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
“今年柚果價格上漲20%,創歷史新高”,2014年年底,廣東省梅州市木子金柚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慶業曾電話向記者表示。每年的秋冬季到來年的春季之間,是柚果的旺銷季,也是梅州市柚農柚商們一年當中最為忙碌的時候。近年來,梅州金柚價格一路水漲船高,除了忙碌,柚農們更多的是喜悅。
“梅州金柚”,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06年11月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查合格,列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該地域品牌,不僅珠三角聞名,還被梅州的客家人帶到世界各地。加之,近年,梅州農業局加大對農產品品牌的建設力度,作為地標性的“梅州金柚”有著日漸升溫的趨勢。
2011年,柚果整體市場相對疲軟,梅州金柚收購價在0.8-0.9元/斤之間;2013年當地農民合作社種植柚果的下樹價在1.5-1.85元/斤;2014年11月開始,柚果價格比往年上漲20%,收購價格在2.5-3元/斤。幾年來,梅州金柚的價格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品質和品牌是價格的決定因素,梅州金柚的優良品質決定了其價格的持續走高,這其中更深層次的驅動力,是梅州市政府和企業攜手對“梅州金柚”品牌的共建。
梅州金柚出身好
“金柚好不好吃,關鍵要看長在哪里。”梅州市山清水秀,是粵東北區重要的飲用水源涵養地,也是中國第二個國際慢城雁洋鎮所在地。梅州雖身處嶺南,但少了幾分陰柔,多了幾分晴空,全年日照數超出1500小時,平均氣溫21℃,約有2個月的有霜期,空氣質量達國家一級標準。不冷不熱、日照充足、有霜凍期,極益果木的生長。因此,廣東梅州等粵東北山區是嶺南佳果的盛產地。
同時,梅州是全國知名的長壽之鄉。全國第5次人口普查顯示,粵東北梅州,500余萬人口平均壽命比珠三角高7歲。全市8個縣區中有4個是“中國長壽之鄉”,梅州被外界俗稱為“慢城”。這得益于以梅州為中心的200公里半徑范圍內沒有工業污染的優良生態環境。此外,整個梅州地區,有近1萬平方公里土壤富硒,平均含量比國家富硒標準0.4毫克/公斤高出30%以上,出產的農副產品品質在華南地區首屈一指。
“同樣的果樹,有人在別的地區試栽種過,長不出這么好吃的柚子”木子金柚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慶業告訴記者,梅州金柚品質好的秘密與金柚主產區松口鎮一帶優良的土壤有著天然的聯系。據悉,當地人俗稱一種“牛肚土”的土壤是生長金柚的良地。記者也曾多次試吃梅州金柚,其風味明顯有別于市面上一般的沙田柚,梅州金柚尤為清甜爽口,有濃濃的蜜香味兒。當然這其中,與金柚種植過程中科學得當的田間管理等后天栽培技術也有關聯。
政府“聯網”扭轉乾坤
自民國以來,梅州地區就有栽種沙田柚的記載,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梅州金柚歷史上第一次聲名遠揚。當時梅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金柚之鄉”,隨后開始實施20萬畝優質金柚產業化建設項目。但迅速擴張后,管理未能及時跟進,結果是,梅州金柚的品質日漸下滑。據梅州市梅縣區農業系統一位工作人員回憶,當時,老百姓為了增產增收,以產量最大化為目的,開始濫用農藥、化肥。隨后,梅縣金柚的果品質量開始大幅下降。市場上出現一些不好的反饋信息。
直至2000年后幾年,梅州金柚開始回歸理性發展時期。尤其到了2010年后,梅州市農業企業開始抱團式發展,尤為重視農產品品牌的建設。如今,提到近年梅州市農業的發展,很多人還會想到一個人的名字“劉玉濤”,他是梅州市現任農業局局長,有人把他形容為梅州市農業品牌的最佳代言人。在他的組織帶領下,梅州市農業局用兩年多的時間,在全省率先組建了從金柚、慈橙到農機、農資、南藥、花卉等12個市級農業協會,搭建了“梅州農業十二協會”組織化平臺。“梅州農業十二協會”吸收市內外涉農經營主體1500多家(人),以及200多名專家學者加盟組成顧問團。隨后搭建了跨區域的農業“協會聯盟”和“電商聯盟”。
2013年,梅州市農業局專門成立信息中心,搭建包括梅州農業信息網、飛信、微信、微博、群郵件、產業QQ群和辦公OA系統共7大通道在內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整個梅州市農業系統工作人員和整個粵東地區的涉農企業都被一張強大的信息網所聯通、共融。信息平臺的每次信息發布和宣傳可以延伸到10萬人次以上。金柚豐收季節,只要信息平臺相互轉發,就可以吸引大批客商的眼球。
