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海峰
打造產品賣點
文/卞海峰

和戰略一樣,營銷這個詞,已經不再是專業人士的語術,而是正常對話中的口語,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對營銷的理解。只可惜這樣的理解中,很多都是對營銷的誤讀與褻瀆,正是因為這些誤讀與褻瀆,導致營銷的邊界慢慢變得模糊,甚至營銷的職能被分解到所有人身上。
我眼中的營銷是這樣定義的:從字面拆解就是營運與銷售,他肯定包含兩個職能,就是運營和銷售。再從工作層面拆解,就是更好的把東西賣出去,包括制造賣點、把產品告訴更多的人、讓別人買的更方便,實際上就是一個“超級強大的sales”(營銷人員)的活。
假設我們賣的是普通自來水,那么我們如何把水賣出去?有人會說,包裝這個水,給他用上依云的空瓶子灌裝。不可否認,這是個好方法,但這是詐騙。有人會說,把水帶到沙漠去賣,通過場景營銷獲得更高溢價。我想說,那你還不如去搶劫,反正都差不多。有人會說,給這個水來點故事,XX牌神仙水喝了延年益壽,再找個100來歲的老人代言。我想說這有點靠近了,那我們能不能讓這個水真的延年益壽?能不能看看市場上是否需要延年益壽的水,或者別人延年益壽的水怎么賣的。
如果需要,怎么把我們的自來水變得延年益壽,在水里加點蛋白質和VC再配上延年益壽,是不是更具備說服力,或者別人的方法是否有效。把這個水賣給中老年,針對他們重點宣傳,是不是更有希望賣出去?讓他們免費喝幾瓶感受下,再通過他們的嘴告知它真的有效果,讓心理作用改變銷售軌跡是否可行?是否可以花錢做點廣告,把這個水的利益點更快的傳播出去?
原來營銷還可以倒逼產品。一個營銷需要去了解用戶需求,了解市場環境,然后去倒逼產品改進,去制造賣點,再配上一個故事,一個有說服力的故事,打動別人買你的產品,讓買一次的買兩次,買兩次的買三次,買三次的介紹朋友一起買你的產品,這才是營銷該做的事情。
如果說故事不夠生動,就說點與我們相關的事情,就說說到位這個APP的賣點。最近我一直想到位的故事怎么說,怎么向別人幾句話說明到位可以干嘛,是大數據技術,還是用戶,還是資本,還是說與我們心心相印的商戶,畢竟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天貓,這個故事始終有點尷尬,每次都好像在幫天貓打廣告,和在介紹天貓一樣,也無法說服別人用我。
因為我們的賣點還不夠打動人,發現身邊可上門的服務這樣的賣點,根本不是賣點。或者說用戶的理智大腦接受了這個價值,但身體遲遲不行動,因為他們覺得他們沒有這樣的需求,家政公司、上門按摩、上門美容等這都是雷軍、黃曉明、王思聰等這些成功人士的需求。
事實上并非如此,現在專屬的保姆不過25元一小時,專屬的按摩師傅不過才30元一小時,專屬的廚師幫你做頓飯不過才幾十塊,專屬的美容師、化妝師也都很便宜。這些服務即使談不上廉價,也都是我們正常人可以購買的起的價格,并不是我們幻想的那樣,是奢侈品。
其實我們是可以像成功人士一樣,解放出自己的雙手,把時間放在對自己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所以我們最開始說我們的賣點是發現身邊可上門的服務。但幾個月下來,我們發現除了一些高端用戶外,還不是那么被接受,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個消息,還不知道這些服務會如此便宜。
有人會說,那你告訴用戶你這上門服務便宜啊。我想說,如果我們直接說每個服務的價格,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畢竟我們是平臺,里面有很多形形色色的賣家,就拿家政來說,里面有幾十個商家,每家的服務價格都不一樣,每家的服務能力都不一樣,你說了用戶來了沒服務怎么辦。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想到了一個辦法,一個可以提升我們賣點,也可以幫商戶拉到精準用戶(訂單)的方法,就是做個專區。產品意義上的專區,把自身核心流量放到這個專區,把所有外部廣告導入這個專區,我們倒逼產品做出改變,而不是坐以待斃等著僵局僵持。
這個專區的價值有兩個,一個是提升我們的賣點,專區內所有上門服務9塊5,家政9塊5,按摩9塊5等。另外一個是對商戶的價值,由于我們是大數據排序,所以很多新上架的商家,或者頻次不高的服務就會被默認排在后面,他們缺乏流量支持,而這個專區就可以給他們提供支持。
他們可以把自己的爆品放到專區,通過爆品獲取用戶,再延伸(推薦用戶使用)到高利潤服務上,做邊際效益,從而獲得收益。即使我們沒有專區,他們也應該有自己的爆品,通過爆品吸引目標用戶,就像我們要做的9塊5專區一樣,沒有爆品,用戶即使知道你有價值也不會用。
至于補貼,用戶不精準再多的補貼也是浪費。因為網上討便宜的人太多了,但并不是討了你的便宜,那就是你的目標用戶。游戲的用戶會因為你的補貼購買你,但是沒有補貼了呢?到位的用戶會因為補貼購買你,沒有補貼之后還會繼續買,這就是平臺的差異性。
扯得有點遠,回到賣點。營銷是可以倒逼產品的,但倒逼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打造一個賣點,一個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賣點,一個一句話別人就會買你的賣點。而不是自己獨自嗨,而不是炫技,而不是自己明知道說不清的利益點,不打動人的利益點卻要強硬的傳播出去。
我們要找到打動消費者的利益點,不要跟我說情懷與逼格,那只是少數人的專屬,就像文章,沒有一篇文章是可以得到所有人認同的,廣告也是如此。但利益可以,所有人都喜歡利益,只有利益才是普羅大眾都可以接受的好處,但是利益要花在刀刃上,不要為了營銷而營銷,迷失了初心。
當然營銷也是有自己的邊界和職能的,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所有市場行為、公關行為都是為了溝通,把自己的價值傳達給不同的目標受眾,讓他們知道你的價值,收集他們的建議,并作出改進。溝通以外的事情,還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譬如產品與開發。
所以我們的營銷中心會包含市場、品牌、BD、PR、新媒體、活動、文案、創意、設計等一切廣告公司該有的職能。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PR和市場放在一起,這是兩個不同的職能。我只想說,PR的價值也是溝通,只不過他在與媒體溝通、在與特定的人群溝通,而市場可能針對用戶溝通。
|責任編輯:修竹 mdn80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