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永

有著25年上市歷史的上海老八股之一的申華控股,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正迎來一輪波瀾壯闊的轉型歷程。
2015年9月15日,由上海市企業聯合會、上海市企業家協會和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聯合主辦的“2015上海百強企業發布會”隆重召開,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憑借62億元的營業收入總額榜上有名,位列上海企業100強第71名,上海制造業企業50強第25名。這是申華控股繼2008年后,第七次躋身“上海企業100強”行列。
然而制造板塊并不是這家著名的上海“老八股”當下最關注的方向,“現在國內互聯網+概念下的汽車后市場已經熱起來了,而我們的優勢和突破方向恰恰在于汽車全產業鏈服務。”申華控股CFO胡列類面對《首席財務官》雜志的獨家專訪時清晰地表述道。
方向:聚焦汽車全產業鏈服務
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662.7億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1~7月份擴大0.9個百分點。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481.1億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擴大5.9個百分點。而在其統計的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1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個行業下降。其中,汽車制造業下降4.5%。
事實上,國內汽車行業增速的整體放緩早在去年就開始了,只不過進入2015年以來,其全行業景氣下降的速度在加快。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公開數據,201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低速增長,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9萬輛和1185萬輛,同比增長只有2.6%和1.4%,增幅比上年同期均回落約7%。商用車產銷176萬輛和175萬輛,同比下降14.9%和14.4%。其中,2015年7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僅為151.80萬輛、150.30萬輛,分別同比下降11.76%、7.12%,創2013年2月份以來的最大降幅。
而主業圍繞著汽車全產業鏈布局的申華控股顯然也受到了直接的沖擊。申華控股披露的2015年中報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9.90億元,同比上漲4.14%;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5484.47萬元,同比扭虧,大幅增長167.79%。當然,申華控股并不諱言這一扭虧主要還是依靠轉讓資產加上政府補貼等技術性原因使然——上半年,公司通過轉讓金融資產獲得投資收益約1.39億元,同時收到政府各項補助共計約9157.61萬元。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仍然虧損1.73億元,同比續虧76.53%。
“對于我們這樣一家有著悠久的上市歷史,而且有著一定的業務多元化程度的老牌上市公司而言,轉型肯定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早在8年前就曾親自操刀華晨金杯集團重組的胡列類對轉型之路的艱難有著清醒的認識。
然而,敏銳的機構投資者仍然捕捉到了申華控股在轉型路上蘊藏的機遇。根據申華控股的中報,截止2015年7月末,在這一輪“救市”過程中大出風頭的國家隊主力——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票664.64萬股,位列公司前五大股東。
在胡列類看來,申華控股成為“王的女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公司的基本面正在發生一系列積極的變化。
根據申華控股在今年6月30日發布公告的顯示,申華控股與華晨集團、中國惠普三方將在汽車后服務O2O平臺、車聯網和電商/經銷商平臺、汽車云基地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戰略性合作,并擬成立合資公司來達到合作目標。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兼申華控股董事長祁玉民表示,在與全球一流IT公司全面戰略合作過程中,申華控股將實現產業結構重大調整與升級,全面打造好汽車服務全產業鏈。
“按照這個戰略定位,申華控股將依托現有的汽車消費服務主業,融合惠普在云端的技術優勢,打造成包含汽車金融、汽車租賃、汽車銷售、汽車物流、汽車后市場、汽車維修、汽車報廢回收和回收再處理等汽車服務全產業鏈,從而實現申華控股可以穿越不同經濟周期的可持續增長能力。”胡列類對于下一步的發展空間抱以相當的樂觀態度。
節奏:圍繞主業上下騰挪
根據美國著名管理學家C·K·普哈拉哈德針對轉型之艱險提出的“機翼行走者準則”,企業轉型最具挑戰的動作在于——“在尚未抓住下一個牢固抓手之前絕對不可以放棄現有的抓手”。這其中C·K·普哈拉哈德所強調的就是轉型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騰挪轉換空間。
