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淇

“興仁薏仁米”在興仁有四百多年的種植傳統。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興仁縣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薏仁產地和東南亞最大的薏仁種植、加工和銷售中心。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興仁縣薏仁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薏仁產業逐步發展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從2012年的15萬畝到2015年計劃種植30萬畝,帶動了周邊安順、六盤水、畢節、黔東南等地薏仁的發展。2011年興仁縣獲得“興仁薏仁”地理保護商標;2012年又被國家糧食協會授予“中國薏仁米之鄉”的殊榮。
政策扶持
加強基地建設
近年來,興仁縣把薏仁作為重點產業發展,特別是2013年把薏仁產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工作,率領農業轉型,助推產業升級。目前,興仁縣薏仁產業在加工方面已經初具規模。據統計,全縣有各類相關加工廠200余家,其中資產上千萬、年加工能力超3000噸的企業有10家。同時,興仁縣有100多個經銷商活躍于全國各地及老撾、緬甸等地收購薏仁米,進行加工后銷往全國各地及出口韓國、日本和馬來西亞等國。
據了解,從2012年開始,興仁縣大力實施薏仁高產創建項目,經過三年的發展,集成了一定的高產栽培技術。2015年黔西南州種植薏仁60萬畝,其中興仁縣種植面積達30萬畝。為了發展基地建設,興仁縣以土地流轉改革制度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大力培育薏仁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公司基地等,推動全縣薏仁產業基地化、集約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種植。加大對薏仁產業的管控力度,加強種子、農藥、機械化和種植技術的統一管理、集中培訓,逐步推廣“100%生產資料統購統供、100%良種覆蓋、100%病蟲害綠色防控、100%測土配方施肥、100%種植技術普及、100%產后初加工”等為主的“六百”工程。建設興仁縣“種苗良種化、種植規模化、田間管理標準化、產品綠色化、加工清潔化、經營基地化”的薏仁種植示范基地,提高了產量,確保了品種質量。
為了提高薏仁的附加值,擴大市場效益,加大出口需求量,興仁縣鼓勵大戶、合作社、企業、科研機構等推行有機、綠色和無公害基地化種植。政府對獲得有機認證的企業給予認證費用和基地管理費用的補貼,大力提倡綠色種植的健康理念,減少農殘、重金屬超標的薏仁產品流入市場,推廣薏仁有機產品、出口優質產品、綠色生態無公害產品,擴大興仁健康有機薏仁的品牌影響力。
良種繁育
優化薏仁品種
通過調研記者了解到,興仁縣薏仁產業發展中也存在品種老化、栽培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經濟效益低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興仁縣農業局聯合黔西南州農科所、貴州省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臺灣優質薏仁種植縣區等機構,規劃建設中國興仁薏仁米良種繁育基地,重點組建薏仁新品種組織培養、生長環境及質量監測和育苗基地三大中心,開展國內外薏仁育種選種和品種優化工程,提升興仁薏仁米科技育種和新產品研發能力,不斷增加薏仁品種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據介紹,良種繁育基地主要功能包括六個方面。一是對興仁縣已規模化種植的薏仁品種(高桿白殼薏仁、矮稈白殼薏仁、黑薏仁等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和高效高產的研究工作,根據土壤和氣候條件進行薏仁測土配方肥料試驗,制定本地品種種植管理技術的標準,提升“興仁薏米”的畝產量和產品質量,幫助農民提高收入,打響“興仁薏米”的區域品牌;二是借鑒臺灣南投經驗,創建薏仁種子科學管理模式,采用無公害、無污染栽培管理,率先引進云南的富薏2號、廣西桂薏l號白殼薏仁、臺中1號、臺中2號、臺中3號,以及福建浦城、寧化,河北安國以及泰國、老撾等亞洲地區優質薏仁產地的優良品種,在興仁進行育苗試種和雜交科研,培育具有適應性、耐倒伏、耐旱、易脫粒、抗病及高產等特性的薏仁優質品種,建立中國薏仁品種多樣化種植的技術規范和科研平臺;三是為興仁縣薏仁產業把好源頭關,做好土壤消毒、良種育苗、無病育苗、高產示范、提純復壯、新品試種、生物防治、高壟栽培和田間管理等工作;四是在良種繁育基地配套建設包括組培及工廠化育苗中心、薏仁種子種苗快繁中心的智能溫室、育苗大棚、優質種苗基因庫等設施,做好興仁薏仁的種苗培育和管理工作,打造中國薏仁優良品系種植培育示范區;五是以興仁縣良種繁育基地為中心,加強興臺(臺灣)、興滇(云南)、興桂(廣西)等區域合作,建立全國優質薏仁種子種苗交易市場。六是著力抓好興仁白殼糯薏仁的區試。
金融創新
