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霞++田俊

“互聯網+第一書記”融合創新,為縮小城鄉差距,彌合數字鴻溝,消除信息孤島,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最有可能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絕佳路徑選擇。
互聯網的普及,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當前,站在“互聯網+”風口上,以第一書記為經緯,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通落后村級組織的“任督二脈”,開發入門級應用和應用分發平臺,編織服務垂直化、組織扁平化、應用場景化的網絡矩陣,構建連接各方扶貧資源的鄉村數字生態系統,有助于推動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讓村莊治理迎風起飛,讓廣大農民實實在在地獲取“互聯網+”經濟發展紅利。
風頭正勁:“互聯網+”催生農業互聯網革命的新常態
在2015年3月5日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中,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8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指出,要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推廣成熟可復制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等,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政府已把互聯網當成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正在通過互聯網“倒逼”農業革命?!盎ヂ摼W+”與農業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成為中國經濟包容性增長的新動力。解讀近幾年的農業文件,無論是歷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還是國務院以及各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規、規劃及意見,都可以發現在頂層設計中,互聯網對于“三農”發展的戰略影響顯著增強。
農業部課題組對六省1072農戶進行數據調研,發現接觸互聯網對提高農戶家庭農業經營收入明顯。其中,西部和中部地區被調查農戶所在村比沒有互聯網信息的農戶家庭農業經營收入分別高21.9%和18.3%,比東部地區信息服務站的作用更為顯著??梢灶A期的是,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下順勢而為,未來互聯網將革命性改造傳統農業產業鏈,對于和“三農”息息相關的現代農業建設、電子商務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術賦權:“互聯網+”為“三農”改革發展打造新引擎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歷來是我國黨和政府極為重視的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解決好農村發展問題至關重要。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極大地扭轉了城鄉信息不對稱局面,帶來了農村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盎ヂ摼W+”彌合數字鴻溝,消除信息孤島,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彎道超車,成為當前加快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重要戰略。
馬化騰曾表示“互聯網+”是種能力,可以激活更多信息能源?!盎ヂ摼W+”的嵌入賦予了“三農”改革發展無限的能量與智慧,打破了城鄉資源配置單向流動的困局,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生活狀態、人口結構、知識水平的嬗變,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此基礎上,農村互聯網的虛擬資源重組必將成為農村“精神扶貧”和“政治扶貧”的得力途徑,并給農村基層治理模式帶來深刻變化。
充分利用“互聯網+”為“三農”賦能是農村產業現代化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要站在信息技術革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高度,運用“互聯網+”將更前沿的發展理念、更優質的社會資源、更豐富的治理經驗、更先進的技術條件植入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打造社情民意的傳感器、效能提高的加速器、新興業態的孵化器、網絡黨建的助推器、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融合創新:“第一書記”為村莊治理開辟“互聯網+”的新航線
2015年4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黨和政府推出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的重要舉措,旨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解決一些村“軟、散、亂、窮”等突出問題。據公開資料,按照此次中央選派第一書記“全覆蓋”的要求,57 688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12.8萬個貧困村將有“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在鄉鎮黨委領導和指導下,緊緊依靠村黨組織,帶領村“兩委”成員開展工作,著力承擔其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這四項職責任務。該政策綜合了“行業扶貧”“單位包村”“書記駐村”的優勢與長處,密切了黨群關系,凝聚了改革發展正能量,能夠有效地解決政府扶貧存在的瞄準精度不高的問題,既是農村扶貧攻堅的破題之舉,也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次重要探索。
“第一書記”具有推進“互聯網+”戰略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駐村化身網絡節點,連片則組成網絡矩陣,為村莊治理融合創新提供了絕佳的路徑選擇。一方面,選派到村任職的第一書記都是組織部門通過深入考察,按照好中選優的原則選拔出來的、素質全面的優秀干部;另一方面,第一書記派出單位多為省、市、縣三級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幫扶優勢。
“第一書記”駐村,串聯起資源入駐,通過政府牽頭,后援單位支撐實現全方位覆蓋的社會資源共享,針對村莊實際情況,拓寬信息采集渠道,優化信息采集手段。
“第一書記”駐村,串聯起資金入駐,通過專項經費支持,增加對互聯網基本裝備和信息安全設施等硬件和軟件的投入。
“第一書記”駐村,串聯起人才入駐,通過整合人力資源,鼓勵創意眾籌眾包,引導外來人才參與到村莊治理和“互聯網+”建設進程中。
“第一書記”駐村政策所孵化的多渠道融合、矩陣式思維,聚焦基礎設施落后、網絡信息化人才匱乏的農村地區,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村級組織建設領域深度融合,利用互聯網對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集眾智培育現代農業新業態,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形成跨界融合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在“三農”與互聯網的碰撞與融合中,開辟出“互聯網+”時代的村莊治理新航線。
強強聯手:“互聯網+第一書記”力推村莊治理2.0迎風起飛
加快推進“互聯網+”,運用互聯網思維指導“第一書記”隊伍的工作實踐,為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注入新的動力,推進村級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加快農村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扶貧開發工作的必然要求。筆者認為,駐村“第一書記”履行工作職責和開展工作的抓手和路徑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戰略優勢。
以“第一書記”為支撐點,通過構建“第一書記網絡矩陣”,開辟慕課在線教育、農村基層黨組織新媒體平臺等方式,建設黨員理論學習、主題教育、黨性知識等相關學習欄目,強化對農村黨員干部的宣傳思想教育。構建鄉村數字生態系統,提高村民對村級組織建設和治理的參與度,大力培育能夠掌握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開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治理和服務水平,探索可持續的農村發展模式。構建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網絡體系,強化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黨務公開,推進“第一書記”與村民商事服務便捷化,提高監管和服務的精準性、有效性。
以“互聯網+”為發力點,注重運用分享經濟理念激發創新活力,借助互聯網鏈接全省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實踐,推動“互聯網+”和傳統農業緊密融合,提升村級組織建設和治理能力。使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工具和技術,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地實現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建立村級組織數據采集、運算、應用、服務體系,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農村產業發展新生態。加強數據資源發掘運用,推動資源共享和異地協同。促進互聯網與農村政治生態發展相結合,促進互聯網與農村經濟生態相結合,促進互聯網與民生相結合,為農村傳統產業帶來生產經營方式的根本變革。
以扶貧隊伍建設機制創新為切入點,在探析“第一書記”功能實現的機理上尋求新突破,在人才培養、政策支持和保障激勵等方面,構建起適應互聯網時代要求的村級組織建設整體性發展框架。發揮“第一書記”的外部效應及溢出效應,探索改進機關作風、培養鍛煉干部的有效途徑,促進“第一書記”人才培養呈“鏈式”傳遞、快速成熟,以期達到示范引導和優勢累積的目標任務。
綜上所述,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審視村莊治理研究,如何在村莊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重構“第一書記”,成為我們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全新課題。深入研究“互聯網+第一書記”,不僅滿足學科交叉融合視角下農村基層治理理論創新的現實需要,更契合“第一書記”功能實現的理論意義以及“第一書記”隊伍人才培養的戰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