。因此,早日使曲藝成為一門獨立學科進入高等院校,是新中國文學界、教育界和曲藝界共同的心愿,也是三代曲藝人特別是老一代知名曲藝家夢寐以求的夙愿,更是新生代曲藝工作者的心聲。

第四,從目前曲藝高等教育的教學一線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教育工作者與曲藝工作者深感曲藝高等教育的重要、迫切和不足,從共同的實際需要出發,開始攜起手來,積極在不同類型的一些高等院校開設曲藝專業,進行教學實踐,積累了豐富多樣的高校教育經驗。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并入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并設立曲藝系,蘇州評彈學校與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辦學,探索培養曲藝大專畢業生。現任中國曲協副主席、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馮鞏領銜在中央戲劇學院創設了相聲大專班,后來又與北京電影學院合作開設了相聲本科班。遼寧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從2004年始招曲藝本科生,北京城市學院從2015年開始招收曲藝與社會文化類的本科生,遼寧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南陽師范學院、平頂山學院、聊城學院等一批高等院校考慮當地社會需求,紛紛開設具有本地曲藝特色的大專或本科教學。據了解,泉州師范學院開始培養南音這一曲種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這在全國高校尚屬破天荒的第一次。我們知道,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從2002年起培養碩士,2009年始培養博士,至今已培養多屆曲藝方面的研究生。這些高等院校在開展曲藝教學實踐方面具備這樣幾個特點:一是聘請了一些知名曲藝家擔任客座教授,比如遼科大聘任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相聲表演藝術家常貴田,北京城市學院聘任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等,充實教學一線力量;二是編寫教學講義大綱案例和輔助教材,比如北京城市學院編撰了《相聲學習材料選編》、《演員語言訓練手冊》等內部教學參考書,摸索教學方法、特點和規律;三是十分重視曲藝的表演特色和舞臺實踐,基本上都從經典作品講起,并結合自己的從藝經驗和心得體會進行賞析;四是一般作為藝術類表演專業,具體的招生標準、教學要求和培養目標不甚明晰和統一。應當說,這些教學實踐、教學探索和教育方法、教育經驗彌足珍貴,值得認真研究、深入總結和科學概括,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以遼寧科技大學為例。2003年遼科大被批準在藝術學院表演(曲藝)專業可以招收本科生。從2004年始,遼科大正式設置曲藝系,年年招收30至50名不等的大學生,至今已整整培養了八屆300多名曲藝本科畢業生。據遼科大藝術學院院長田潔教授介紹,在學院設置的播音與主持、聲樂、舞蹈等所有專業當中,每年曲藝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全部實現就業,他們或活躍在教學一線,或在電臺電視臺當播音員主持人,或穿梭于遍布城鄉的各個曲藝小劇場,用自己對曲藝的癡情、對事業的激情、對夢想的豪情書寫著新一代曲藝工作者的藝術人生。遼科大及其藝術學院對曲藝高等教育的這種堅定堅守堅韌堅持,感動了姜昆、崔凱等許多著名曲藝家前來為熱愛曲藝的天之驕子授課,影響和帶動了其他高校曲藝教育教學的開展,也為未來中國曲藝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活力。遼科大連續開展十多年曲藝高等教育的生動實踐,必將在中國曲藝高等教育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重要篇章。正是基于此,中國曲協與遼科大于2013年達成了合作意向,在深入調研、多方咨詢、充分溝通、達成共識的基礎上,2014年7月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決定,開發編寫出版一套適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曲藝本科教材。舉全國曲藝界之力,整合各種有效資源,成立教材編輯委員會、教材藝術指導委員會和教材審定委員會,明確各自的職責,確定了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召開教材編撰工作會議,初步商定首批《中國曲藝藝術概論》、《中國曲藝發展簡史》、《中華曲藝書目內容提要》、《中國少數民族曲藝藝術》、《評書表演藝術》、《相聲表演藝術》、《快板書表演藝術》、《蘇州評彈表演藝術》等八本高校曲藝教材于2015年底完成、2016年上半年出版發行。這是一項利在當代的基礎工程、功在長遠的戰略工程。工程實施半年來,比原來預想的還要艱難得多、復雜得多。也許正是艱難而復雜,恰恰說明它愈有價值、越有意義、更有作用。我們知道,任何一門學科要在高等院校開展教學,必須擁有教材、教師、教法,必須具備理論體系、學術話語、學科框架,必須講究全面、系統、規范、科學;我們也知道,目前開展曲藝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教學的普通高等院校和學術研究機構,都掛在表演或民間藝術或音樂名義之下,而且帶有括弧,弧內標注曲藝方向,雖客觀上有“實”,但在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專業設置目錄》和《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卻無“名”,也就是說,曲藝存在著專業招生目錄和學科建設目錄“雙重身份”的嚴重缺失缺位,這是一種不爭的客觀事實。