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國
摘 要: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的經濟、社會文化、技術、法規和政策環境對于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都有很大影響,無論是按照經濟管理學理論還是整合資源能力、核心能力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研究的改革,目前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亟須解決。所以,就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考慮企業產業結構下所涉及的全球經濟環境及國內經濟環境變化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減少企業成本,完善服務體系,促進業務增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發展戰略;分析評價;規劃實施;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發展;企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0-0011-01
金融危機的產生使得國際經濟環境本就復雜的狀態變得更加難以捉摸,在經濟危機逐漸淡去的時代下,經濟發展中又產生了后金融危機時代,無論在工業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企業的經濟管理的創新改革在國民經濟中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何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盡快修復金融危機留下的生產滯后等問題乘勢而上,如何奮力崛起,深入和國家刺激經濟增長,為國家擴大內需政策以及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成為了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改革中仍需考慮的問題。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改革存在的問題
1.企業處在后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不可能獨善其身,雖然經濟運行狀況的表象大體趨穩,投資、消費增速仍然有較快增長,但是對外貿易、財政稅收等環比增長速度開始放慢,這說明金融危機影響開始顯現,企業受到金融危機的打擊,還存在一定的經濟管理缺陷,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縱向深入發展,企業唯利是圖現象嚴重并且服務意識也非常淡薄,這些經濟危機造成的因素造成的市場環境障礙是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我們沒有營造一個有利于企業經濟管理發展的外部環境。
2.我國企業經歷了漫長曲折的歷史進程,目前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今企業的物力資源、技術資源、財力資源和人力資源和管理者的知識資源應用程度松散,沒有達到最優的合理化運用,企業尚未形成自身特有的競爭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種企業的戰略核心,能夠給企業帶來的市場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3.后金融危機時代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技術封鎖,經濟危機時代技術更新緩慢,核心的技術都被企業壟斷,到了后經濟危機時代,技術創新的程度就難以帶動產業升級,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國內外聯合開展的研發活動少,而且很多企業因為技術創新投資大、風險高的特點,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使得我國的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企業技術創新一直滯后于世界水平。
二、解決方案
1.企業要想長期保持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單靠單一的經營管理是不行的。企業要不斷提高市場份額,獲得高額利潤,從而擁有更雄厚的資本支撐,鞏固和提高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建立誠信經營的經營理念,在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中,呈現給外界良好的企業文化,以嚴于律己來帶動整個行業的經營發展,提高市場環境的創新成果產業化規模,沖破國家或地域的金融危機的沖擊的界限,以實現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和合理經營,從而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實現規模經濟的發展。
同時,企業要響應國家的號召,樹立服務意識,做一個新型的具有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企業領域的領航者,努力克服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縱向深入發展時,后金融危機時代給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時代要求我們要針對市場經濟、市場環境的特點,推出適合于自身企業發展的一種管理模式,做到管理模式因時因地制宜,隨時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的變化。
2.樹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從多個經濟、文化等方面來入手,首先對企業進行初步的調查研究,了解和分清企業所處在市場的特點及需求,將若干個服務項目分類解析,分析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針對性地對自身企業(下轉21頁)(上接11頁)進行開發。建立聯盟戰略機制,與聯盟企業一同分散風險和分享資源,在技術研究開發、技能、產品、市場占有、生產能力等方面實現互補,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聯盟的方式還能盡快地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防止企業突然面臨財務問題而無法解決。在這種競爭的動態環境下,專注發揮開發、技能、產品、市場占有、生產能力等方面的專業精神,也是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著重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把企業的著重點放在企業的優勢領域,找出某種服務項目的特色,“成功的企業必定有其科學的戰略”針對不同企業、不同業務的差異化,實施不同的戰略能夠更好的在企業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3.實現技術創新是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一大重要創新指標,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從技術權利保障向技術自主創新的道路發展。技術、知識的整合創新就是將員工個人知識轉變為企業組織知識的過程,“眾人拾柴火焰高”。企業的技術創新不能單純依靠高層管理人員的智慧,還要從廣大員工文化的角度去進行技術知識的創新管理,培養學習型的企業,以此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如果上升到國家領域,技術創新就是企業控制市場和資源,進而維護國家經濟、科技優勢及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管理的作用是通過優化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每個組成環節來實現的,它通過與其他企業的技術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在實現自身的技術進步的同時,帶動其他企業的發展,形成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下一步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技術創新的環境。它使技術創新各個環境緊密鏈接,從而實現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這是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立一個具有創新特質的企業是非常重要的。
結語
后金融危機時代是一個歷史的門檻,中國企業要進行良好的協作和溝通,預示著世界經濟更加朝向經濟高速發展時代邁進一步。國際化、戰略一體化、組織規范化是企業將要面臨的嚴峻局面,企業在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要多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思想,響應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召,多思考、多實踐,提供適合于我國企業突出特點和市場環境的應用方法。
參考文獻:
[1] 呂明瑜.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產權激勵低效的成因與對策[J].中州學刊,2010,(5):28-29.
[2] 張松濤.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J].國際貿易,2013,(7):8-11.
[3] 任秀梅,張廣寶.企業技術創新戰略和資本運營戰略交互分析[J].商業研究,2010,(5):35-36.
[4] 蘇屹,李柏洲.大型企業原始創新支持體系的系統動力學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0,(1):141-148.
[5] 陳美章.對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思考[J].知識產權,2004,(1):6-13.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