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座百年工商名城,無錫市歷來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上世紀80年代的無錫市,中職學校遍地開花,很多學生選擇到中職學校就讀,曾經的電子職中、輕工職中等5所職業學校因為畢業生受歡迎,而被稱為“五朵金花”。但隨著普教的強勢發展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職教在上世紀90年代慢慢冷了下來。如何讓職業教育再次火起來,為無錫市經濟社會的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成為無錫教育人共同思考的問題。
近日,記者對無錫市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情況作了專題采訪。無錫市教育局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處處長高群詳細介紹了無錫市職業教育特色,并就無錫市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內涵建設、財政支持、與社會的互動等方面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目前無錫市共有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0所、五年制高職校和中等專業學校20所、技工院校14所,在校生達21萬人,職業教育整體發展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為無錫市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在采訪中,江蘇省無錫市教育局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處處長高群詳細介紹了無錫市職業教育特色,并就無錫市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內涵建設、財政支持、與社會的互動等方面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問:資源優化整合是近年來無錫市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請問有哪些重要舉措?
答:無錫市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全市教育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通過推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做大做強一批中等職業學校。2006年,無錫啟動全市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打破隸屬關系和學校類型界限,以重點職業學校為核心,考慮同科、同類、同愿等因素,采用合并、劃轉等方式,對職業中學、技工院校、中專的資源進行了整合和重組,擴大重點職業學校辦學規模,對于規模較小、辦學條件較差的公辦職業學校,原則上不予保留。
首先是減少數量、擴大規模。通過整合,無錫市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由37所整合為17所,校均辦學規模達到5000人左右,實現了規模辦學、集約辦學、特色辦學。2013年,全市技工院校歸口教育部門管理。除此之外,進一步完善全市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機制,建立市與在錫高校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全市職業院校建設與專業設置評議專家委員會,協調解決職業院校在發展目標、專業設置等方面的問題。
其次是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按照“開放、共享、國際化”的原則,瞄準國際一流水平,高起點規劃建設無錫職教園。園區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規劃居民10萬人、學生10萬人,總人口20萬人。目標是建設成為集教育、科研、實訓和高新技術產業孵化于一體的職業教育改革開放實驗區、產學研結合實驗區和高技能人才造就地,集教育、文化、旅游、生態、人居、產業于一體的職業教育新城和國內一流、具有國際水準的綜合性職業教育園區。
自2005年起,無錫市已累計投入70多億元,職教園區建成范圍達6平方公里,現已入駐中高職院校9所,師生8萬余人。同時,建成具有先進水平的無錫市公共實訓基地,亞太經合組織技能開發促進中心落戶其中。目前,園區每年為無錫市乃至長三角地區培養1萬多名畢業生和3萬名實習生,實現了集聚效應。
問:無錫市職業教育是如何深入開展內涵建設專項工程、全面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的?
答:在職教資源整合基本完成的情況下,無錫市將職業教育工作重心轉移到內涵建設方面。無錫市積極參加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項目試點,探索構建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縱向銜接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從課程、專業、師資、技能等核心環節入手,組織實施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專項工程。對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專項工程實行全覆蓋政策,全市范圍內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技工學校、民辦學校均可參與申報評選。
加強專業技能教學,建立了全覆蓋、規范化的技能競賽體系,每年舉辦全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并組織參加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在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20塊金牌、1塊銀牌和4塊銅牌,在2015年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比賽中獲得57塊金牌、111塊銀牌和114塊銅牌,位居全省前列。
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建立國家、省、市、校四級師資培訓網絡,開展職業院校教師赴全市服務外包企業(園區)鍛煉實踐活動,選派400多名骨干教師赴新加坡、德國、英國培訓。目前,全市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師“雙師型”比例達75%,兼職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30%。
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出臺《無錫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推進職業學校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數字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半數以上的職業院校建成了數字化校園,數字化課程資源達到800G以上。每年舉辦全市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比賽,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規范使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職業學校學籍管理、師資管理、專業管理、設施設備管理統一納入系統平臺。
問:職業教育改革的“大手筆”離不開財力的保障,無錫市財政是如何保障職業教育發展的?
答:無錫市職業教育發展離不開國家和地方財政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建立職業學校經費保障機制,突出重點領域,統籌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
2007—2009年,無錫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650萬元,支持職業院校課程、專業、師資“三項建設”;2010-2012年,每年安排專項經費800萬元,支持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師資、技能“四項提升工程”;2013—2015年,每年安排專項經費800萬元,支持全市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2012—2015年,每年還安排1000萬元專項引導資金,用于推進國家“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和“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加快構建高水平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
同時,無錫市還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健全中等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有關要求,從2011年春季起,生均財政撥款2800元。全市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學生按照每生每年2200元的標準免除學費;對符合國家標準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的一、二、三年級學生,按照同類型同專業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學費標準免除學費;對符合條件的中職學校困難學生,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標準發放助學金。
此外,為了推動落實企業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的責任,從2005年起,全市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政府統籌其中的0.5%部分用于發展職業教育。僅2014年,無錫市區共統籌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1.8億元,全額用于高技能人才培養和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問:一個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除了政府部門的投入外,社會力量的參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方面無錫有哪些經驗?
答: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無錫市出臺了《關于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出資捐資辦學的意見》,通過政府補貼、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措施,支持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舉辦職業教育。民辦職業院校與公辦職業院校具有同等地位,依法享受教育、財稅、土地、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目前,無錫市共有民辦高職院校3所、民辦中等職業學校1所、民辦技工院校7所,并集政府、高校、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社區等各方面資源,推進建設混合所有制本科層次應用技術高等教育機構。
圍繞全市確定的物聯網、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微電子、新材料與新型顯示、軟件與服務外包、工業設計與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特色冶金、精細化工等傳統優勢支柱產業,無錫市全面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并加強相關專業和課程建設,實現“育人鏈”與“生產鏈”的無縫對接,使全市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目前,由無錫市政府授牌的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定點企業已經達到100家。
為著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建設,無錫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職業教育集團建設的工作意見》。圍繞服務全市骨干產業,組建物聯網、服務外包、商貿物流、數控、旅游、微電子、建設、藝術設計、汽車、焊接等10個市級職教集團。職教集團由牽頭學校負責人和企業(或行業組織)負責人擔任雙理事長,以專業和產業為紐帶,以行業和企業為依托,以校企合作為重點,實施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等項目,實現了校企一體化育人。
為推動社會力量更廣泛地參與職業教育,全市中小學(含職業學校)自2008年起全面建立理事會制度,理事會成員由學校主管部門、校長、教師、家長、社區、行業、企業等各方面代表組成。通過理事會制度,探索建立以人民滿意為宗旨的學校議事監督機制,以促進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
致力于打造“長三角區域性職業教育中心和接軌國際的技師大市”的無錫市,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全市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使得該市的職業教育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目前,無錫市正在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按照不低于普通高中2倍的標準,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同時,參照省屬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調整提高市屬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標準,為職業教育健康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本文轉自《職業》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