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林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廣東 廣州 510010)
圖解建筑設計法分析
張國林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廣東廣州510010)
本文選取圖解設計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閱讀和案例分析,試圖說明什么是圖解設計法以及展示出圖解如何作用在設計過程當中。本文主要從圖解的定義、內容與特征以及圖解法設計過程與應用幾個方面對圖解法進行分析和解讀,再通過BIG的成名作8house與UNStudio的代表作梅塞德斯-奔馳博物館兩個典型實例,分別對內源性圖解法與外源性圖解法的應用與操作進行分析。最后總結圖解法在建筑實踐中的指導意義。
圖解;圖解法;建筑;內源性;外源性
建筑設計工具作為建筑設計工作的重要技術要素,隨著信息及數字化的發展,設計工具也隨著信息化浪潮而普及。圖解作為建筑設計工具和設計工作之間的中介,被普遍使用于建筑設計。
圖解設計法簡單地來闡述,就是運用圖解的手段來處理設計信息,并將分析的結果轉化為建筑設計手法。
在建筑學領域,根據形式及功能的不同,圖解主要分為兩種類型:①側重于表達設計理念的圖解;②側重于功能分析的圖解。
從設計理念的演化分析到方案確定的功能分析,從周圍環境的現狀分析到設計為應對環境而帶來的優化分析,形色各異而又思路清晰的分析圖,色調、畫法、分析角度、符號使用這些分析圖的各種元素,都能啟發設計師,從而尋找到一種最恰當的圖形語言來表述方案。
2.1側重表達的圖解
此類型圖解一般在方案完成后進行,用于表達設計理念,例如:平面、立面、剖面圖,人車分流示意圖、詳細的功能分區圖等。
2.2側重分析的圖解
此類型圖解一般在方案階段呈現,其可用于表達設計對象的信息,又可體現設計師的意圖,引導和推動方案生成。
側重分析的圖解設計法又可分為內源性圖解設計法及外源性圖解設計法。
2.2.1內源性圖解設計法
具體包括含建筑紅線、臨近物、道路網、高度、水文地質等信息在內的基地條件分析圖,功能圖,建筑流線圖,空間示意圖,結構分析圖,色彩、材料分析圖等等。其本質是來源于設計條件本身的,立足于基地及建筑本體的的分析。
2.2.2外源性圖解設計法
顧名思義,外源性圖解設計法是來自建筑本體以外,是外源引入的,它本身就有自己較完整的形態及含義。外源性圖解通常在設計的開始就成為建筑設計的綱領和導向,而后在繼續深入的過程中進一步影響并主導建筑設計的流線,結構,功能布置等。圖解本身和建筑本體并不存在必然的邏輯關系。[1]
圖解法在設計過程中的運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階段: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圖解生成、圖解的建筑方式呈現(如圖1)。

圖1
本文列舉了2個比較典型的實例來闡述圖解法在設計過程中的運用。分別為內源性圖解的典型代表BIG和外源性圖解的典型代表UNStudio。
4.1內源性圖解法設計
BIG的圖解可謂是跟設計形態的生成巧妙地結合,具有表達直觀、形象的特點。建筑形態的生成不是一個圖解就可以形象地表達的,而是涵蓋了(包括含建筑紅線、臨近物、道路網、高度、水文地質等信息在內)基地條件,功能,流線,甚至還包括人文,生態分析圖表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丹麥設計事務所BIG設計了一座帶有綠色屋頂的“8”字形住宅,該項目被叫做“8house”(如圖2所示)。
4.1.1信息收集
基地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奧瑞斯塔丹市(Orestad),這座61000m2的綜合樓,是丹麥目前最大的私人開發項目。“8”字住宅是一個三維立體社區,150個聯排住宅沿整個建筑延伸,又沿街道至頂層上下盤繞。
4.1.2圖解生成
作為“8”住宅的設計者,BIG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傳統的獨棟住宅,以及功能主義建筑的開放性和自主性。建筑師設計了一座長而連貫的建筑,其中包含了高度迥然不同的住宅,帶有小型花園的住宅社區,以及令人聯想到南歐的山脈和童年記憶的小道[2]。蝴蝶結狀的建筑創造出了兩個獨立的空間,一條9m寬的通道由中心穿過整個建筑,將相鄰的兩個城市空間連接在一起。
4.1.3圖解的建筑方式呈現

