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坤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廣東廣州 510010)
淺析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定南移動生產調度樓方案設計
楊錦坤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廣東廣州510010)
本文結合筆者從事建筑設計的經驗,主要針對某綜合辦公樓設計要點進行分析,從規劃到單體設計進行詳盡介紹,旨在為建筑設計人員參考與借鑒。
辦公建筑;整體規劃;功能設計

圖1
1.1項目背景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贛州分公司針對業務發展需要,同時兼顧為市民及企業提供辦事便利、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形象,適應贛州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的要求,擬建設定南移動生產調度樓。
1.2概述
項目建設用地面積:6666.7m2,建筑總面積:4800m2,其中綜合樓3900m2,附屬樓900m2。
通過項目的建設,完善設施配套,將能滿足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贛州分公司定南縣的辦公需求,建設一個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生產業務需求;能更全面服務于社會的企業生產調度樓。
3.1尊重協調原有城市規劃體系
設計在有限的用地上,充分考慮建筑與城市道路等的規劃關系,將綜合樓布置在基地中部偏北側,突出主體建筑形象,附屬樓布置在基地西側,位于綜合樓后方,用連廊將兩棟樓相連。同時也分析建筑的空間脈絡關系及其場所意義,使主體建筑與廣州北大道形成一個較大的入口廣場空間,從而減弱建筑對城市的壓迫感。
規劃建筑與周邊退距滿足本項目規劃設計條件及《江西省城市管理規劃技術指導原則》的要求。
3.2建筑空間注重人性關懷
綜合考慮周邊環境,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建筑外圍實現人車分流,內部功能流線組織有效避免各種不同人流的相互干擾,方便使用,提高建筑運作效率。每層設有殘障人廁所等人性化空間,內部走廊、電梯廳等每個功能區等皆可達到良好的自然通風采光效果,創造了高品質的辦公環境。
規劃采取動靜分區,將辦公區,綜合區,通信機房與部分公共配套用房及運動區進行分區設計,達到動靜分區,互不干擾,通過景觀的滲透,達到場地內一區一景觀,使得辦公人員心曠神怡,精神颯爽。
3.3遵循三低一高的設計總原則
(1)建設成本低——建筑內部結構體系合理,平面除了大會議室之外均為經濟柱網,同時大會議室空間上面避免了布置小空間,結構體系安全合理,大大降低了建筑的結構造價,沒有設計地下室,同時建筑立面主要結合功能設計,不設不必要的架子與多余的裝飾,外立面裝飾以面磚為主,這些措施均有利于降低建筑造價。
(2)維護成本低——建筑功能布局合理且有一定的靈活性,各設備系統選型合理耐用。建筑造型以簡潔,大方為主調,沒過多紛繁復雜的裝飾,建筑材料也選用當地材料,因此維護成本不高。
(3)運行成本低——建筑以南北向為主,長條形的南北朝向有利于組織自然通風采光,同時建筑結合贛州當地氣候特征,使得建筑內部可以直接與自然環境相連通,建筑設備系統選型合理,符合環保節能標準,大大降低了建筑使用上的運行成本。
(4)智能化程度高——建筑導入智能化設計,使得建筑在管理、運營、安防等領域都能通過智能化控制操作,大大提高建筑運作的效率,同時也更科學地節約了能源等。
4.1 建筑功能

圖2
本項目綜合樓為地上6層,建筑高度為26.4m,附屬樓為3層,建筑高度為12.9m。
建筑內部功能布局充分滿足任務書的要求,綜合樓首層主要為營業廳與入口交通廳;二層為辦公區域與能容納150人的大型多功能會議室;三層為辦公區;四層為領導辦公室、電視電話會議室、檔案室和辦公區;五六層為機房。附屬樓首層為機房與物質倉庫,配有餐廳門廳與廚房門廳;二層為員工餐廳與廚房;三層為員工活動室。附屬樓與綜合樓層層相接。
各層的辦公空間靈活多變,滿足各種不同的辦公需求分隔。層高設計滿足大空間、各功能用房的使用要求。
4.2建筑形象
本項目造型采用建筑外窗與空調百葉連接層層錯位的設計手法,使得調度樓整體造型優雅端莊不乏新意,在建設地段起到一定的標識作用。
4.3消防設計
總平面規劃上設計有環繞建筑的消防車道,建筑物主體有大于一個長邊的落地面,保證消防安全。建筑每層為一個消防分區(小于1500m2),疏散樓梯為封閉樓梯,符合消防設計規范。
4.4無障礙設計
本建筑出入口設無障礙坡道,垂直交通采用無障礙電梯,每層均設無障礙衛生間。
4.5節能設計及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
本項目通過合理的平、立面設計,使建筑物本身具備良好的自然通風、采光效果,通過對各向外墻的窗墻比控制及對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控制來滿足國家節能標準。
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節能方面:外立面門窗采用斷橋型鋁合金門窗;外墻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和玻化微珠保溫砂漿;屋面采用擠塑板保溫隔熱。
4.6環境保護
本建筑采用新型墻體材料,不使用粘土墻。通風、給排水系統選用噪聲低振動小的運轉設備,并采取相應的防噪隔振措施。
根據周邊環境和道路的關系,場地的主要人流車流入口位于廣州北大道,入口分為大眾入口,辦公人員入口及后勤入口,很好地實現了不同人流,物流和車流的完全分流,避免相互交叉干擾,滿足各部分的功能需求,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
建筑內部流線組織,大眾人流從首層大門進入營業廳;辦公人流通過獨立的辦公入口進入,通過垂直交通通達各層辦公用房;在交通廳處通過連廊與附屬樓相接,通達員工餐廳與員工活動室;后勤入口位于附屬樓北側,主要為廚房人員,物資使用,通過專用樓梯上達二層廚房。附屬樓內也有樓梯相接三層內部用房。
為了能與廣州北大道連接平順,在保證基地排水要求與整體景觀需要的前提下,對山體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開挖,使得調度樓與已有城市道路更便捷,更親和的聯系。場地排方向設計為北向和東向,坡度控制在1%以內。
總體景觀規劃主要以北面前廣場設計為主導,融入中國移動標示的理念,周邊配以精致的綠化設計,前廣場采用花崗石與透水磚相結合的手法,既大氣又節能環保。景觀設計同時注重內部屋頂花園優美環境的營造,為辦公人員提供休閑散步,養神蓄目的好場所。
[1]翁如璧.現代辦公樓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吳云海.綜合現代的辦公樓建筑設計[J].山西建筑,2011.
[3]康曉旭.對建筑設計創新思想的分析[J].建筑學報,2012(09).
[4]劉甜甜.當代辦公空間設計研究[J].北京服裝學院學報,2010.
TU973.3
A
1673-0038(2015)20-0005-02
201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