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淇
互聯網進入中國20年,由于行業的屬性差異,電商對各個行業和領域進行滲透的速度和規模不一,然而,無可避免地,食材和生鮮行業不得不迎接電商時代的全新洗禮。2014年,各路豪強紛紛上馬,除了順豐優選、生鮮商品作為切入口的垂直電商——天貓、京東等大型綜合電商平臺也紛紛參與到生鮮電商這一藍海市場。各家的激烈競爭由資金、資源一端逐步轉向后端運營能力和水平的較量。不可否認,供應鏈體系是影響食材生鮮電商運營能力的關鍵因素。
面對市場的挑戰,武漢良中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中行”)作為餐飲上下游的中間服務商,推出了“集配號”食材采購協同平臺。據介紹,良中行是國內首個專注于冷凍冷藏食品供應鏈服務的互聯網企業,公司打造的“集配號”服務品牌開創了中國食材供應鏈集成服務,為上下游客戶提供食材供應鏈O2O模式下的整體供應鏈解決方案,包括線上交易、跨境電商、采購分包、分銷執行、冷鏈物流、倉儲分撥、城市配送、回單簽收和供應鏈金融等。
在剛剛召開的2015良之隆·第三屆中國食材節暨首屆中國餐飲業采購大會上,同期舉辦了 以“食材觸網待何時”為主題的2015“集配號”全球食材供應鏈高峰論壇。針對“集配號”的具體模式,記者現場采訪了武漢良中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電子商務部副總經理陳弘浩。
電商化是餐飲食材集采的發展趨勢
陳弘浩介紹,餐飲企業作為傳統凍品貿易的核心采購客戶,一直以來占據凍品貿易的半壁江山。伴隨著連鎖餐飲企業的高速發展,給傳統凍品貿易方式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
從凍品貿易的發展趨勢來看,傳統凍品貿易面臨著諸多困境。客戶傾向源頭采購,直接切斷傳統貿易銷售命脈。冷凍食材的流通總量超過九成是通過中間的經銷商銷售給餐飲機構或賣場,中間環節周轉成本占食材價格高達25%,導致餐飲企業內控成本高昂;客戶重視協同能力,單兵作戰的傳統貿易漸失陣地。冷凍食材流通領域有超十萬家個體經銷商從事該服務,集約化、信息化、規范化程度低,而連鎖餐飲企業需求的食材供應鏈上包括食材工廠、運輸商、倉儲商、批發商、經銷商及金融機構等相互協同的集成服務合作模式正在興起,這一變化使得市場資源得以優化組合,服務更為高效;“半成品”食材走俏,傳統貿易對產品的營銷能力受到挑戰。隨著場地租金、人工、水電氣能源等成本的持續上升,更多的連鎖餐飲客戶將減少粗加工食材的采購和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增用“三分鐘”半成品定制食材,這就意味著傳統凍品貿易企業需要提升自身對產品的解讀能力以及對需求的應變能力,從賣食材變為賣“菜品”,并且需要整合上游的生產資源來提供定制化服務;“同質化”趨勢漸顯,傳統貿易面臨著“價格火拼”或“無貨可賣”。餐飲企業的核心是“新菜”,這個時候傳統貿易方式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提升對食材的營銷解讀能力,在此基礎上去做“價格火拼”,要么就走出去,尋找差異化產品以滿足客戶需求;食品安全擺在首位,傳統貿易管控能力弱。食品安全在被提升至國家層面后,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除了提升自身出品環節的管控外,對于采購環節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這也是為什么連鎖餐飲企業希望源頭采購的另一個主要因素。
種種現狀表明,單純以產品銷售為主的凍品貿易的生存空間將被極大地壓縮,未來傳統凍品貿易的核心競爭能力將提升至供應鏈競爭的范疇。集配號品牌的打造正符合了傳統食材流通貿易向食材供應鏈集成服務領域轉型發展的趨勢。
集配號“觸網 ” 打造O2O模式
2014年9月9日,“集配號·采購協同平臺上線儀式”在上海自貿區隆重舉行,宣布武漢良中行打造的“食材供應鏈O2O”模式正式起航。作為“食材原料”型的生產企業,核心目標客戶群應該是連鎖餐飲企業和經銷商。而B2C平臺主要是面向大眾消費群體,并不是原材料生產企業的目標客戶群,B2B客戶群體相對精確,卻又受制于構建銷售網絡能力及冷鏈物流運輸條件。
