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能否準確把握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農業發展和農產品市場運行的關鍵特征和熱點問題,是對我們的一個考驗。為進一步完善市場調控政策,各地進行了積極探索,本期摘編新疆、湖南等地的有益嘗試,以饗讀者。
參與棉花目標價格改革
市場價格機制已經形成
2014年以來,新疆按照國家關于推進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的要求,積極探索,開拓創新。改革試點達到了預期目標。
順勢而為 加強調研
找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方向
一是形勢推動棉價改革。“一黑一白”是新疆的兩大支柱產業,但隨著國際棉價持續走低,國內外棉價倒掛、市場機制作用弱化、國家收儲數量和庫存急劇增加、紡織品出口競爭力減弱,財政壓力大等問題,棉花產業已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中央決定從2014年起在新疆啟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臨時收儲政策走到了盡頭。如何突圍棉花產業的困境,新疆順應形勢,主動而為,先行先試,成立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領導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財力上大力支持,當好農產品目標價格改革的探路人。
二是參與調研摸清實情。2013年10月開始,新疆自治區農業廳積極參加自治區調研,先后赴昌吉、塔城、阿克蘇、喀什四地州調研,走訪農戶、合作社等棉花生產經營主體以及軋花廠和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召集相關部門座談討論棉花生產和價格改革問題,了解棉花種植、成本、災情、產量、交售、價格、補貼和2014年種植意向等情況;了解軋花廠、棉紡企業棉花收購價格、質量、數量、入庫公檢、銷售、費用、價格監測及報送、棉紡企業用棉價格、成本波動和產品銷售情況,并形成新疆自治區棉花價格改革調研報告,向國家上報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并得到批復。
三是推動目標價格出臺。向農業部、國家發改委提出了目標價格制定應不低于新疆前三年種植棉花的平均收益,按面積補貼給農民,目標價格應于3月中旬以前公布,補貼額的測算應按自治區完成公證檢驗的棉花產量數量作為依據,支持機采棉,現行的良種補貼政策措施不變,增加良種補貼和膜下滴灌、政策性保險、農機購置補貼(單機補貼)、棉花農資綜合補貼等八項建議。在多方努力下,國家最終以19800元/噸公布了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給棉農吃了定心丸。
認真核實種植面積
做實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根基
認真核實棉花種植面積。為摸清自治區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底數,新疆自治區農業廳牽頭會同國土資源廳、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歷經4個月時間,共抽調了區、地、縣、鄉、村五級干部及村民代表2.53萬人,組成5826個工作組,完成了全區棉花種植面積的統計核查工作,2014年自治區棉花種植凈面積為2967萬畝。并給種植戶發放了《種植證明》,做好種植證明的填寫、發放、登記和備案工作,各地州創新印制和發放方法,在不違反種植證明印制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加印標識和區分顏色等辦法,增強了種植證明的防偽和可操作性。新疆自治區還印制了“一式五聯”的企業稅票,并與籽棉交售憑證、種植證明信息對接、相互印證。
積極探索 合力推動
推進棉花市場價格機制的形成
一是明確了目標價格補貼標準。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是指在棉花價格主要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國家有關部門制定能夠保障農民獲得一定收益的目標價格,當采價期內平均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對棉花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不發放補貼。棉花目標價格(19800元/噸)減去市場平均價格即為棉花種植者發放的目標價格補貼。市場平均價是根據9-11月在新疆40多個縣(市)軋花廠當時采集到的籽棉價格,采取加權平均方法,折算出2014年皮棉的市場平均價格。
二是探索了目標價格補貼方式。新疆自治區采取棉花實際種植面積和棉花實際種植者交售的籽棉交售量相結合的方式,對基本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指地方國有農場、司法農場、部隊農場、非農公司、種植大戶等各種所有制形式的棉花生產者)給予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按面積畝均補貼標準=當年補貼資金總額×60%÷自治區審定的全區棉花種植面積;按交售量每公斤籽棉補貼標準=當年補貼資金總額×40%÷[自治區審定的棉花總產量(皮棉)÷自治區審定的全區各區域棉花平均毛衣分率],同時,還在阿克蘇地區柯坪縣按100%按面積補貼,在新和縣100%按籽棉交售量補貼進行補貼方式試點,對補貼方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中央已安排新疆50億預撥資金(其中自治區地方35億元,兵團15億元)。
三是加強了目標價格監測預警。在農業部的支持下,在27重要產棉片區選取了27個軋花廠、2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7個種植大戶、27個棉花經紀人,開展棉花目標價格監測工作,每天上報籽棉收購價格、籽棉銷售價格、衣分率、等級、長度、籽棉折皮棉價格、皮棉銷售價格等信息,掌握棉花收購期間的價格動態變化情況,及時做出預警,同時,和新疆自治區農科院經濟信息研究所合作開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對新疆棉花產業和農民增收綜合影響》課題研究,跟蹤了解掌握今年棉花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外貿、金融、保險和農民收入等全面情況,為政策實施后的評估和2015年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四是及時發放補貼。國家預撥新疆自治區棉花目標價格首批35億元補貼資金到位后,及時專題研究預撥補貼資金分配原則和分配方案,新疆自治區基本農戶于2014年11月底前已陸續領取到191元/畝的預撥補貼資金。截至2014年12月10日,補貼資金實際兌付31.08億元,兌付進度為93.47%。全區13個植棉地州中已有6個地州的預撥補貼已全部兌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棉農售棉積極性,緩解了棉農的資金壓力。
通過新疆全體上下的努力,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已初見成效,棉花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初步建立,棉花分等定級的質量保障機制基本建立,棉紡織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棉花加工領域開始出現資源優化整合,棉花產銷票據基礎數據系統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