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淇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出的重大國家戰略,是一項事關京津冀長遠發展的重大決策。2014年,延慶借世界葡萄大會舉辦之機,在葡萄產業發展方面與河北省懷來縣成功完成“延懷河谷產區共建”。2015年7月28日-30日,由延慶縣政府承辦的北京世界馬鈴薯大會,也成功邀請河北省張家口市政府作為本次大會的協辦單位,雙方再度聯手,開啟京冀合作新模式。
2015北京世界馬鈴薯大會召開在即,作為大會的協辦方,張家口市承辦了會議外圍觀摩點的參觀活動,會期行業參觀路線也涉及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塞北管理區、察北管理區等馬鈴薯主產區,這對于提升當地馬鈴薯產業的知名度,促進當地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2015北京世界馬鈴薯大會開幕式當天,延慶與張家口將簽訂馬鈴薯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兩地將在馬鈴薯品種選育推廣、高產高效示范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建科技園區和產業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有益探索。
據了解,京張在農業合作上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張家口因為海拔高,氣候冷涼,是全國知名的夏秋錯季蔬菜生產基地,張家口的壩上蔬菜每年7、8、9三個月集中上市,其中半數以上銷往北京。
馬鈴薯產業是張家口農業經濟的一張靚麗名片,是全市最具特色、最有優勢的農業產業。據了解,張家口全市馬鈴薯常年播種植面積160萬畝,產量240萬噸,均占河北省的60%以上,每年可向全國提供優質種薯、商品薯100多萬噸,所產馬鈴薯具有產量高、病害輕、品質好、皮質好、耐儲存、耐運輸等優點。壩上優勢產區已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噴灌圈種植基地平均畝產達到3噸以上。作為大會的協辦方,張家口市承辦會議外圍觀摩點的參觀活動,是一個向中外馬鈴薯業界專家學者和生產經營單位展示張家口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機會,是張家口馬鈴薯產業的又一發展機遇。延慶、張家口攜手辦會,是兩地經濟建設優勢互補、合作雙贏、共同發展的具體體現,對提升當地馬鈴薯產業的知名度,促進當地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延慶縣相關負責人從國家戰略、歷史淵源、產業發展三個方面闡述了雙方合作的重要性。首先,雙方合作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需要。在世界馬鈴薯大會召開之際,兩地將簽署《馬鈴薯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啟了馬鈴薯產業領域的戰略合作,這是推動兩地產業一體化發展進程,共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描繪出了京張薯業“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藍圖。 其次,雙方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北京市延慶縣與河北省張家口市山水相接、文脈相連、人緣相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區域。2014年,延慶縣曾與張家口地區的懷來縣完成了延懷河谷產區共建,確立了產業發展、生態建設、人才培養等7個領域的合作內容。2015年,延慶舉辦世界馬鈴薯大會,與張家口地區再度“聯姻”,簽訂馬鈴薯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立了品種研發、科技攻關等5個方面的合作內容,再次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作出有益探索。最后,符合未來產業發展的需要。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僅就京冀地區而言,科研力量在北京,產業基礎在張家口。依托北京強大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延慶縣已建成國內最大的馬鈴薯微型種薯研發基地,年產微型種薯1.5億粒,其中近50%輸往張家口地區進行繁育。張家口市是全國馬鈴薯優質產區,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生產、加工基地。從某種意義上講,張家口地區的馬鈴薯種植、加工是產業發展之基,延慶的微型種薯研發、新品種繁育是產業騰飛之翼。雙方只要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相互借力、協同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園區共建,加快馬鈴薯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勢必引領全國薯業發展的新航標。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延慶與張家口兩地合作,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牢固樹立合作共贏的理念,堅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統籌推進、分步實施”的總體原則,立足各自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實現錯位發展、互利共贏。延慶縣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京張合作的具體方向: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形成協調推進機制。成立馬鈴薯產業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由延慶縣馬鈴薯產業園區管委會、張家口市農牧局負責產業合作的日常工作,定期召開項目協商推進會,及時進行信息溝通,協商解決關系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重點抓好種薯研發、市場開拓、主食產品開發等重點項目,并以項目為抓手,深化產業合作,挖掘合作潛能,擴大合作成果。組建馬鈴薯產業發展聯合會,創立和搭建各種資本、資源和信息平臺,促進馬鈴薯產業信息、技術和貿易合作交流,共同推動馬鈴薯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激發市場活力,調動企業積極性。合理整合兩地在馬鈴薯全產業鏈條上的重疊部分,充分發揮好各自的比較優勢,優化區域間資源配置,真正實現角色各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產業結構,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助力的產業鏈,共同打造兩地可持續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揮協會組織作用,開展交流與合作。發揮協會組織的作用,加強兩地馬鈴薯相關企業的聯合、聯動。加強兩地在科技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整合科技資源,加強合作創新,重點在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上聯合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帶動。加強人才交流培訓,推動雙方科研機構業務對接,選派科技、管理人員進行合作研究、學習深造,開展多層次的農技、合作組織、新型農民培訓。創新合作交流的渠道與平臺,共同申報、承擔國家馬鈴薯產業發展重大科研項目,共同申辦、聯合承辦國際馬鈴薯產業交流活動,共同開創馬鈴薯產業多領域合作的新模式,探索雙方合作共贏的新路徑。
“與北京市謀求更為廣泛的合作,是張家口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北京市特別是延慶縣擁有豐富的馬鈴薯科研技術資源,擁有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等優質平臺。”張家口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家正在啟動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戰略,馬鈴薯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相信借助優質平臺,依托各自優勢,兩地攜手共進,必將迎來馬鈴薯產業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