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農業部在重慶榮昌召開的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工作交流會上推出了《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推介匯編2015》,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張合成司長發布了大田種植14項、設施園藝52項、畜禽養殖18項、水產養殖8項和綜合24項,共116項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
張合成司長表示,物聯網是“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滲透性強、帶動作用大、綜合效益好,在農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發展農業物聯網,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向智能化、精細化、網絡化方向轉變,對于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農業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帶動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推動農業“調結構、轉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張合成指出,此次推介的物聯網應用模式,是在廣泛推薦的基礎上推選的,這些模式種類全、覆蓋廣、技術過硬、效果顯著、推廣性強,具備“節本增效突出、眾創眾籌眾享、易學易懂宜用”3個突出特點。節本增效突出。就是要突出節水、節藥、節肥、節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綜合效益。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05團1萬畝棉花基地應用精準生產物聯網技術,實現每年節水40萬方,節肥40噸,節藥6.4萬元;重慶市原種豬場采用智能豬舍與母豬自動飼喂系統,每年節省人工成本20萬元;眾創眾籌眾享。要發揮互聯思維聚集各方力量,共同研發、共享成果;將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科研院校、IT企業和生產企業的實踐探索充分匯聚,成為智慧和創造力的綜合展示,集中體現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易學易懂宜用。模式要經過一定規模及較長時間的應用,具有較好的通用性,效果明顯,做到可學、可用、可復制、可持續,各地各生產者可因地制宜直接采用。
(文/溫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