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農業基點調查工作開始于1979年,經過30多年的發展,河南省調查隊伍不斷健全,制度程序不斷規范,監測領域不斷拓展,調查方法不斷創新,分析能力不斷提升,信息發布與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工作成績的取得離不開30個基點縣調查員和400多名村級調查員的努力,他們扎根基層,獻身基點調查事業,克服重重困難做好工作。
保持隊伍的穩定性,打好基點調查工作的基礎。基點調查和信息采集不同于一般性的行政工作,帶有很強的業務性和技術性,要保證基點調查和信息采集工作質量,必須保持基點調查隊伍的長期連續性和相對穩定性。因此,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不論是機構改革、人員輪換,還是對調查點進行調整,河南省基層調查隊伍都保持相對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目前全省從事基點調查工作10年以上的縣級調查員有20人,工作20年以上的有7人,工作30年以上的有3人。
固始縣調查員周書榮從事基點調查工作已有31年,他擔任固始縣農業局副局長后仍然親自從事調查工作。他說:“基點調查工作使我充分感受到了人生價值”。禹州市調查員崔增義從參加工作開始就從事基點調查工作,到現在兩鬢已有白發仍然堅持在工作一線。
克服重重困難,千方百計做好基點調查工作。基點調查工作的性質決定了調查人員必須熟悉農業農村生產情況,深入田間地頭,不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條件非常艱苦。
固始縣周書榮1984年接手基點調查工作,這一年,他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全縣15個基點村,最遠的離縣城達50多公里(當時不通電話也不通公交)。有幾個新設的基點村,他一住就是幾天,有時遇到下雨,鄉下路途泥濘,他只有肩扛自行車走好幾里。最艱難的一次是有一年正月初八,有緊急調查任務,可當時固始縣正下大雪,他就乘三輪車到基點村路口,然后再步行到基點村調查。當天快黑趕到最后一個村時,他滿身泥雪,臉凍紫了,腳凍得失去了知覺,但他毅然堅持完成調查任務,村里調查員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辛勤努力,換來了累累碩果。他們拓展調查范圍,以點帶面,撰寫了多篇卓有成效的調研報告,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如湯陰縣郝繼高通過對本縣棉花生產的調研,撰寫了《警惕!棉花生產再次滑坡》由中辦、國辦將“發展棉花生產的意見和建議”摘報中央、國務院領導參閱;禹州市創建了基點報表上報數據庫平臺,村戶歷年的數據都積累到了數據庫中,便于查詢,成為河南省基點縣學習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