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高軍 馬昊楠
全國政協委員江澤慧就“轉基因”問題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全國政協委員江澤慧 本刊記者 高軍/攝
我國開展“轉基因”工程研究已有十余年的時間,其研究進展在社會上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上至專家學者、下至普通百姓對“轉基因”問題的爭論也從未停止,反對者認為“轉基因”的研究違背了自然規律,其安全性有待考證,而支持者認為,“轉基因”技術屬于高新技術工程領域,有助于我國生物領域學科的發展。在諸多爭議的背后,我國“轉基因”技術未來的研究方向如何?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江澤慧就“轉基因”技術研究問題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她認為,“轉基因” 的問題雖然很敏感,但必須要研究,并且研究方向不能僅限于農業產品。
本刊記者:江委員您好,我國“轉基因”技術的研究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對于“轉基因”技術的研究爭論一直未停,您是如何看待“轉基因”這一問題的?
江澤慧:我一直認為對待“轉基因”一是要慎重,二是要研究。我在政協也開過好幾次關于“轉基因”研究工作的會議,跟九三學社、致公黨、農工還有民革等界別的委員以及原衛生部和中科院研究基因的專家學者也都討論過“轉基因”的問題,對“轉基因”研究我的定位就是:必須積極地加大力度地去研究。單純地講,“轉基因”作為一門先進技術,我們國家以前對這方面的研究是空白,現在已經開始重視“轉基因”問題了,所以我們的研究更不能落后。
本刊記者:俞正聲主席在今年政協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就“轉基因農產品的機遇與風險”開展調研議政,您認為,今后我國“轉基因”研究的方向如何?
江澤慧:“轉基因農產品的機遇與風險”,我認為這句話表明了農產品是整個“轉基因”工程的研究重點,但不等于其他生物物種的“轉基因”我們都不研究?,F在社會上對“轉基因”問題十分敏感,尤其是在農產品方面,但我不希望因為“轉基因”問題敏感,社會對“轉基因”的研究有很大意見,我們就把研究經費減少,或是只在社會關注度高的領域內進行研究。我覺得把農產品作為“轉基因”研究主體的同時,還要擴大“轉基因”的研究領域。
我曾是基因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的副組長,現在,我仍是轉基因重大項目專家組的成員,我每次參加項目組會議都堅持提一條意見。我一直認為,“轉基因”工程的研究應在整個生物領域展開,而并不是單純地只在農業領域、針對農產品進行“轉基因”研究。我本來寄希望于“轉基因”研究二期工作時,研究品種能拓展一點兒,結果沒有。
本刊記者:您剛剛說到,您并不希望“轉基因”工程研究只限于農業領域,您認為目前我國還可以在哪些領域開展“轉基因”工程的研究?
江澤慧:我認為完全可以拓展到花卉植物等領域內。在花卉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出耐寒、耐鹽堿、耐病蟲害的花卉品種。對于花卉植物的“轉基因”研究,國際上也已經開始研究了,而我國作為世界上重要的花卉物種的發源地,對其“轉基因”的研究卻是空白,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對花卉植物“轉基因”的研究,向“全球花卉王國”這一目標邁進。
本刊記者:目前,社會上有人提出希望形態學、細胞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也加入到“轉基因”研究領域,對此,您怎么看?
江澤慧:“轉基因”研究的是生物資源,目前的研究主體仍是農產品,農產品與人們的一日三餐和日常生活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對于這些“入口”的產品,我認為研究一定要科學、謹慎。有人說“轉基因”食品會持續對幾代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這些問題只有通過科學的研究才能得出結論,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就是科學研究的保證。
本刊記者:目前,國外對“轉基因”的研究情況如何?
江澤慧:美國目前是在開展“轉基因”研究的同時,又在開展“轉基因”產業化的研究,歐盟國家是注重“轉基因”的研究,并不太重視“轉基因”產業化。而我國在“轉基因”研究方面起步較晚,我還是呼吁,轉基因研究要向多領域擴展,特別是對植物、花卉領域,國家也應該有所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