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強勢的媽媽嗎

本期嘉賓:曹潔
資深心理治療師,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師。創辦兒童教育機構,致力于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兒童心智測評、親子關系等方面有豐富經驗,長期舉辦各種形式的嬰兒觀察、育兒沙龍、親子講座和夫妻共同成長工作坊。
眾所周知,對于養育孩子這件事來說,媽媽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不過,一個強勢的媽媽,帶給孩子和家庭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強勢的媽媽是什么樣,又會引起哪些養育問題呢?
有了孩子之后,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心理:我要給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給他最好的生活。因此很容易在養育過程中,有過多的干預和控制。
我接到過一個咨詢案例。孩子的生活被安排得十分妥帖,但兩歲多的時候,家人叫他的名字,他還不能給出明確回應。到了3歲,孩子說話仍然含糊不清。家人以為是“貴人語遲”,就沒太在意。等孩子3歲8個月的時候,以前能說清楚的幾個字也含混了,只有媽媽才能聽懂他在說什么。后來,孩子被醫生診斷為嚴重的語言發育遲滯,伴隨高度自閉傾向。一般來說,語言的發育情況和自閉是息息相關的。
了解基本情況后,我最先詢問的就是孩子的喂養情況,果然不出所料,半軟食物給孩子吃了很長時間。我之前接觸過不少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很多都和喂養太精細有關。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要增加輔食,要有比較大塊的食物讓他啃咬咀嚼。咀嚼刺激牙床,促進牙齒萌出,在啃咬、咀嚼的過程中,牙齒磨碎食物,舌頭的靈活度得到鍛煉,牙齒、舌頭要相互配合,口腔要打開,食物要和唾液接觸,同時要吞咽,這些動作恰恰都在影響著孩子發音。
中國的媽媽最擅長做保姆式的角色,替代孩子的意愿,過分安排甚至干預孩子的生活。如果違背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孩子與生俱來的身體功能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發育遲緩的問題。
最近在做定期總結時,我發現好幾個案例有一個共性:孩子的媽媽都是高知、高薪、高社會地位的女性。從性格特征上看,她們都有一些強勢。
單從事業角度看,這些都是眾人敬佩的成功女性,他們的孩子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有一個案例比較有代表性。
這位媽媽是某公司的高管,一直對孩子寄予厚望,所以對孩子的要求也比較高。孩子也很爭氣,成績一直不錯。到了高中,有了更多的競爭,學習的壓力也更大,孩子出現了一些反常,他坐在教室里,完全聽不進去老師在講什么,整個人像是變遲鈍了。最終,因為已經無法在學校正常學習和生活,被老師勸回,并建議家長帶孩子進行心理輔導。
強勢的媽媽往往會把養育孩子當成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苛求孩子做到最好,其實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努力學習,是為了不想讓媽媽失望,孩子努力做到優秀,是為迎合媽媽的要求。最后,孩子將媽媽的高要求內化成對自己的要求,所以根本無法面對現實中的落差,不能接受“我不優秀”。強勢的媽媽很容易養育出軟弱恭順的男孩兒和像她一樣強勢的女孩兒。
中國家長最喜歡做的就是盡可能地為孩子鋪好路,怕孩子走彎路,以“我為你好”的名義綁架和控制孩子的人生。這樣的家長其實是在給孩子安排一個適合自己想象的童年,說得直接一點兒,是在規劃自己沒能實現的童年。
為什么會有強勢的媽媽?其實回顧她們的童年,不難發現,在她們小時候,父母給予的心理能量是不夠的,她們缺乏安全感。
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都不高,沒能得到充分的尊重,這就導致她們從小自我價值感不高。
中國的傳統教育傾向于批評教育,對孩子的肯定和贊美本來就少,如果一個女孩兒小時候被忽略、被嫌棄,得不到欣賞和贊美,那她肯定會覺得自己不重要,特別想通過一些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贏得更多尊重。這很可能讓她在事業上成為優秀女性,但在家庭關系中,她就容易強勢,控制自己的老公和孩子。
內心越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控制欲就會越強。強勢的媽媽一般會有這樣的表現:在家里說了算,希望家人完全聽從她;嚴密監視孩子的行動,一切行為都要得到她的許可;喜歡干涉孩子的事情,操縱他的生活。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一切都要安排和掌控,甚至不顧孩子自身的發育規律和本性。
那么,強勢的媽媽應該怎么辦?首先要放過自己,減少對自己的控制,卸下心里的重擔,擺脫不斷通過外界認可找到價值感的心理;分清楚職場與家庭,在孩子的養育中,父親的角色不能缺失;不要事無巨細地替孩子包攬很多事,父母要做的是提供條件,讓孩子去嘗試,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讓他用自己的方式來認識世界和自己。這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