打一個不太貼切的比喻:曲藝高等教育有“實”而無“名”,就好像男女雙方存在事實婚姻但沒有取得法律意義上的婚姻關系。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強曲藝理論評論、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尤其是按照學科要求編撰曲藝類高等教材,做到曲藝高等教育的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才能完成從“事實婚姻”到“法律婚姻”的驚險一躍,從而徹底實現“名”“實”相符。這是歷史和現實鄭重交給當代曲藝人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第五,從出版和積累的曲藝書籍和影像資料來看。長期以來,靠著師父帶徒弟、口傳心授的古老方式,曲藝薪火相傳、綿延不絕。我們認為,這種方式自有它存在發展的獨特價值和合理性必然性,無可厚非。但是,單純依靠這種基于封建小農經濟和農業文明的傳承方式,已經不足以支撐起今天曲藝事業蓬勃發展的藍天。我們應當清醒地面對現實,為什么同樣是師父帶徒弟、口傳心授的京劇卻在高等院校源源不斷地培養出了正經八百名正言順的本科生碩士生呢?為什么相比其他藝術而言曲藝腳本的整體創作尤顯乏力呢?為什么曲藝表演人才眾多而曲藝創作人才嚴重不足、曲藝研究人才更是寥若晨星呢?為什么曾長期擔任中國曲協主席、已故著名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派創始人駱玉笙在臨終前為媒體記者寫下“希望后繼有人”的六字真言呢?原因可能列舉出許多,但毫無疑問,嚴格意義上的曲藝高等教育的缺失,是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緣由。未來曲藝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師父帶徒弟、一手抓曲藝高等教育,兩者并行不悖、并育不害。應當采取可行管用有效的措施和辦法,補齊“曲藝高等教育”這塊短板、補上“曲藝高等教育”這條短腿,這是我們當代曲藝人應有的科學立場和正確的姿態。

曲藝要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和話語特色,絕非易事,必須具有一定的史料搜集、學術研究成果、理論建樹作為基礎和支撐。曲藝可溯之源很長,曲藝可證之史很短。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曲藝只是民間藝人謀生的一種手段,是草根百姓賴以活命的飯碗,實難進入上流社會的大雅之堂,也很難進入文人墨客的視野筆端。的確,那時候關于曲藝方面的理論文章、學術資料、研究成果不是很多,但在文人學者的論集散記和詩詞歌賦中仍然留下了關于說唱藝術的描述,歷代知名曲藝家留下了藝訣藝諺和從藝的感受心得體會以及不同的曲本,在蕓蕓眾生的口耳相傳中留下了人們對曲藝的歷史記憶。新中國建立之后,情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曲藝作為一門藝術受到尊重,曲藝作為一個職業得到認可,幾乎每個區縣都有曲藝團體。曲藝工作者以巨大的熱情和充沛的干勁,運用不同的藝術樣式,積極投身建設和改革事業,同時搜集和整理了一大批曲藝方面的文物實物和歷史資料,也出版了一批曲藝研究成果。實施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和藝術生產力,曲藝創作表演的空前繁榮促進了曲藝研究的不斷深入,一批又一批曲藝史料被挖掘出來、曲藝圖書相繼面世。作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刊,《曲藝》雜志創刊58年來,發表了不少富有真知灼見的學術論文和理論評論文章。2014年,《曲藝》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首批國家級社科類學術期刊。特別值得強調的是,現代高新技術的運用使得我們能夠以更豐富的影像方式來立方體地保存曲藝資料。不論是老舍的《老舍曲藝文選》、趙樹理的《趙樹理曲藝文選》、陳汝衡的《陳汝衡曲藝文選》、王朝聞的《王朝聞曲藝文選》、侯寶林等的《相聲藝術論集》、羅揚主編的《中國曲藝志》、王決等的《中國相聲史》、王濟的《王濟曲藝文集》、汪景壽等的《中國評書藝術論》、薛寶琨的《中國的曲藝》、倪鍾之的《中國曲藝史》,還是姜昆等主編的《中國曲藝概論》、《中國曲藝通史》、《中國歷代曲藝作品選》、周良的《蘇州評話彈詞史》、吳宗錫的《聽書論藝集》、朱光斗的《對口快板表演技巧》、戴宏森的《戴宏森說唱藝術論集》、于林青的《曲藝音樂概論》、蔡源莉等的《中國曲藝史》、吳文科的《中國曲藝通論》,還是連闊如的《江湖叢談》、劉連群的《馬三立別傳》、單田芳的《單田芳自選集》、張凌怡的《藝論藝品集》、田連元的《田連元自傳》、楊和平的《中國曲藝藝術賞析》等等,都為我們開展曲藝學科研究和編撰曲藝高等教育教材提供了重要而難得的基石和基礎。根據中國文聯曲藝藝術中心提供的調查顯示,截止2013年底,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曲藝類圖書4420冊,中國曲藝家協會現存曲藝類圖書資料2233冊,總共6653冊。這是文字記載中華曲藝的全部家底!在地方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以及曲藝世家,可能還存有一些曲藝圖書,民間也有可能收藏了一些曲藝書籍,但總量很少。