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蕾
我有一位遠方的表叔,小兩口都忙著做生意,孩子沒人帶,就把鄉下的老母親接到城里來。從此,他不僅免去了帶孩子的拖累,還能天天吃上母親做的早餐。
表叔的母親做飯很用心,也特別精心,但每天就那么幾樣,她也就會做那么幾樣兒,表叔和孩子吃著吃著就不怎么想吃了。慢慢地,表叔沒吃幾口就放下碗,他那寶貝兒子也說吃飽了,摞下碗玩去了。尤其他那兒子,拔弄碗里的飯菜,就像是數數兒一樣,撥拉來撥拉去,就是不往嘴里放,就好像奶奶做的飯菜放了毒似的。表叔的母親很是不悅,不住地搖頭嘆息,對表叔說:“我辛辛苦苦做的飯菜,你們不吃我就很生氣。那么熱的天,炒盤菜真不容易,你們居然一筷子也不夾,以后,我也懶得炒了。”看母親臉色大變,表叔趕緊拿起筷子,再多吃幾口,又慫恿孩子再吃一點兒。母親見此,這才眉開眼笑。
吃中飯的時候,表叔的母親做了一鍋羊肉燉蘿卜,滿懷期待地等著他們吃。那羊肉特別肥膩,表叔本來在減肥,這么油膩的飯菜不能吃,但他仍然裝作很有興致的樣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并且一邊吃,一邊連聲贊嘆:“好吃,真好吃。”孩子見了,也舉起筷子,很開心地吃起來。母親高興地說:“吃飯就是這樣子。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我就不知道做啥好了,你們吃的香甜,媽就高興。”這之后,母親做飯的興致更高了,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和滿足。
老人十分認真地說:“多吃兩口就是孝心。做父母的每天都惦記著自己的兒女。孩子們不好好吃飯,做父母的心里就不好受。看你們津津有味地吃媽做的飯,媽的心里就喜歡。要是媽把飯做了,孩子們這個也不吃,那個也不吃,媽不僅會自責,還會感覺自己老了,連飯菜也不合孩子們的胃口了,那做父母的活著還有個什么勁?”
聽著母親的話,表叔突然間汗顏起來,他慶幸自己清醒得早,否則的話,雖說是一個簡單的吃飯,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傷了母親的心。
不錯,盡孝心的方式多種多樣: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是盡孝;給老人些錢物,不讓他們受委屈,是盡孝;和老人一起回憶舊日時光,讓老人感受溫馨,是盡孝;聽老人的話,幫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盡孝;愛吃老人捎來的東西,愛吃父母做的飯菜,也是盡孝。
孝無巨細。孝心,隨處可以表達,隨時可以表達。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一日閑著無事,同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玩耍聊天。黃昏來臨時,蕭伯納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蕭伯納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沒想到小女孩馬上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瑪麗和你玩了一下午。”后來,蕭伯納對他人講,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同樣的事情在中國名人的身上也多有發生。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里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從那以后,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事實上,一個人的輕與重,貴與賤,決不是自己能訂下標準的。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離了誰地球都照樣轉。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要自大;可以狂放,但不能狂妄。平靜謙和,不事張揚,這才是最重的分量。
別把自己看得過重,其實是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達觀的處世姿態。它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是心態上的一種淡泊。用這種心態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大度,更健康;用這種心態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輕松,更踏實;用這種心態處世,可以使社會更和諧,更美好。
孩子就是上帝!這話聽起了有點玄乎,其實一點也不過分。
你一定聽過這樣一句廣告詞:“不能讓您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乖乖,多嚇人!其實孩子尚未出世,便成了你的上帝。今天聽人說,胎教最好聽英語,你便不厭其煩地念叨ABC。剛要適應,明日報紙上又說,胎兒聽音樂更好,你又每天喜氣洋洋地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屁股還沒坐熱,電視上又說,要想孩子長得俊,做母親的要多看明星照。為了托起明天的太陽,沒辦法,只好一一照做。
孩子一出生,你得變成幼兒護理專家。寶寶不會說話,他一笑,你就要知道他想干什么,是渴了、餓了、尿了,還是哪兒不舒服。稍大一點兒,你就要學會用他的方式跟他交流。孩子走路不穩當,你還得身兼保鏢,隨時防止孩子磕碰、摔跤。
孩子上了幼兒園,你又得搖身變成小鬧鐘:早上送、下午接,一刻也不能耽誤。早上上班晚一點,你的上司不樂意,下午接孩子晚一點,幼兒園阿姨臉色不好看。如果你足夠幸運,孩子又好學上進,你得陪著孩子去上各類興趣班。倘若孩子不爭氣,打架了,逃學了,說謊了,你須變成一名特種兵,根據需要,隨時出現在各種場合。

到了升學的年齡,你必須變成一個謀略家。是就近上普通呢,還是花錢上重點?你都得提早部署。同時,為了應付借讀費,你得時時勒緊褲腰帶,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省吃儉用過日子。
高考是人生的大事。填志愿的時候,你得變成計算機,綜合分析各種數據,達到最佳組合。如果跟孩子意見相左,對不起,你得變成一名談判專家,列舉各種有利、不利因素,迫使他讓步。
大學畢業找工作,你又得繃緊神經,發動所有認識的人,為孩子謀一份好差使。工作剛有著落,你又開始為他張羅著找對象。沒對象著急,有了對象,你還急。結婚、買房,那一樣不得掏錢?婚后,小兩口吵個架、拌個嘴在所難免,你還得負責接待好“群眾上訪”,充當停火協調員,一手托兩家,不能有絲毫的偏心。小兩口沒有孩子你急,有了孩子,你更急,每天操不完的心。于是,你又重新被套上了車。
乖乖,我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