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

走進興仁縣城郊的貴州華豐薏仁有限公司的白米精加工車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工人們正忙著將剛剛加工出來的薏仁米精米包裝,并搬運裝車。
“現在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下個月了,好多廠家都等著要貨呢,忙都忙不過來。”在現場指揮裝車的公司生產負責人王元倫高興地告訴筆者,自從公司進入薏仁現代高效示范園區以來,實行抱團發展,企業實力頓時壯大了,市場競爭力也快速增強。
面對薏仁米加工企業長期以來各自為政,相互惡性競爭的格局,去年興仁縣抓住薏仁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區成功申報為全省32個重點園區契機,整合縣內企業抱團發展。華豐公司就是由原來的13家薏仁米加工企業和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而成,目前,該企業迅速躋身為省級龍頭企業,成為全縣薏仁米產業的領跑者之一。目前,興仁縣共有薏仁產業省級龍頭企業4家,在這些龍頭企業的“耦合效應”推動下,興仁的薏仁產業已邁開了轉型升級的步伐。
在龍頭企業強勢推動下,興仁縣開始由薏仁米初加工向精深產品研發、加工轉變。實力增強的企業加大了科技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及人才,并與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創新發展薏仁米精深加工,除了薏仁米、薏仁粉等常規產品外,先后研發出了薏仁精油、木糖醇薏仁粥片、木糖醇薏仁多糖、無糖薏仁蛋白粉、無糖薏仁膳食纖維素等高端產品,逐步走上現代化、科技化、集團化發展道路,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儲運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據興仁縣現代高效農業園區辦公室副主任盧永鴻介紹,目前園區還獲得了國家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支持。去年,園區用于發展薏仁產業的各類資金達到6.98億元,共完成高標準科技示范種植1.55萬畝,輻射帶動全縣種植18萬畝,引進了19家企業和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進駐,企業發明實用新型技術專利3項,研發新產品18項,注冊商標30余個,園區主要企業和合作社累計銷售收入4.98億元。園區的建設,還有力促進了農民致富增收:去年,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656.82元,比當年全縣農民人均收入5733元高出51%。
從各自為政相互惡性競爭到整合資源抱團發展,從長期粗加工模式到高端產品不斷占領市場,從原材料集散地到掌握全球市場定價權,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設的“耦合效應”,促使興仁薏仁產業短時間內就實現了華麗轉身,提升了“中國薏仁米之鄉”金字招牌的含金量。
興仁縣一直以來是東南亞地區的薏仁米集散地,但產業長期處于一盤散沙狀態,據不完全統計,縣內薏仁米加工企業最多時有400多家,這些作坊式的加工企業不僅弱小,而且還經常為了利益相互惡性競爭,市場價格控制權長期被中間商販控制,種植農戶和加工企業均屬于這一產業鏈的低端。通過園區建設和政府引導,這一局面在短時間內能得以改觀,無不是園區的資源要素整合、產業布局優化、配套功能完善產業集群推動等功能得以強力顯現。
在推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如何發揮引導作用、市場如何作為主導,是當前各地在產業化進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一道現實課題。或許,興仁做法可提供一些借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