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呼
(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01)
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探析
龍 呼
(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01)
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我國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各類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劇。特別是建筑工程污染以及能源消耗,導致人們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威脅,因此要重視生態建筑設計理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本文對生態建筑的內涵進行了概述,并就其建筑設計方面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生態建筑;環境;設計;個性;節能
隨著我國人口急速增長,自然資源遭到盲目利用,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劇,能源危機問題越發突出,阻礙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建筑的角度出發,找出解決生態及環境問題的方法,這是建筑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不斷進步,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工程建設中已廣泛應用,這是人類思想進步的體現,將成為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1生態建筑背景
隨著全球進入高科技時代,各國經濟水平蒸蒸日上,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這影響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對于這一問題眾國家并給予重視,隨著溫室效應、沙塵暴等環境問題頻頻出現,才逐漸意識到這種單純追求利益忽略環境保護問題的發展模式是不可取的。特別是近年來,各地區頻頻發生大規模的地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使人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各國開始尋求新的發展模式。正是因為這樣的社會背景,在生產生活中,人們更加注重環境保護,低碳節能、生態發展,在不傷害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建筑業在建筑建造過程中也要做到環保節能,建筑設計生態建筑理論就應運而生了。
1.2生態建筑含義
生態建筑設計是指運用生態學思想,從建筑、人與自然的整體環境出發,以人體健康為基本原則,以人為本,在建筑工程中要求建筑材料、噪聲、生活以及生態環境必須環保,并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尊重和維護大自然的生長規律,創造良好的生物生存環境;還要能夠合理地利用水資源、能源、材料以及其他資源,實現建筑與人和自然三個方面的和諧統一,形成一個能夠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建筑。
1.3生態建筑理論作用
生態建筑理論的應用,不但可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節約生態資源,而且可以給居民提供更加舒適健康的生活空間。在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①能夠使相關建筑的生產成本得到節約,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②能夠促進生態資源的有效利用,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了相對的改善。③能夠幫助人們健康快樂的生活,享受綠色自然環境。
2.1與環境和諧發展
尊重自然,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是生態建筑理論最主要的原則,我國建筑業現階段的發展形式非常需要生態建筑理論。①在建筑工作中,要按照工程要求進行一體化的設計及控制,以周圍的環境為基礎,開展一體化工作,協調環境與建筑之間的關系。在具體設計工作中,要遵循環境的實際發展要求,以保護周邊環境為基礎,開展系統化的工作,并針對建筑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可參考和借鑒相關人員的工作經驗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②要因地制宜的選擇景觀模式,保證其能夠與建筑結構形成一體化、系統化的風格,并深入系統地解決新舊建筑物之間的矛盾,實現建筑結構的和諧化發展要求,這種工作理念和發展模式便是可持續發展模式,即以現代化發展理念為基礎,保護現有的自然資源,實現系統和諧發展的工作理念。
2.2個性化的方案設計
在建筑設計工程中,生態建筑設計要注重突出自然景觀設計,協調建筑與環境的關系,在此基礎上保證設計方案個性化。在設計方案中,首先要注重自然環境的因素,更要注重建筑自身形象的設計,將個性化設計與自然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建筑設計與眾不同。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關注的重點問題便是如何將自己的創意融洽地融入到設計中,以此保證先進的建筑施工技術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設計過程中,只有掌握準確的設計尺度,綜合考慮地形條件、地貌特點等因素,明快清晰地勾勒出建筑的線條,將平面設計、立體構造與周邊的環境巧妙地結合起來,通過各種設計手段方法,使建筑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從而將與眾不同的建筑有機的融入到大自然中。我國很早就體現了建筑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例如:由于我國南方的空氣比較濕潤,雨水較多,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通常使用干欄式建筑,也就是通過使用木材等材料,架空房屋的底部,然后在木材上面進行建筑施工,這樣不僅保證空氣的流通以及房屋的干燥,更保證了房屋的安全;再比如在氣候相對干燥的黃土高原地區,在當地的房屋建造中,居民會利用生土建筑技術建造窯洞(具體分解圖如圖1),這樣的建筑設計在一定的程度上節約了自然資源,降低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
2.3室內空間綠色化
生態建筑外部與自然環境相呼應,同時室內空間設計也應綠色化,即在室內經過精心的設計,將室外生態綠色引入到室內。室內設計師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室內外空間設計一體化。為了使建筑室內外環境通透,要進行一體化建筑設計。例如:在建筑的共享大廳或者內庭院上部增加開啟式屋頂,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通過計算機或人工調節室內的溫濕度,保證室內外的空間成為一體。另外,還可以全部或部分打開面向庭院的墻面,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室內有更多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還能將室外空間延伸進室內,獲得良好視覺效果的同時還能擴大室內使用空間。
(2)室內外景觀設計一體化。在中國古代園林建造中,室內外景觀一體化的設計屢見不鮮,就是將室外的景觀延伸進入室內空間設計,形成室內外氣候的鮮明對比,在增添生活情趣的同時良好的與自然環境相處。

圖1 典型下沉式窯洞分解圖
2.4生態化、節能化的建筑技術
生態建筑設計是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建筑設計師應清楚認識到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是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的主要矛盾。對于生態建筑設計,要合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減少利用不可再生資源,從而獲得適合居住的生存環境。生態建筑設計方案不僅要考慮與生態環境互相結合,還要在材料、節能、施工等方面全面體現出生態建設。建筑設計中要采用新型的技術材料,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適度使用現有資源以滿足建筑需要,減少選用特殊外來物質,為達到建筑設計的生態化盡量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材料;使用更多的天然節能型材料,例如木材、石材等可再生能源建材。注重技術的生態化建設重點是利用計算機以及信息技術,將固有的建筑結構變成可隨氣候進行自我調節的圍合建筑(具體設計圖如圖2所示)。
2.5建材的節能設計
生態建筑設計中另一項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良好的建筑材料能夠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建筑過程中可采取生態建筑材料,在促進建筑工程節能的同時,還能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利用當地資源,就地取材,廣泛地使用當地建筑材料,在實現建筑生態化的同時促進地域經濟的發展。在材料的選擇中,綠色環保材料的選擇首先要求節約資源和能源,其次要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避免產生溫室效應以及破壞臭氧層,最后要保證材料資源便于回收與循環再生。對于生態建筑,要求其在滿足建筑結構要求的基礎上達到節能節源的目的,節省建筑材料、充分發揮建材性能是生態建筑的重要設計理念。

圖2 注重技術的生態建筑設計圖
建筑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就是綠色生態建筑理論。因此建筑工程設計師要深入地研究生態建筑理論在建筑工程設計中的應用,結合各地生態環境、資源以及氣候等各個方面的差異性,因地制宜地將生態化建筑技術應用到建筑工程設計中,將建筑工程設計和生態環境保護結合到一起,促進我國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1]許文潔.探討如何將生態建筑理論應用于建筑設計之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72~73.
[2]劉賽群.淺談建筑住宅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運用[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4(7):29~30.
[3]尹燕翀.淺談在建筑住宅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運用[J].民營科技,2012(3):324.
[4]韋鐵光.生態建筑設計原理及設計方法研究[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5(1):56~57.
TU201.1
A
1673-0038(2015)18-0003-02
2015-4-13
龍呼(1978-),男,苗族,中級,本科,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城鄉規劃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