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薛京
媒體云,廣電媒體的必經之路
——記華為&索貝“融合新聞中心”全媒體峰會
本刊記者薛京
2015年6月11日,華為&索貝“融合新聞中心”全媒體峰會在深圳成功舉辦,吸引了來自各國的電視媒體、行業頂尖系統廠商以及新媒體200多位IT總監、第三方咨詢機構、中國電視技術專業委員會專家、行業分析師等參會。華為與合作伙伴和客戶共同探討了以融合媒體云構筑全媒體時代商業成功之道,并成功發布首個混合云編輯的全媒體融合新聞中心。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形式不斷涌現,新聞不再是單一的一段文字,從新聞可以衍生出多個話題,并通過不同的平臺播放,對于表達欲越來越強烈的觀眾來說,,也可以通過不同的平臺進行評論。媒體的多種形式給傳統的廣電媒體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就要求廣電媒體必須快速進行媒體融合,走向全媒體云平臺的建設。
在此次峰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CTO盛志凡先生做了題為“構建廣電全媒體制播云平臺,支撐廣電媒體融合發展”的報告。隨著電視機快速走向智能化和4K高清化,以及移動視頻等廣電媒體的迅猛發展,多種終端協同收看成為趨勢。那么總局是如何看待媒體融合的發展呢?盛總在報告中提到,廣電全媒體制播的基本需求包括:“全”、“融合”、“協同”、“安全”、“敏捷”、“靈活”這6個詞。“全”要做到同一內容的全格式、同一主題的全內容、元數據的全方位、發布傳輸的全渠道、內容服務的全終端。“融合”要做到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以及不同新媒體形態間的融合。“協同”要做到臺內各部門間的協同和資源聚合、臺間的協同、臺網間的協同。“安全”要做到信息安全、安全監管和質量管理。“敏捷”要做到對于創新的媒體形態,要有敏捷的生產與發布方式。“靈活”是靈活的生產服務模式。
而針對這些需求,我們可以看到廣電媒體的現狀是基本上都沒建立起面向全媒體、不同傳輸網絡、不同接收終端的綜合制播系統;各類業務制播系統基本上相互獨立,重復投資嚴重,協同性差;制作流程復雜,制播效率不高,新業務制播能力增強的敏捷性不夠;臺網分離、缺乏技術協同手段,全媒體新業務創新能力急待增強。
對于廣電媒體的現狀,總局也希望各大廣電媒體能盡快向開放綜合、協同高效、靈活敏捷的生產方式轉變,可以利用現有公有云、私有云的技術,或者建立廣電自己專屬的混合云(公有云+私有云),加快向網絡化全媒體云制播體系轉型升級。盛總的報告指出,廣電全媒體制播云平臺能力體系建設,要聚焦媒體匯聚、處理、生產、管理和發布等媒體處理能力,以及智能感知、調度、協同以及信息和網絡IP化等方面,在此基礎上實現智能化個性化全媒體一體化協同制播。報告中還指出,全媒體制播云平臺已列入了總局的“十三五”規劃,而深圳廣電、江蘇廣電、湖南廣電、浙江廣電和SMG等都在積極探索建設全媒體云平臺。
峰會上,深圳廣電總工傅逢春先生做了題為“深廣電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思考”的報告。深圳廣電同其他廣播電視臺一樣,也面臨傳統媒體的困境,如傳統廣電媒體廣告整體下滑,衛視前三上升,其余下降,地面和城市臺廣告下滑加劇;電商平臺逐漸成為部分商品銷售的主入口以及電商不斷在OTT布局等。
傅總還介紹了深圳廣電關于“十三五”規劃的一些想法,如構建虛擬化開放式的全臺網,以期做到構建支撐集團全業務的虛擬化平臺,同時達到五網合一(電視生產網、廣播生產網、新媒體業務網、OA信息化和大數據網絡、互聯網)的目的;關于混合云架構的思考方面,可以將臺內虛擬業務架構當作私有云架構,在公有云的ISSA上部署部分臺內業務,如媒資容災、異地活動和直播業務、新媒體業務等。下一步深圳廣電將實行內容戰略、渠道戰略、資本戰略和新媒體戰略來應對當前的局勢,內容戰略就是強化節目核心競爭力和版權意識,渠道戰略就是盡一切可能搶占渠道,資本戰略就是要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新媒體戰略就是實行媒體融合發展、轉型升級。