當然,電臺電視臺和新媒體儲存了海量的曲藝信息資料。近些年來,江蘇的蘇州評彈博物館、河南寶豐的中華曲藝展覽館、中國曲協與江蘇泰州合作建設的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以及常熟、張家港縣市一級評彈藝術館等曲藝類專題博物館的相繼建立并投入使用,收藏展示了一批照片、書籍、道具、實物、樂器等,推動了曲藝學術探索和理論研究工作的開展,并取得一些了可喜成果。伴隨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有效實施和深入人心,各級政府定期公布一批非遺名錄,其中相當一部分屬于曲藝類別,這在一定程度上運用法律力量促進了對曲藝挖掘整理研究的重視,也推出了一批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此外,國外還發現一些關于研究中華曲藝的學術成果。所有這些,都是我們賴以建立中國特色曲藝學的資本和可以利用的資源。

值得欣慰的是,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藝術學從文學中分離出來,正式升格為國家一級學科門類,成為我國國家一級學科門類目錄中的第十三個。盡管在藝術學的目錄下,看不到曲藝的影子、名字和位置,但毫無疑問,這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提供了機遇,送來了福音,指明了路標。已故曲藝作家、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劉學智曾說過:“一個成功的曲藝家,應當是上臺能表演,下臺能創作,張口有理論,身后有學生。”這足以使人振聾發聵,令人深思警醒!立足當下,回顧過往,面向未來,我以為,一個真正為歷史存正氣、為社會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的曲藝大家應當不僅僅是表演藝術家,而且還應該是教育家和思想家。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學術思想、理論素養、人文學養。建立中國特色曲藝學科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建立中國特色曲藝學科的工作隊伍已經集結,歸根到底取決于我們的批判精神、建設心態和扎實行動。長期以來,曲藝界素有愛國為民、崇德尚藝、包容和諧、追求卓越、創新奮進的優良傳統和務實作風,這就像基因一樣熔鑄在當代曲藝人的靈魂中、流淌在當代曲藝人的血液里。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條件相信,只要全國曲藝同仁團結一致,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始終不渝,我們就會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而致千里,最終實現創建中國曲藝學這一當代曲藝人的光榮夢想。

猜你喜歡
藝術
抽象藝術
家教世界(2022年13期)2022-06-03 09:07:18
西方現代藝術的興起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4
身邊的藝術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2
可愛的藝術罐
兒童繪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美在《藝術啟蒙》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06
紙的藝術
決定的藝術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頭藝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欧美精品另类|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欧美第二区|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国产黑人在线|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在线| 婷婷六月综合|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在线视频97|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91青草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色中色|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屁屁影院|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毛片网| 亚洲动漫h|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18免费|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99资源在线| 在线视频97|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99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天堂网视频|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91啦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