推動產業發展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在金融方面,興仁縣找到了自己的方法,采取小型加工企業用固定資產抵押給大型企業,大型企業用固定資產擔保向銀行貸款,下貸給小型加工企業的運作模式。此外,為了加快興仁薏仁工業園區的發展步伐,興仁縣努力完善園區金融服務體系,探索出多種融資渠道:
國家開發銀行渠道。興仁薏仁工業園區與國家開發銀行緊密合作,做好融資規劃,將融資與園區開發、招商引資緊密結合,把握資金“滾動使用”的特點,推動園區科學規劃、有序開發。
風險投資等社會資本渠道。興仁縣為風投公司和基金公司免費建立辦公場所,鼓勵風險投資機構和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入園辦公,為薏仁工業園區及區內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和各類中介服務。
成立園區融資擔保公司,為園區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由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成立園區融資擔保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為興仁薏仁米工業園區內的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在此基礎上,建立再擔保基金,通過政府出資,為擔保企業增信,建立促進擔保公司和金融機構向園區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再擔保體系。
積極成立興仁企業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及村鎮銀行。建立興仁中小微企業金融試點,把加快金融改革、建立融資渠道放在首位,創造條件鼓勵成立興仁企業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率先在條件成熟鄉鎮成立興仁村鎮銀行,創造條件吸引企業家投資金融業,為未來興仁薏仁米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興仁產業龍頭企業和有條件的企業實現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發展。在政府的主導下,園區以產業資源整合為切入點,以打造知名品牌為主線、遵循市場競爭規律,通過重點扶持上市企業、大企業、大集團,引導其采取兼并、收購、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對現有加工企業進行重組整合,推進龍頭企業向集團化發展,逐步淘汰小、散、弱的企業。
加大產品開發
促進產業融合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回歸自然、回歸健康、回歸體驗、回歸文化”的渴求日益旺盛,薏仁未來市場發展潛力較大。
興仁縣大力引進高科技人才,加大薏仁米系列新產品的研究開發。以市場為導向、科研為前提、項目為基礎,選擇市場前景好、附加值高、產品適銷對路的薏仁精深加工項目,做好薏仁的原料精深加工、休閑食品加工、飲料沖劑生產、保健藥品開發、高附加值精油類抗癌藥劑提取物開發、根莖葉加工生產,并開發廢料、余熱、廢水回收利用項目或產品,設計循環產業鏈條,實現興仁薏仁產業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率先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
興仁薏仁集團以薏仁產品研發為核心聘請高端科技人才到集團主抓科研,開發產品,并加強與貴州大學生命科學院、貴州省薏仁工程研究中心、貴州大學生物與制藥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的合作,在不到一年時間就自主研發出5大系列80多項成果,投入生產18項。其中林豐公司生產的“逸仁”牌谷物、膨化、沖劑、糖果、精油等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薏仁米深加工食品的空白,為打造全球薏仁米深加工第一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興仁縣鼓勵發展薏仁民族工藝品和薏仁包裝設計產業,實現與旅游業的結合。成熟的薏苡子實外形美觀、光亮圓滑,在我國古代就被制造成佛珠、項鏈等工藝品。加工成薏米珠簾,不僅顏色耐看、耐曬、不褪色,色感自然、樸素、大方、結實耐用 ,而且又是手工制作,給人以回歸自然之感,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興仁縣旅游資源有特色,其中,有布依、苗、彝、回、瑤等16個少數民族的民俗村寨旅游資源,有“江南塞外”之稱的放馬坪奇特高山草原的清涼氣候資源,有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娃娃魚和具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鱘魚旅游資源,與薏仁產業聯合發展潛力巨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