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怡
(西安高科國際社區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115)
陜西高爾夫產業的發展探究
劉欣怡
(西安高科國際社區建設開發有限公司陜西西安710115)
中國高爾夫球產業有近20年歷史,其中陜西省高爾夫產業也有15年的發展歷史。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步伐逐漸加快,高爾夫產業在陜西體育運動的市場正在逐漸的擴展開來。本文以陜西省內6座高爾夫球場的市場調研數據為基礎,對陜西省高爾夫產業的發展方向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高端的純會員制經營模式以及引入專業高爾夫管理機構是高爾夫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高爾夫產業服務質量的必備條件。
陜西省;高爾夫;產業發展
自1985年第一家高爾夫俱樂部成立以來,短短25年時間,中國高爾夫俱樂部已經開放營業的達到了500家,標準18洞高爾夫球場已逾千座。主要集中分布在以北京為主的華北片區、上海周邊的華東片區以及廣東的華南區域[1]。隨著西部大開發步伐的逐步加快,陜西省作為西北五省的連接口,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在體育運動產業上的消費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2]。陜西省自西安亞建高爾夫球場建成營業以來,已有14年發展歷史。陜西屬于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全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氣溫位于低點,期間霜凍,會縮短高爾夫球場運營時長。另1~2月份氣溫較低,球場養護的同時亦不適宜戶外運動,因此球場處于封場養護狀態。每年封場時長約為15~30d。4~10月份球場運營數據基本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目前省內擁有高爾夫球場6座,國際標準球洞90個。高爾夫消費人口約3000人,潛在消費人口約5萬人,球場及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省會西安。
西安市內有康龍、新紀元、紫薇及樂游原練習場4家,標準打位230個。高爾夫球場三家,分別是亞建、國際及林克斯,球場數量占省內的50%,打球人數約3000人,占全省高爾夫人口的85%。西安市以外的三家為秦嶺山谷、榆林綠淘沙及寶雞都市高爾夫俱樂部,分別位于柞水、榆林及寶雞,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球場基本狀況一覽表
雖然陜西省高爾夫發展已有15年,但省會西安的高爾夫球產業多年來僅有兩家球會保持運營。常態的高爾夫消費人口約3000人左右(年下場打球4次以上的)。經過調研可知,西安高爾夫球場會員增速年增長率不足5%,增速遠遠低于全國主要城市。就消費群體與增速來說,在全國屬于三線市場地位。在西部省份的主要城市里,球場條件不如昆明(昆明數家球場躋身全國百佳),球場數量不如重慶(正常營業的5家,仍有數家籌建中),市場氛圍不如成都(成都年打球人次增速保持在15%以上)。球場本身在全國也沒有特別知名的品牌。球場品質不高、數量稀少也導致了當地打球人群的低增長。通過整體情況也可以看出,西安高爾夫發展體現了陜西省整體高爾夫產業的發展狀況,也恰恰成為了整個西部片區高爾夫發展狀況的一個縮影。
根據歐美等發達高爾夫區域對于會員制球場的建議,一個18洞球場會員數量不超過1500名。目前西安兩家球場均不超過700名,飽和度不足50%。據調查顯示,散客(以會員嘉賓標價)平日打球價格介于700~1000元/人,高于全國650元整體平均價格。個人會籍目前售價為25萬~35萬元左右,與全國平均價格差異不大。除考慮到一線城市俱樂部數量多、會籍價格高,因此拉高全國會籍平均價格因素外,也反映出當地球會對于市場培育缺乏耐心。
在歐美等高爾夫發達國家,經營性球會分為封閉式會員制、開放式會員制以及公眾制球場三種[3]。目前國內高爾夫球場經營定位主要以首兩種形式。尤其以開放式會員制球會為主,約占全國總量的85%。公眾制球場全國僅深圳云海谷及龍崗公眾2家(深圳光明已由公眾制轉為開放式會員制)。剩余均為封閉式會員制球會。陜西目前正在營業的三家球場均以開放式會員制為主,其市場特點如下:
(1)市場保有量較低,常態高爾夫消費人口約3000人左右,總會員人數一千人左右,潛在消費群體約五萬人。通過長期市場培育,潛在增長空間較大。
(2)球場數量較少,整體品質不高,定位于中低端的開放式會員制經營。
(3)除亞建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近兩年實現收支平衡以外,其它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
(4)均沒有地產項目跟進,對于品牌要求不高,較少的投入宣傳,僅在區域內的專業媒體進行少量的投放。
(5)消費群體以本地市場為主。居住區域主要集中在西安市西南與東南。
高爾夫產業中會員制度關系到其未來的發展方向[4],目前會員制度只要分為封閉式會員制度和開放式會員制度。封閉式會員制也叫純會員制,其定位于高端的純會員制經營。該制度是定位于高爾夫中的高端市場。主要依靠會籍銷售、會員嘉賓及會員管理費收益經營。除需要具有較高的品牌價值與服務品質以外,還需要常態與較高的推廣與宣傳投入。俱樂部會員具有較強榮譽感與歸屬感。因此會員制球場會籍價格也較高,相應的會籍投資增長潛力較大。該形式主要有利于投資方品牌的建立以及整體項目的拉動。由于品牌與品質的建立需要一定時間,因此也有可能會拉長俱樂部經營收益的周期。開放式會員制也叫半會員制。接待會員的同時也接待非會員散客。市場針對性囊括了商務社交、高球愛好者及會籍投資三大主流消費需求。通過非會員散客市場彌補會員空閑時段,提升客流和收益[5]。主要定位于中、低端的消費群體。針對的消費需求廣、覆蓋的基數大,因此該種形式在國內被廣泛采用。該形式有利于在已擁有一定消費群體基數與較好的高爾夫旅游市場中推行,否則也難以達到預期經營收益[6]。
由于高爾夫運營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以目前業主需要開發整個項目的工作面來看,自主運營管理難以短期內搭建成熟的運營體系,運營過程中服務品質易出現波動[7]。也不利于俱樂部品牌打造與項目的推動。初期一旦失去市場信心與口碑,修復過程漫長且投入巨大。專業的管理公司導入的運營體系較為成熟,降低運營風險的同時也有利于節省業主的運營成本。因此導入專業的高爾夫管理機構進行運營管理也是未來高爾夫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1]安鐵民.理性看待我國高爾夫產業的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03.
[2]陳孺,束景丹.我國經濟發展對高爾夫產業的推動[J].中國流通經濟,2011,01.
[3]段永桓.影響RFA高爾夫產業發展的因素分析與對策[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
[4]劉惠英.中國高爾夫產業發展前景透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11.
[5]肖亞紅.從深圳看全國高爾夫產業消費的發展[J].寧夏黨校學報,2007,7.
[6]靳英華.我國高爾夫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02.
[7]詹新寰.中國高爾夫產業市場集中度與市場績效的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09.
F592.7
A
1673-0038(2015)21-0148-02
20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