圖2
8字住宅”創造了兩個獨享的內部庭院,中心十字部分含有面向全部住戶開放的500m2公共設施,同時把庭院一分為二;一個9m寬的走廊穿過建筑,連接了西側的公園地帶和東側的運河水系。
4.2外源性圖解設計法實例分析
三葉草與基因螺旋
UNStudio方案的靈感源于一個平面為三葉苜蓿狀的環形套索空間結構。平面上,這一結構為三個相互迭交的圓形形成的,三者的交集是一個三邊為圓弧的類三角形。空間上,三個近似圓形的平面圍繞著類三角形的中心核不斷旋轉,交替占據單層或雙層高度的空間,最終形成了六對雙層和單層高度的展覽空間(如圖3所示)。

圖3
4.2.1信息收集
第一步仍然是信息收集,包括基地信息(基地信息對于圖解的方案的選定及圖解的生成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博物館功能信息的收集等。
4.2.2圖解生成
外源性圖解設計法在第二步圖解生成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圖解的選擇和引入,并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得到基地信息的填充與完善。
4.2.3圖解的建筑方式呈現
對于UNstudio,這一步即是圖解的完善、豐富的過程。在外源性圖解設計中,“三葉草圖形”和實際的建筑物存在一定的空間,因此,我們就需要利用實際形式,材料等相關因素進行完善,以形成完善的圖解。
流線:三葉草表現出來的是兩條螺旋的流線,觀看者可以沿著流暢的流線參觀而不受空間區域的限制,將博物館的參觀功能進一步擴大化。
空間結構:室內空間通過兩條螺旋的流線連接,“三片葉子”上的展覽空間與中間中庭形式的“葉根”相接,將博物館的空間無限地放大而又體現出了相聯性,大大地提高了博物院的實用性,各層通過緩緩地坡道相連,將三葉草的每部分優美地連接,使建筑物的空間分外明朗,舒適。
材料:兩條螺旋的坡道選用混凝土結構建成,三葉形螺旋坡道采用混凝土結構,中間中庭形式的“葉根”與葉瓣選用剛跨桁架連接,整個建筑物選用明亮色調的材料,體現了大氣與舒適的感覺。
從上述列舉的兩個不同的圖解設計,可以看出外源性圖解設計法與內源性圖解設計法具有相似之處:
(1)設計前期外源性圖解設計法與內源性圖解設計法均有收集大量的信息(不局限于常規信息)并進行分析的過程。圖解分析法能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形象地表達出來,形色各異而又思路清晰的分析圖,色調、畫法、分析角度、符號使用這些分析圖的各種元素,都能啟發設計師,從而尋找到一種最恰當的圖形語言來表述方案。
(2)運用圖解表達設計理念及信息,其是一個動態的、循序漸進的對話過程。其往往不能通過一張圖紙就能夠完整、清晰地表達出來,在這圖解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需要反復修改、調整。
(3)圖解直接轉化為建筑形體。圖解直接由數據和信息推導而來,故常常能生成突破常規的形式。
(4)最終建筑形體具有信息的可讀性,這是源于圖解本身就是信息處理的工具。是將分析的結果轉化為建筑設計的手法,因此,圖解具有很強的可視性。
而外源性圖解設計法與內源性圖解設計法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設計的第二階段,即圖解的生成過程。外源性圖解通常在設計的前期就已經形成,并成為了建筑設計的指標性方向及綱領,在深入設計的過程中對建筑的流線、功能分區、結構等亦是起著影響的作用。內源性圖解即是包括含建筑紅線、臨近物、道路網、高度、水文地質等信息在內基地,功能,流線,結構等影響因子共同作用,闡釋而形成的圖解。而外源性圖解是一個選擇引入的過程。兩種圖解設計法使用的流程正好相逆。
本文通過案例分析,說明了什么是圖解設計法以及展示出圖解如何作用在設計過程當中。圖解作為當代建筑設計處理設計信息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認清復雜的關系,將抽象的設計信息表現得可讀性。若能成功的駕馭圖解這項工具,將會為建筑師看待設計提供更加新鮮的視角,更加有效率的解決和處理當代快速更新的建筑類型與功能所帶給建筑師的新問題。
[1]宋謌.彼得·埃森曼圖解設計方法研究.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1.
[2]朱曉琳.“8”住宅[J].建筑技藝,2012,03:126~132.
TU201.4
A
1673-0038(2015)21-0003-02
2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