近年來,梅州各路農產品品牌經常活躍在客商眼前,與這些如“網”般的信息平臺的搭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看似“多事”的梅州政府,實則真正讓當地涉農企業走向抱團發展的品牌共建道路。而今,“梅州金柚”的地標品牌不僅在珠三角地區叫得開,其名氣甚至蓋過金柚產源地廣西容縣沙田柚。
機械化、現代化促高效農業
廣東省農業廳廳長鄭偉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廣東人均可耕地面積少,因此要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廣東省能以占全國2.2%的耕地生產出占全國5.6%的農業增加值,是全國農業效益最高的省份之一。農業信息化、農產品品牌化、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增加值的奧妙所在。梅州市的農業人口超過75%,是廣東省的農業大市,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使農業機械化實施起來略顯為難,生產效率低下,鉗制了梅州金柚及其他山地農業的發展。
為了不讓低下的生產力成為梅州山地農業發展道路中的攔路石,梅州市農業局以山地農機研發推廣為突破口,破解山區地區農村用工荒難題。2013年7月,梅州成立了“中國南方丘陵山區農業裝備研發中心”,買斷多所農業高校的農業機械多項專利,陸續引進果園挖穴機、修剪機、變頻恒壓噴藥機、山地運輸機等系列山地農業生產和加工機械。例如,氣動和電動修枝剪能比原來人工修枝提高10-12倍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實現節本增效。機械化讓山區柚農的未來有了更多的可能。
此外,倉儲設施嚴重不足成為制約梅州柚果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倉儲是連接金柚種植收購和品牌打造、市場銷售的關鍵環節。”梅州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2013年8月,梅州農業部門聯合當地國土部門制定出臺《梅州市規范設施農用地管理的實施意見》,為梅州4000多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設農業設施用地提供了操作依據,減少了審批環節,節省了建設用地審批的繁瑣環節和費用,為推動梅州金柚等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金柚很好保存,但由于沒有倉儲基地,很多時候,我們想收也不敢收。”這是過去一些想擴大規模卻無倉可儲基地的柚農企業們的心聲。而今,這種局面得到徹底轉變。這是促成今天梅州金柚“豐產也豐收”的又一關鍵因素。
梅州金柚叫好又叫座
梅州市木子金柚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木子金柚”是首批獲得“梅州金柚”地理標志核準使用企業。2015年1月2日-6日,木子金柚專業合作社宋俊文帶領團隊到廣州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北京路”年貨節去賣柚子。“起初對到北京路賣金柚沒抱什么希望,最多也就希望擴大下品牌知名度。”因此,1月2日的時候,只準備了500顆金柚,“就這我都擔心帶多了,傍晚拉回去麻煩” 宋俊文回憶道。可事實超出宋俊文的想象,1月2日開賣不到2小時,500顆柚子銷售一空。宋俊文告訴記者,“現場我們擺了試吃品,只要是試吃過的,基本都會買。”以品質為王的梅州金柚再次證明了它的魅力。
隨后幾天的銷售情況,同樣讓宋俊文大跌眼鏡。1月3號,1000顆柚子3小時售完;1月4日,上升至2000顆柚子,計劃賣到晚上,下午5點前全部售完;隨后2天,每天2000顆賣得精光。“后面,我們幾個員工,剝柚子剝到手痛,因此也不敢再增加數量了。”宋俊文坦言,“賣金柚靠的就是口碑營銷,柚果品質永遠是第一位。”據介紹,木子金柚僅選果一道程序就要5個步驟,員工要反復檢查柚果是否有斑點、擠壓等果品問題。該合作社2013年全年銷售金額達3000多萬人民幣,預計2014年全年銷售金額可達4000多萬元人民幣。木子金柚專業合作社生產加工的蜜柚還大量銷往加拿大、迪拜、俄羅斯、印尼、新加坡、波蘭、立陶宛、羅馬尼亞、荷蘭、比利時、烏克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木子金柚只是梅州市眾多金柚種植大戶中的一個縮影,當前,梅州地區的金柚生產種植企業已經嘗到了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甜頭,梅州地區對于創建“梅州金柚”地標性農產品品牌的熱情仍在持續升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