作為著名的上海老八股之一,申華控股的前身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早在1990年12月18日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了。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發行股票和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申華控股向來在資本市場上有著較高的關注率,而且在國內金融領域有著深厚的資源積累,并在1999年之后投身于當時剛剛在汽車領域嶄露頭角的華晨系。
“我們之所以對定位于汽車全產業鏈服務有比較強的信心,除了現有強大的汽車銷售體系以及引入了惠普的技術支持之外,申華控股逐步開始在汽車金融方向上的布局也是我們一個強有力的發動機。”胡列類非常看好來自汽車金融板塊對于申華控股轉型的拉動力。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汽車金融業將有5250億元的市場容量。目前國內各大內外資品牌紛紛開始在汽車金融領域發力,從提供貸款購車和融資等常規業務開始,其更深的意圖往往在于逐步向客戶的汽車全產業鏈服務滲透。而申華控股所在的華晨系也早在一年前就宣布與西班牙商業銀行、東亞銀行正式在金融領域展開合作,成立了華晨東亞汽車金融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共8億元,其中華晨汽車斥資4.4億元,占了55%的股權。
而申華控股在經歷了合資伙伴替換的小小波折之后,在日前也再次宣布了在上海自貿區內合資設立陸金申華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暫定名,以下簡稱“合資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其中申華控股以人民幣現金出資9000萬元,占合資公司比例45%,新鴻基旗下的SHK Venture Capital以跨境人民幣現匯出資6000萬元,占合資公司比例30%,陸家嘴信托以人民幣現金出資5000萬元,占合資公司比例25%。可以說,這樣一個堪稱豪華的合資陣容,也為申華控股汽車金融板塊的平穩起步注入了強勁動力。此外,持有IPO行將破題的廣發銀行9.57%股權(成本僅為4.11億元)的申華控股,不僅有著意料之中的高額股權投資收益,更有可能在汽車金融領域嫁接強大的銀行“內力”。
胡列類坦言,當前其作為公司CFO的很關鍵的職責就在于對戰略轉型的支持,“自從2012年初加入申華控股以來,按照全新的戰略定位,我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就放在業務條線的梳理上面,經過近3年的調整,基本上我們可以說處于一個輕裝前進的態勢上。同時我們不斷強化在整體資金實力上的儲備,以便有更充足的資源來應對接下來的轉型挑戰。”
面對多個項目齊頭并進的轉型局面,胡列類表示,強化計劃性恰恰是為轉型留出時間提前量的關鍵因素,“作為CFO來說,必須對短中長期的投融資規劃做出清晰的‘路線圖來,有保有壓、有進有退。”
備受市場關注的申華控股與與中國惠普的合作近況,印證了胡列類一再強調的“轉型中的提前量”的重要性。根據申華控股8月8日發布的公告顯示,經公司與中國惠普協商一致,雙方已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華晨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汽車租賃業務作為構建汽車消費線上平臺的切入點開展合作,并以此為先導,打造公司汽車后服務云平臺。此外,在分析了華晨租賃現狀與發展需求的基礎上,目前中國惠普已協同公司完成華晨租賃IT戰略規劃及IT基礎架構規劃設計方案,并已進入系統統開發階段。
從這個角度再來審視,去年底申華控股及時對原本注冊資金只有1000萬元的子公司華晨租賃進行的那輪高達9000萬元的增資,不難看出其在資本騰挪上的爐火純青。而申華控股董秘翟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拋出的論斷——“我們要做的也不僅限于神州租車,也不僅是滴滴專車,最主要的還是共同構建汽車電商云平臺,而汽車租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給了市場留足了下一輪的懸念。
此外,申華控股也試圖將過去形成的看似與現有主業相關度不高的多元化版圖全力向汽車全產業鏈服務這個新定位上靠攏。“既然是戰略轉型,那么公司所有的資源都將圍繞著這一戰略來配置,我們的決心還是蠻大的。”有著豐富的資產重組經驗的胡列類更相信資源的指揮棒對業務板塊的調控力量。
比如,申華控股與新三板上大熱的易城股份聯合在今年6月30日于上海宣布,未來雙方將圍繞汽車城項目、旅游地產開發、第三方支付和股權合作等多個領域展開一系列戰略合作。總部位于上海的易城股份創立于2003年,如今已在新三板掛牌并獲得多家券商做市,其定位于提供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旅游規劃和城市節能環保等多項業務的城市發展服務商,目前已在長春、香港和德國科隆等地設有分公司及子公司。至今,易城股份已累計完成近600個服務區域遍及全球的項目。其在 2011 年中國境外設計事務所排名中名列第 9 位,效率榜第 2 位。
