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穎瓊
[摘要)客家人有著自己豐富的傳統文化,客家山歌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然而,伴隨著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客家山歌文化逐漸被人們的生活所淡忘,在此不利形勢下,如何拯救客家山歌這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迫在眉睫,如何讓客家山歌文化重獲新生,這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思考。
[關鍵詞]客家山歌 校園 傳承與弘揚
目前,客家山歌文化之所以被人們所淡忘,主要原因就是這種傳統的文化存活的空間越來越小,導致現在的許多客家年輕人都不了解祖先留下的這種傳統文化。要想發揚客家山歌這種傳統音樂文化,必須找到一種合適的辦法,那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也就是說首先要在本土發揚和傳承,所以客家山歌走進校園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客家山歌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傳承。但是,要想讓客家山歌真正走進校園,當地政府應該建立一個相適應的保護機制,從而做到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創新。
一、發揚和傳承客家山歌文化應具備的基礎條件
1.要充分理解客家山歌中蘊藏的文化內涵、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
一般來說,不管是哪種民歌,其產生的原因都包含各種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然和社會因素,只有人們充分理解和研究這些因素,才能真正的了解山歌文化的內涵,并以此為落腳點,掌握山歌的文化內涵,才能良好的傳承和發揚山歌文化,才能去對傳統的山歌進行創新。我們只有了解客家山歌的文化內涵,才能在傳統客家山歌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作出現代人們喜歡的音樂,這樣既突出了客家山歌傳統的藝術性并保留了其歷史傳統,又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廣泛被人們所喜愛。
2.要充分把握客家山歌中的情感表達和精神實質
客家山歌語言的表達方式很有特點,它是一種情感的真實流露,因為它是在客家人特定的生活環境和思維方式下產生的,歌詞里面描繪的大多數都是客家人的生活場景;山歌也賦予了客家人的性格,這是客家山歌的靈魂所在,更是客家族群情感釋放的一種娛樂方式。我們只有充分把握客家人在生活中的情感和精神實質,才能利用客家歌曲來表達我們獨特的內心情。客家山歌主要注重客家人的生活特性,所以現代山歌作曲家能在山歌的創新過程中保持客家山歌獨特的族群特性,做到夸張其原始強調,不斷創新。多年的實踐結果表明,只有具有民族特性的民歌,都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綻放其獨特的光彩,增強其生命力和文化感染力。
3.國家應建立專業的教育機構,做好客家山歌的傳承和發揚
在現階段我國大專院學校中還沒有開設本土音樂教育的先例,所以說現今年輕人受到客家音樂的感染的人并不多,雖然目前有不少市民加大了對自己孩子的音樂教育學習,但是大多數都是一些西洋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薩克斯等等,而對民族傳統音樂的學習卻不多見,學習客家山歌的人就更少了。如今,不少年輕人對客家山歌皆有不同程度的偏見,他們普遍認為客家山歌“太俗”“太傳統”“已經過時”等。面對以上思想觀念,首先要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思想上的開導,讓他們能正確認識客家山歌的文化內涵,并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客家山歌獨特的魅力。另外,還要加強客家山歌的創新力度,以前的山歌歌詞單一,都是一些農民的日常生活,這在現代人民的生活差距太大,所以導致人們無法真實的理解傳統客家人的生活習慣,所以不能對客家山歌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客家山歌的演奏方式也比較簡單,在配樂、旋律方面沒有層次感,讓人聽后不能產生一個很好的回憶,所以吸引不了年輕人的注意,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客家山歌的傳承發展。雖然近幾年以來,國家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出臺了許多政策,同時也涌現出了陳曉敏、饒榮等客家民歌作曲家,但是對整個山歌的創作來說,人數還是有待提高。國家應該出臺一些鼓勵政策,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客家山歌的創作中去,同時也需要演唱愛好者去積極投入到客家山歌表演中去,不斷發揚客家山歌的魅力。
二、傳承客家山歌,可以“探源、啟情”為基礎
1.傳承客家山歌中“氛圍”的重要性
現代創作的客家歌曲之所以不能真實反映出傳統客家人的生活面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氛圍”的缺失,特別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狀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田間地頭早已經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導致演員在演唱過程中無法表現出真情實感。例如:客家童謠反映的是七八十年代孩子們在田間追逐打鬧的場景,現在的人們就無法從歌詞中再現到當時的環境,所以感覺很陌生。因此,為客家山歌建立一個特定的氛圍非常重要,例如:學校可以定期的在學校舉辦客家文化專題講座,或者帶領學生進入客家人的生活做實踐調查,也可以舉行一個采風活動,讓學生們親自回歸客家生活,用親身經歷來了解客家人的日常生活。通過與客家人的交流和客家生活的體驗,同學們就能從內心深處熱愛客家文化,尊重客家文化,為未來的傳承和發揚客家山歌打好基礎。
2.把客家山歌引入學生課堂
