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恬
最近國內豆粕市場開啟瘋狂模式,一改前期跌勢,價格自6月中下旬開始持續上漲近300元/噸。豆粕飼用需求低迷是毋庸置疑的,價格上漲已實屬不易,而出現如此的暴漲難道是得到老天眷顧?沒錯,本階段的觸底反彈的確是因為美國天氣降雨引發的美豆種植擔憂,導致國內外豆類市場大幅攀升。按理來說,7月本就是天氣炒作的關鍵時間段,由于豆粕價格跌破歷史低點,處于偏低的價格水平,因此本次炒作的利多影響力度十分強悍。那么問題來了,豆粕價格的上漲行情將持續多久?
首先,我們看一下影響豆粕上漲的主要因素:
經歷了一年多的疲軟走勢,國內豆粕市場在今年6月中下旬開啟了上漲模式。此階段正處于美豆種植關鍵期,因此對天氣方面的影響十分敏感。最近,美國主產區的持續性降雨拖累美豆播種和生長,導致CBOT大豆連續上漲。最新美國作物周報顯示:截至7月12日當周,美國大豆生長優良率為62%,此前一周為63%,去年同期為72%。大豆結莢率為6%,去年同期為8%,五年均值為7%;大豆出苗率為96%,之前一周為93%,去年同期為100%,五年均值為100%。明顯可以看出,大豆播種進度和出苗率繼續落后于去年同期以及歷史平均水平,優良率連續第四周出現下滑,這對美豆價格起到利好支持,同樣是提振國內豆粕價格觸底反彈的主要動力。
當然,6月底的季度種植、庫存報告及7月USDA供需報告也是帶動市場走強的一大因素。從兩次報告角度出發,對美豆種植面積的預測并未減少,只是調低了期末庫存的預估。莫非是這庫存的炒作引發了本次暴漲?其實,這只算是個導火索,天氣的惡劣影響并未使報告對新季美豆數據做出調整,兩次報告的“失真”無可厚非。盡管如此,市場對美豆庫存的下降及天氣影響依舊做出了劇烈反應,國內外豆類價格漲幅明顯,特別是沉寂已久的國內豆粕市場。
說完了美國那邊,再來看看咱國內:7-9月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同比之前大幅增長,奠定了國內供應寬松格局。需求方面,因生豬存欄偏低,飼料企業銷量下滑幅度20-30%,豆粕消費低迷,油廠出貨速度放緩。價格弱勢運行已成常態,不過在美豆的帶動下,6月中下旬開始豆粕價格觸底反彈,量價齊升。近一個月的豆粕日成交量持續高位,在價格大幅上漲時期,單日成交量突破30萬噸。這樣一來,刺激廠商手中前期積攢的大量高價合同得到執行,開機率高企的油廠豆粕庫存增長放緩,但供應壓力未完全釋放。截至28周,沿海地區主流油廠豆粕庫存約為74.02萬噸,較前一周增長1.47萬噸;未執行合同量約為434.5萬噸,較前一周減少15.75萬噸。
因近期豆粕價格大幅上漲,飼料企業豆粕庫存水平有所提升,從一周的庫存用量逐步上升至1個月左右。由于6月中旬之前國內豆粕價格持續走低,導致飼料企業調整配方調高豆粕用量,帶動一部分需求。目前不少人已經改為購買預混料,然后添加豆粕等原料自配飼料,以降低飼喂成本。不過,現階段豆粕價格大漲也令一些廠商及養殖戶開始考慮下調豆粕配比及轉為購買配合飼料。
豆粕價格漲勢持續多久?
目前,國內豆粕現貨市場表現較為抗跌,價格持續反彈,回補前期跌勢。而導致本次上漲的主要因素是美國天氣升水炒作。盡管兩次報告均未對美豆新作數據做出調整,但近期的天氣降雨及美豆作物周報均給出不利生長的警報,因此8月的供需報告格外受關注。短期來看,7月豆粕市場“靠天吃飯”,油廠大量未執行合同及高企庫存導致其挺價意愿強烈。不過在豆粕價格上漲之后,飼料企業或將下調豆粕配比,限制其需求量;同時,整體的供應依舊處于寬松,豆粕實質上的供需基本面疲軟態勢尚未改變。若美國天氣炒作告一段落,在沒有任何其他利多因素的支撐下,國內豆粕價格或出現重新回落的風險。建議大家逢低采購,市場有風險,追高需謹慎。當然,從長遠角度出發,6月中旬的低點價位在后期很難再現,豬價上漲必將帶動養殖戶一系列補欄行動,預計三、四季度飼料需求將出現明顯恢復,豆粕量價都將受到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