良中行啟動的集配號,則是對食材供應鏈O2O模式的嘗試。其定位是開放的冷凍冷鮮食材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主要為國內外生產商及貿易商、連鎖餐飲酒店、經銷商及中央廚房、團膳機構等提供基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在線交易、產品分銷、采購協同、冷鏈物流、倉儲城配、尾貨交易、擔保支付、金融結算、營銷推廣等綜合供應鏈集成服務。
陳弘浩告訴記者:“良中行當前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遍布全國范圍的冷鏈物流網絡及基于集配號采購協同平臺提供的采購、冷鏈物流運輸信息化服務。在解決冷鏈物流問題上,集配號探索出自己的模式。實行班車化模式,在重點城市都有固定的發車線路和時間,主要為平臺上下游認證會員客戶提供冷鏈物流配套服務,包括全國干線冷鏈物流、支線冷鏈物流,以及冷鏈物流業務的信息化系統服務。冷鏈物流服務的交易及管理過程通過集配號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客戶可以通過平臺實現查詢物流線路、費用、時點、下達物流訂單、在線追蹤貨物等。實現產需直供,零中間環節,并且保證配送時間,正常情況下,一二線城市7天就可以到達。
目前,“集配號”已經在武漢、南昌、長沙、廣州、北京、成都、鄭州、濟南、沈陽北、上海、杭州、南京開設12家分公司和倉儲物流中心,140條物流干線和180條支線可以為客戶提供全國大部分主要城市和部分二三線城市冷鏈物流服務,并通過19個城市的城配分揀倉提供城市配送服務,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而大部分企業的物流配送基本局限于一到兩個省份,無法實現全國聯動,整個全國門店系統無法匹配上來。這也是為什么“外婆家”選擇集配號作為他們全國配送商的原因。
自建體驗店 發展分銷業務
目前生鮮電商的概念雖然炒得很火,但卻面臨諸多瓶頸,其中首要的一點,就是客戶缺乏對產品的體驗。一位業內人士曾表示,從人體的感官角度來說,網上銷售能解決視覺和聽覺,卻解決不了觸覺、味覺和嗅覺。但恰恰生鮮食品是最注重觸覺、味覺和嗅覺的領域。
如何解決O2O模式中的線上體驗,成為這一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陳弘浩介紹,這也恰恰是集配號現在重點在做的一件事。目前,集配號在全國已經開設了30家集成服務體驗店,體驗店類似于順風嘿客,順風嘿客是社區店,而集配號的體驗店建在批發市場,體驗店構建的線下平臺,承載著客戶開發、產品分銷、樣品展示、業務推介、冷鏈物流、倉儲城配等線上業務落地的重要功能。
此外,集配號發展產品分銷服務,在全國各地設立分銷業務員,他們帶著重點廠家的批發樣品到各個批發市場做推薦。下游采購商會員客戶可以通過“集配號”采購協同平臺(www.LBD99.com)直接下單訂購產品。同時,集配號把跨境電商采購分銷作為平臺發展的另一個核心要素,同步在上海自貿區開設了集配號進口食材選貨中心。良中行國際事業部通過LBD電子商務平臺,致力于向國內餐飲客戶引進優質而適銷的國際食材。2014年11月良中行與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漁業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來自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冰冷純凈海域的品類豐富、品質上佳的海產大量引入國內,為集配號經銷商客戶、連鎖餐飲客戶提供充足的進口高品質海產品的供給,提升其產品競爭力。
陳弘浩特別強調,在2015良之隆·第三屆中國食材節暨首屆中國餐飲業采購大會期間,特別召開了全球巴沙魚訂貨大會暨中國市場推廣會,并在會上開展巴沙魚烹飪大賽,一款食材做50種菜式。他告訴記者,良中行將和越南巴沙魚協會合作,越南巴沙魚也將成為集配號采購協同平臺上的主推品類。
對于集配號的未來發展,良中行董事長朱長良表示,“我們將通過三年時間,在全國市場基本實現覆蓋城鄉的銷售網絡,冷鏈物流班車網、電子商務采購協同網、城市終端配送網和食材產業配送園區的發展布局,為平臺早日實現“千億萬品”的發展目標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