把客家山歌引入學生課堂,這是一個很好地建議,它是繼承和發揚客家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現在的中小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客家文化,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對客家人的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還不是很了解,所以談何喜歡?因此,在學校開展客家山歌課程非常必要,它能更近一步拉近學生與客家人的距離,讓學生在學習中做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學校應該在客家山歌教學上有所創新,首先應該讓客家山歌成為學生的一門必修課,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會唱自己家鄉的民歌,在教學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這樣的話客家山歌未來的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例如:學校可以積極和當地高校合作,尤其是和音樂、師范類院校加強合作。他們學好了客家山歌,做好了傳統文化的傳承,那么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他們也會一如既往地來引導學生學習客家山歌,這為民間音樂培養了接班人,其意義重大。
三、客家山歌在校園中的傳承要注重現代元素
1.客家山歌在創作中要緊跟時代潮流
歷史上的每一首傳統民歌,都是在千百年的歷史中不斷演化、發展而來的,每一首民歌都印證的一個時代的繁榮和變遷,都具有特殊的時代氣息。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客家山歌的缺點歸納為以下幾點:歌詞粗俗、題材陳舊、思想封閉。客家民歌因為存在很多缺點,所以我們不能只是照搬照抄,而要做到推陳出新,尤其是現代作曲家在創作客家山歌時,要時刻做到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相連,要讓創作出來的歌曲富有時代氣息,這樣才能被現代社會所接受。因此,客家山歌的作曲家要深入客家生活,了解客家的風土人情,從而融入到現代創作中去,這樣才能讓創作出來的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在學生的教學方面,可以讓他們先學習原版山歌,使他們親身感受一下傳統客家山歌的原汁原味,再逐漸加深學習難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挖掘他們身上的音樂潛力,讓他們能在未來的民族音樂之路上創作出更多的優秀民族作品。
2.客家山歌在創作中要注重表演方式的多樣性
要想讓客家山歌很好地傳承下去,就必須做到讓它一直唱下去,所以表演形式非常重要。我們在沿襲傳統的獨唱、對唱等幾種方式外,還應該不斷創新,讓其具有多姿多彩的表演形式。例如,我們可以在山歌中加入一些流行的音樂元素,將其改編成不同形式的大合唱,這樣改編就增加了客家山歌的氣勢,也增添了舞臺感染力,從而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十送紅軍》就是一個典型題材,我們可以利用其特點,開展青少年喜愛的山歌接龍、對歌、猜謎等趣味比賽,來創作出受年輕人喜愛的作品,來達到繼承和發揚客家山歌文化的目的。
3.客家山歌創作中要注重觀念創新
在創作客家文化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觀念上的創新,所謂觀念創新就是要能正確聯系客家文化和現代文化,就是要做到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結合,來創作出適合新時代的客家民歌,這種創作必須以傳統客家民歌為基礎,并融入現代化的科技元素,最終創造出現代人民喜歡的歌曲。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結合,這又是對作曲家的一個巨大考驗,我們必須利用現代技術把傳統歌曲中達不到的情感境界完美地表現出來,這就是現代所謂的包裝。例如,傳統客家民歌在配樂上比較單一,我們可以給其配上現代的樂器,那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我們可以運用現代技術的聲、電、光等電子設備來營造歌曲表演過程中的舞臺氛圍,這樣就可以使客家民歌表現得更具震撼力。
4.客家山歌在其演唱方式上要協調統一
在傳統的客家山歌演唱中,歌手都是根據自己演唱的風格來表演,所以一首歌曲就會出現不同的演唱風格,演唱方式卻是直白單調。現在社會上有些歌手,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在演唱上都是大白嗓子,這種演唱方式從專業的角度解釋并不科學,長時間用這種方式演唱,就會對人的嗓子造成傷害,例如:聲音沙啞、聲帶疲勞等。另一方面這種聲音也不好聽。客家山歌屬于民歌的一種,所以必須要用專業的演唱技術來表演,這樣才發揮出歌曲中真實的內涵,從而變得優美動聽。因此,演唱形式非常重要,在傳統的表演中,主要是以獨唱和伴唱為主,這種演唱風格在現代已經過時了,因為它不能達到人們的審美要求。我們可以將其變成聯唱、合唱的方式,也可以把它改編成話劇的表演方式,同時,演員在進行客家山歌表演時,也要加強對客家歷史文化的學習,這樣才能在演唱過程中發揮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更真實的再現客家人的民俗風情。
5.政府應做好客家山歌文化的發展和引導工作
客家山歌要想得到更為廣泛的發展,靠少部分人的傳承還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社會廣大人民的關注和了解.首先政府應該在有關政策上給予支持,尤其是在客家山歌進校園工作上,加大扶持力度,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為客家山歌進校園這個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并加大宣傳力度,正確引導學生了解客家山歌文化,最終使學生喜歡客家山歌,這就要求建立更廣闊的宣傳平臺。例如:成立客家文化研究協會,編制客家山歌教材,不定期的舉行客家山歌比賽,客家山歌大會等等。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其中,在娛樂的同時了解客家山歌文化,并喜歡上客家山歌,這樣對廣泛的傳承和發揚客家山歌文化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總而言之,客家山歌文化源遠流長,因為它具有濃厚的本土特色,能讓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它和其它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一樣,需要我們世世代代去繼承和發揚。無論是站在歷史的角度考慮,還是站在文化藝術角度考慮,客家山歌是我們不可丟棄的民族文化瑰寶,只有讓客家山歌走進校園,走進人們的生活,才能真正做到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