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增福
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基本原則是“政府指導、社會化運作、農民收益”。從宏觀指導思想上,要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農民收入;從發展目標上,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建立具有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特點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按照現代農業產業化要求組織生產和管理經營;從發展途徑上,要積極培育園區農業高科技企業,并實現高端化、品牌化、標準化和現代化。因此,不斷強化科技能力和產業帶動能力建設是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核心任務和目標,也是保障園區持續高效發展的基礎。
農業科技園區科技能力建設
科技創新是大連旅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最基本的驅動力,也是園區建設的中心任務。盡管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類型、模式多種多樣,運行與管理機制也各不相同,但逐步建設成為區域性的農業科技創新基地,有效地促進區域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科技整體水平提高,是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最主要任務。農業科技園區作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種新模式,其科技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能力”上:即農業技術孵化和開發能力,通過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開發、組裝、集成和成果轉化,實現技術創新;農業技術推廣輻射能力,通過園區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之間技術傳播和擴散,推廣應用農業先進適用技術;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能力,通過不同形式和內容的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和廣大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素質。
農業科技園區的技術創新途徑應以技術研發組培的集成創新和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為主。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重點是通過技術研發,實行科技成果轉化,解決一批影響園區及周邊地區農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引導優質農產品生產實現產品標準化和經營產業化,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長期以來,提供科技成果的主體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技術推廣方面,基本借助于政府行政手段,運行機制僵化,創新能力較弱。農業科技園區必須針對這些問題,建立起適宜本地實際和農業發展需求的新的技術創新機制和體制,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園區要建立起“技術引進與開發 + 技術轉化與示范推廣 + 技術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和機制。
完善“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的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模式,實現農業技術擴散的梯度推進。核心區在園區體系中屬于農業新技術開發、引進、轉化及產業化示范基地與技術輻射源,示范區屬于作為核心區的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帶動基地,輻射區為園區核心區主導產業涉及和影響到的廣大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區域。完善“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的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模式,可以有效銜接農業科技推廣的“點、線、面”關系。
積極推進科技產業化,孵化和培育一批競爭力較強的農業科技企業,按照現代農業產業化要求,建立起優質農產品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及管理體系,有利于形成一批有實力的科技型農業企業。企業既可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從生產、管理、營銷等各個環節上逐步引導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走上現代化和產業化之路;又可帶動本地及周邊地區優質農產品參與市場競爭。
農業科技園區產業帶動能力建設
園區的產業帶動能力建設是農業科技園區最根本任務之一。以科技開發與示范應用為依托,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為推動區域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起到示范和超前指導作用。
科學的規劃設計和主導產業選擇,是保障園區產業帶動能力的前提。農業科技園區要立足于本地區農業資源開發和主導產業發展的需求,按照現代農業產業化生產和經營體系配置要素和科學管理。園區主導產業選擇上要有區域特色,適宜本地區農業資源條件,并基本能代表該區域農業主體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要有比較優勢,市場競爭力強,具備發展優勢農產品產區的基礎和開發潛力;要有一定規模,生產布局相對集中,并具備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開發的基礎和發展潛力;要有市場前景,對提高農民收入意義重大,是農業結構調整重點培育和扶持的產業。園區關鍵技術選擇重點要解決農產品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品質較差、成本較高、附加值較低等核心問題。
強化科技示范,確保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之間暢通的技術傳播,是提高園區產業帶動能力的基礎。在園區建設中,要充分發揮核心區的技術集成和核心作用,以核心區為基地帶動示范區,以示范區拉動輻射區,形成互通互動的技術傳播體系。做好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三個功能區的技術轉移和銜接。核心區要突出集成技術創新的試驗、示范;突出農業產業孵化基地建設,培育一批科技型龍頭企業;突出發展農業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組建技物結合的技術配送實體;突出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吸納和應用新技術、新成果的能力。示范區要求重點承接和應用好核心區提供的良種良法,抓好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的產業化示范,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輻射區要在示范區的基礎上,擴大新品種的覆蓋率和新技術的應用普及率。
孵化和培育龍頭企業,構建起產業化經營體系,是保障園區產業帶動能力的核心。農業產業化是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經營,主體是農業企業。培育和扶持農業企業發展,是農業科技園區的核心功能和重要任務之一。園區應充分發揮其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優勢,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有效解決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的限制因素。同時,要積極探索在園區建立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模式和途徑,在資金、人才、信息、管理等多種便利方面,對高新技術成果的產品開發和科技企業進行孵化,使科技企業快速成長。
實現技術、管理與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接軌,是園區產業帶動能力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目標一方面是全面提升區域農業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提升現代化生產水平。而在生產技術、生產標準、市場營銷及管理方面能夠與國內外先進水平接軌,同時是園區建設的核心任務。要在農業技術、農產品生產及加工標準、農產品市場及營銷、管理運行機制等方面與國內外先進水平全面接軌。
農業科技園區未來發展方向
農業科技園區將成為農業現代化、產業化和標準化的示范樣板區。面對農業結構不盡合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和附加值較低、農民增收潛力較小等問題,農業科技園區具備農業新技術開發、引進和轉化、示范和推廣輻射等功能。既體現現代農業科技改造傳統農業的作用和效果,為農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又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和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其次,農業科技園區同時具有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的特點,能夠按照現代農業產業化要求組織生產和管理經營,進行農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與市場競爭全球化的趨勢,提高農業的整體質量和效益。第三,農業科技園區通過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從生產、管理、營銷等各個環節上逐步引導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走上現代化和產業化之路;帶動本地及周邊地區優質農產品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
以農業科技園區為基地,通過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將逐步構建起新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一方面,需要遵循現代農業科技推廣發展趨勢,堅持技術推廣與科技培訓并重的原則,推進農業科技推廣的現代化,使農業科技推廣從單純技術推廣向技術普及和提高農民科技素質與能力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農業科技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是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一項新的重大舉措,也是農業科技推廣的必然選擇。農業科技園區可以實現技術引進、示范推廣、技術培訓和科技教育等綜合功能,能夠對先進、成熟、能推動農業生產力發展、有較高經濟效益的科技成果,進行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商品性生產和面向市場營銷的技術經濟活動,使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并達到規范的物化和商品化,提高產品技術產量,滿足市場需求,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農業科技園區將成為現代多功能農業和新型農業產業的開發基地。部分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通過發展現代農業體系中高效生產、生態服務及傳統農業文化繼承的多功能特性,結合園區現代化農業科技樣板展示。一方面建立起生態景觀優美、適宜觀光游覽的園區農業布局和生產模式,服務于城市居民休閑度假和農業觀光;另一方面,通過引進和移植其他領域的高新技術,開發新型農業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