華為和索貝采取合作共贏的模式為廣電媒體打造了一個混合云架構——全媒體云平臺,其中華為提供云平臺基礎技術、先進的交換機、存儲、服務器、融合云計算等ICT設備,索貝提供媒體系統集成能力、媒體云業務規劃、媒體底層技術開發能力等。深圳廣電上線的“融合新聞中心”開啟了廣電的媒體云時代,“融合新聞中心”是深圳廣電媒體融合的重點項目之一,重在解決平臺和融合轉型問題。“融合新聞中心”的技術特色是采用了云架構,實現了生產辦公一體化,改變了傳統單一的采編、傳播方式,融合了傳統媒體、新媒體,同時融合了全臺網,也就是將電視臺日常的攝錄編播工作都融入一個平臺,實現移動辦公,省時省力。
傅總提道:“融合新聞平臺現在是一個樣板工程,可以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這個項目整個技術平臺的升級改造是顛覆性的,以前還沒有完整性的案例,這是第一個端到端比較完整的項目;二是現在傳統媒體都在向融合媒體轉型升級,實際上過去十幾年來,傳統廣電一直在嘗試,但是很少有特別成功的案例,傳統廣電做新媒體,很難建立好的商業模式,所以我們試圖在這個項目上做一些深度的變革,這個項目更主要的是觀念的引領,如何在組織架構、體制機制、考核方式、生產流程上做一些深度變革,解決過去做新媒體項目時遇到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融合新聞中心”不僅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也是ICT技術與廣電媒體業務的融合,對于華為和索貝來說,都有一定的挑戰。華為在“融合新聞中心”這個項目中提供了大量的基礎網絡設備,華為企業BG大企業解決方案部長全一介紹道:“這個項目華為之可以勝出,最重要的是華為的創新能力,比如這個項目里華為提供有服務器、網絡、存儲設備等,過去華為都是提供單產品應對廣電的需求,但在這個項目上是不能滿足的,所以我們針對媒體云、視頻處理虛擬化的需求,做了大量創新性的工作,這對整個通信的ICT標準建設,也可以說做出了貢獻。比如說用VDI技術來做高清網絡編輯,“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我們在這個項目的創新,大家知道,傳統虛擬桌面系統(VDI)一般的辦公環境是只能在桌面上看靜態圖片,但是電視臺編輯環境主要處理的是視頻流,需要增強傳統虛擬桌面的傳輸協議。華為公司創新性地在傳輸協議中,采用H.264壓縮自動識別視頻窗,采用LAZ4無損壓縮算法自動識別文本,保證了視頻編輯流在虛擬桌面環境中可以流暢、無卡頓,保證了編輯效果。”
而對于索貝,也同樣做到了創新,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晉蘇解釋道:“索貝在廣電行業做了20多年,主要是以軟件開發為主核心業務的,經常碰到硬件性能或者硬件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很難做決策,或者去推動。而基于云技術和云平臺,這是一個轉折點,在硬件底層,華為能夠在技術基礎方面給我們提供很好的幫助,在廣電行業高要求的背景下,可以成功實現很多4K部署、虛擬框架基礎方面的內容。”
深圳廣電正在進行的全媒體轉型是整個廣電行業轉型的縮影,融合媒體云建設已然成為全媒體變革的必然趨勢。
數據點亮生活——媒體融合的華數之路
7月2日,第四屆廣電傳媒產業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廣播電視紫金論壇在南京召開。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副總裁喬小燕女士發表了題為《數據點亮生活——媒體融合的華數之路》的主題演講,通過分析挖掘華數互聯網電視、互動電視等媒體大數據,并與阿里電商等生活大數據相結合,打造“互聯網+”時代的電視生態圈,用數據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貼心和豐富。華數的內容大數據知道了用戶的分布和喜好,并通過與阿里的生活大數據等相結合,可以精準定位到用戶本身。對用戶進行細分定位,通過性別、年齡、住所、喜好、行為、生活習慣等一系列標簽精準定義出不同的用戶畫像,給每個用戶貼上不同的個性化標簽。在此基礎上,根據用戶特性提供針對性的增值服務和衍生價值,創新用戶付費、精準廣告、電商、O2O、IP自制的商業模式,將極大地優化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