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利 張 銘 牛 敏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內一科(西安 710054)
?
健脾化臌湯聯合西藥治療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臨床療效
李曉利張銘牛敏
西安市紅十字會醫院內一科(西安 710054)
目的:探討健脾化臌湯聯合西藥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保肝、利尿和抑制病毒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健脾化臌湯進行治療,有效率和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進行觀察。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1.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治療后ALT、AST、TBIL、ALB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結論:臨床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應用健脾化臌湯聯合西藥治療效果顯著。
乙型肝炎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疾病之一,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多數患者合并肝硬化腹水,加重病情變化[1]。臨床中常常采取西藥進行治療,以保肝、利尿和抑制病毒等,但是在提高其臨床療效方面,并不顯著[2]。中醫治療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單一用藥的效果與常規西醫效果差異不大。本研究重點探討健脾化臌湯聯合西藥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中的療效,具體分析如下。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均35例。治療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7~70歲,平均年齡52.5±4.9歲;病程7~24年,平均病程12.4±2.3年;腹水出現時間0.5~4年,平均1.2±0.2年。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39~70歲,平均年齡53.7±4.1歲;病程7~25年,平均病程11.9±2.5年;腹水出現時間0.5~3.5年,平均1.1±0.3年。兩組年齡、性別和病程時間以及腹水出現時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保肝、利尿和抑制病毒治療;抗病毒給予10mg阿德福韋酯(國藥準字H20100028);伴有腹水應限制其鈉的使用,并給予利尿劑處理,伴有感染應使用抗生素進行處理;出現血清白蛋白過低應靜脈補充白蛋白;腹水消退之后應逐漸減少利尿藥的劑量,直到停藥。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健脾化臌湯治療,組方:丹參30g,炙鱉甲20g,白術、茯苓、炒麥芽、連翹、赤藥各15g,黨參、焦山楂、厚樸、神曲、山藥各12g,三七粉、炮山甲、沉香、砂仁各5g。伴有牙齦出血或者鼻出血加丹皮、茜草各15g,伴有口渴和舌苔白膩加藿香、滑石、佩蘭各10g;伴有浮腫加黃芪、防己各10g;伴有唇甲紫黯和肝脾腫大加牡蠣、莪術和三棱各10g;伴有大便干結應加麻仁10g。上述諸藥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250mL/次。
療效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療效標準進行評估,將其分為3個等級。顯效:治療后腹水腹痛、腹脹和納差以及乏力等均消失。B超檢查顯示無液性暗區,肝功能指標也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上述臨床癥狀均消失,且肝功能恢復正常,或者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無效:治療后上述臨床癥狀與體征均無改善,或惡化。

治療結果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分析治療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39,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
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變化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ALT、AST、TBIL、ALB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ALT、AST、TBIL、ALB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治療前后ALT、AST、TBIL、ALB變化比較
討論 肝硬化腹水是乙型肝炎患者常見合并疾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對患者的身體影響較大。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償的重要標記,患者預后比較差,且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死亡率[3]。臨床中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減少肝硬化腹水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從失代償期轉化代償期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4]。
中醫治療中,肝硬化腹水屬于“水臌”和“腹脹”以及“臌脹”等疾病的范疇,主要是由于患者發病時間較長,且肝脾腎三臟功能嚴重失調,導致其氣滯血瘀和水停腹中,患者常常表現為腹脹和皮色蒼黃等臨床癥狀[5]。該病的發生常常與患者的飲食和情志有著密切的聯系,病機與患者肝脾腎的三臟功能失調有著緊密的聯系,最終導致患者氣血水疏泄異常,引發該病[6]。臨床中應以健脾益氣、化濕消飲、消瘀清熱為治療原則。經過此次的臨床研究分析,臨床中對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取中西醫聯合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肝功能。中醫健脾化臌湯組方中茯苓、山藥、黨參、白術具有健脾益氣和化濕消飲的功效;厚樸和砂仁具有理氣化氣的功效;焦山楂、神曲、麥芽具有消食的功效;炮山甲、三七粉、炙鱉甲與赤藥、丹參具有散瘀通絡的功效;麻仁具有緩下導積滯的功效;連翹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沉香和木香具有溫陽化氣和利水的功效。諸藥合用達到健脾益氣和化濕消飲的功效。西藥治標,中醫治本,中西醫聯合治療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從而大大的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健脾化臌湯能夠增強其免疫功能,提高抗毒藥物的療效。覃杰鋒等研究顯示,中醫與西醫聯合治療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效果明顯,能夠極大的提高其整體療效[7]。同時,數據還顯示,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ALT、AST、TBIL、ALB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改善,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再次說明,中西醫聯合治療的過程中對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較單一西藥更具優越性,改善肝功能的指標,糾正患者肝腹水狀況。中藥治療的過程中可以較好的保護肝細胞,從而促進肝功能的恢復,進一步抑制肝纖維化,也是治療的根本療效。
[1]山惠明,陳云娟.參麥聯合門冬氨酸鉀鎂輔助治療肝硬化腹水46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2,20(12):557-558.
[2]張靜,宗紅梅,李青春,等.氧化苦參堿治療中度慢性乙型肝炎42例[J].陜西中醫,2014,35(5):515-516.
[3]鐘軍華,袁勇,林丹,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硬化腹水80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8):275-277.
[4]孔麗,王興,張慶山,等.中西醫結合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40例[J].臨床薈萃,2010,25(5):443-445.
[5]程紅杰.五皮飲加味聯合腹水回輸治療肝硬化難治性腹水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3,21(3):140-142.
[6]巫協寧,汪佩文.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策略[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10):786-787.
[7]覃杰鋒.中西醫結合治療乙肝肝硬化腹水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11,27(5):28-29.
(收稿2015-04-10;修回2015-05-20)
R256.4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21
主題詞 肝硬化/中西醫結合療法腹水@健脾化臌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