事實上,申華控股推進上述合作的目的在于打造線上線下現代汽車綜合服務生態圈。據悉,申華控股之前在陜西渭南投建的汽車城項目,計劃于今年下半年逐步投入運營。這一堪稱黃河金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汽車消費與服務綜合體項目,是申華控股對汽車產業與商業地產協同發展模式的全新探索。如今,申華控股將這一汽車城項目列為與易城股份重點合作的一個標的物。據悉,申華控股與易城股份已商定將打破商業城單體規劃設計的常規模式,借助后者擅長所開發的汽車城APP等載體,在汽車城區域深度拓展O2O合作渠道,謀求達到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讓整個汽車城實現功能上有圈有層的發展。雙方期待渭南汽車城將成為境內首家具有智慧功能的汽車消費綜合體,形成包括品牌4S店、車檢點、裝潢店、汽配店,以及汽車主題公園、體驗賽道,加上辦公和商業配套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汽車消費與服務生態圈。
同時,作為本次戰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易城股份將發揮其所擁有的互聯網牌照優勢,而申華控股將發揮好資本金豐富的優勢,雙方今后將在第三方支付業務領域進行深入推進。而且,雙方還就特色旅游地產的開發和規劃,以及資本運作層面的股權合作也達成了戰略合作意向。
心態:快步穩行,強化溝通
盡管在A股牛市中途破滅的沖擊下,PE和VC的活躍程度受到了一定的挫傷,但“互聯網+汽車后市場”領域里的投融資熱度仍然保持著高溫的狀態。以在2015年發生的案例來看,O2O平臺“e洗車”獲得了2000萬美元A輪融資;汽車保養O2O平臺“易快修”獲得了1200萬美元A輪融資;二手車平臺 “優信”獲得了1.7億美元融資;國內首家“代客泊車”服務平臺“停車寶”獲得了1600萬元A輪融資;汽車服務O2O平臺“橙車違章管家”獲得了 3000萬元A輪融資……
“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著‘互聯網+汽車后市場領域內的趨勢和變化,目前主要的投資事件還是以純互聯網項目為主,處于行業支配地位的主流整車商并沒有全面發力,因此整個行業的局面還處于早期的朦朧狀態。申華控股作為有著主流整車商和主流渠道商雙重行業優勢的后發者,一旦看準方向,反而有比較大的機會捕捉到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來取得突破性增長,而且我們也更有機會贏得各大互聯網巨頭們的青睞。”胡列類對當下“互聯網+汽車后市場”投資熱潮保持著難得的一份淡定。
不過,對于當下很多企業在轉型中急于求成求變的現象,憑借著對資本市場的充分認知,胡列類給出的建議是——“保持足夠的耐心”,“盡管時常有學者詬病資本市場上投資者的短視行為,但市場就是市場,它是聰明的,對于企業轉型的效果也是能看得到并能反映出來的。比如,我在2007年加入華晨集團,后來就去擔綱中華與金杯的分立重組,當時我的直屬領導公司CFO負責項目的總規劃,我來負責項目的總執行。我非常清楚的記得,當時這一項目啟動的時候,我們在香港資本市場上的上市公司華晨中國的股價在0.5港元/股左右一帶徘徊,而到2009年底完成中華汽車業務剝離交割的時候,股價已經漲了4倍多,而2010年全年整體股價同比又上漲了2倍多。這種重組的效果只要我們在業務上體現出來,投資者一旦判斷出來價值,就會給與公允的市場價值回歸,對此我從來沒有擔心過。”
當然,由于申華控股作為上市公司的歷史就長達25年,因此其歷史沿革下來的資產結構以及業務多元化程度,決定了其難以在很短的時間就一下子全面切換到汽車服務的全產業鏈條上來。比如,其已經初具規模的新能源板塊。早在2007年就開始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的申華控股,一度將新能源作為汽車貿易主業之外的重點突破領域,至2010年已建成六個風力發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30萬千瓦。在胡列類看來,轉型并不意味著放棄堅持多元化戰略,相反會強化圍繞主業的相關多元化,比如在新能源領域還將開拓光伏發電,盤活申華控股旗下眾多的4S店和汽車城,汽車產業園區等可利用屋頂面積來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申華控股的管理層曾公開表示,預計公司2015年新能源主營收入將超過3億元,利潤達到6000萬元。
在持續地推進轉型過程中,胡列類最關注整個財務團隊的工作重心主要在于精益財務體系的塑造上面,“像我們這樣有著悠久發展歷史的老牌上市公司,財務精益化的空間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建立了全面覆蓋的三級預算體系,同時完成了集團資金集中管理體系的規劃與實施,而且也積極地運用資金池來優化整體的資金使用效率。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非常注重和業務條線的溝通,一直力圖讓財務管理深入到業務前端,保持財務與業務的協同提升能力,其實這是整個財務精益化轉型過程中挑戰最大的環節。”扎實的財務管理功底和超強的溝通與協調能力,使得胡列類在申華控股的財務精益化進程中節奏把握得游刃有余。
CFO小傳>>胡列類(申華控股CFO)
胡列類,1975年出生,高級會計師、CIMA、CGMA資深會員、FFA、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復旦大學EMBA。
曾任法國威望迪環球音樂(中國)有限公司財務經理;
沈陽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財務管理部部長、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等職;
現任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財務總監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