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樂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 710043)
居住區多功能服務性配套公建設計方案及思考
蔣樂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 710043)
本文主要闡述了居住區多功能服務性配套公建設計方案,并從節能和節水角度綜合思考,提出了一些設計思路和措施,希望能為廣大建筑設計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居住區;多功能服務;設計方案
規劃地塊位于杭州市主城區北部,位于杭州主城與臨平城的中間連接地帶。項目位于丁橋單元的核心位置,南臨單元的公共中心,東側為城市公園,周邊為居住區塊,區位優勢明顯。地塊東側為城市支路建塘南路,北側為城市支路杭玻路,西側為城市主干道同協路,內外交通通達便利,交通區位優越。規劃地塊用地性質為公共服務設施用地(R22),形狀為不規則四邊形,用地面積為1.33公頃。
2.1 功能分區——立體復加、動靜分區
根據設計要求,地塊內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多而復雜,我們利用總圖布局的優勢采用立體復加的手法布置各個功能。在大功能分區上,公益性服務功能置于南側單體中,配建商業位于東北街角的點式單體中,兩者相互獨立,通過庭院在空間上相互聯系。
眾多公益服務功能中,在南側的裙房中布置大開間功能,滿足使用需求。一二三層為農貿市場、四至五層為體育中心,利用裙房頂層的大開間空間,布置羽毛球等對高度要求較高的大空間;板式高層東側至北側由下至上依次布置工療站、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等需要便捷或人流量較大的功能;根據由低到高,動靜分區的原則,上部功能依次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托老所。其中,南側裙房的屋頂為文體活動中心提供了一塊富裕的室外活動空間,豐富了社區市民的活動空間;東側的退臺附近為保健中心、康復中心等功能,開闊的室外空間為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了一片寶貴的綠土,彌補了高層建筑室外空間稀缺的劣勢,綠色的退臺也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東側的城市綠地及基地內的庭院景觀,具備了打造高品質物業形態的優勢。托老所置于板樓頂層,光照時間長,視野開闊,符合養老建筑的日照要求,也減少了其他功能對老人休息活動的干擾。
2.2 出入口設置——折板優勢,和而不同
我們利用折線板樓的優勢,沿北側布置多個出入口,依次為郵政、居住區配套服務設施(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入口、體育、文化活動中心入口)、托老所入口、衛生服務中心,在各個出入口設置管理用房,使得立體疊加的功能出入口相對獨立,減少相互之間的干擾,便于管理。尤其是衛生服務中心及托老所,因為其特殊的服務功能,單獨配置醫梯和樓梯,滿足使用要求。在板樓裙房西側及南側設置農貿市場出入口,與其他服務功能完全獨立,互不干擾。
在功能設置上,我們在平面及立體上采用多種手法做到“和而不同”,將多種復雜的功能有機有序地組織起來,為打造高效的基礎服務設施提供了條件。
2.3 交通分析——人車分流
基地沿杭玻路、建塘南路設置主出入口,次出入口,在兩個出入口附近設置地下車庫出入口及地面停車位,在農貿市場附近設置非機動車庫停車位及入口。主要的車輛活動區在基地西側及南側,局部做到人車分流,減少車輛對內部景觀環境的影響。建筑外圍形成7米寬的環形車道,沿建筑長邊,結合庭院景觀道路及廣場設置消防等高帶,滿足消防要求。
2.4 造型設計——綠色退臺打造連綿山勢
東側的城市綠地為本項目最大的外部景觀,項目采用層層退臺的建筑語匯能更好地享受東側的綠地;項目南側為18層住宅,對基地內建筑有較大的遮擋,因此我們將裙房置于南側,山墻面采取退臺的形式,減少周邊建筑的日照遮擋,更多地獲取陽光和景觀。綜合服務樓自東向西退臺,商業綜合樓自西向東退臺,兩者錯落布置,減少了相互的遮擋,做到陽光、景觀最大化。
形態上,層層退臺,結合板式、點式不同的建筑形態,或急或緩,或平或陡,形成兩條優美的天際線,連綿之勢猶如山,筑起了一幅連綿不絕、意同而形不同的山水畫卷,成為與周邊環境渾然一體的城市景觀。
2.5 景觀空間——蜿蜒層疊,峰回路轉
在總圖布局上,形成北側、東側兩個廣場,通過開敞的廣場空間將東面城市綠地的景觀滲入地塊,然后通過折線的庭院綠化將前后兩個廣場串聯起來,由東向西形成一個流動的景觀通廊。兩個單體半圍合形成的庭院不僅與建筑協調一致,也為場地人流的組織提供了方向和引導,頗有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之意。
沿著景觀通廊,兩個建筑單體相互退讓,逐層退臺,彼此留出充裕的景觀面。結合疊落的退臺,引入垂直綠化,打造一個三維的景觀綠化系統。
3.1 節能設計
(1)總體規劃方面。1)良好的朝向——主要建筑南北向布置,爭取到最佳的采光及景觀,做到自然采光通風;2)適宜的間距——本建筑與周圍建筑物間距較大,對周圍建筑無任何遮擋,符合當地日照標準要求。
(2)單體設計方面。1)采用相對簡單規整的體形,盡量縮小體形系數;2)組織良好的穿堂風——房間盡量采用兩對側開窗,形成良好的穿堂風,有利于夏季降溫,降低空調能耗;3)合適的窗墻比——窗墻比南向、北向、東西向,均符合節能標準規定的要求;4)圍護結構采取保溫隔熱措施,其熱工性能符合節能標準要求。
(3)電氣節能。1)合理選擇變壓器的容量,采用高效低耗的SCB10型干式變壓器,減少變壓器的有功功率損耗;2)變配電間深入負荷中心,控制供電半徑不大于150米。降低線路上的能量損耗;3)無功功率在低壓側集中補償,提供系統的功率因數,確保補償后功率因數達到0.9以上;4)減少電動機輕載及空載運行,宜采用變頻調速裝置。
(4)照明節能:設計按節能原則采用高效節能光源,氣體放電燈應燈組帶電容補償器,以減少線路上能量損耗,熒光燈采用高次諧波小于13%的電子鎮流器,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定時、感應開關控制以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統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3.2 給排水節水
(1)辦公供水充分利用市政壓力供水,高層部分采用變頻供水,選用高效率低能耗水泵,并嚴格控制用水點水壓以限制水流過大。
(2)所有衛生潔具均都采用符合國家節水型標準的給水配件,公共衛生間采用感應龍頭或配置延時自閉式沖洗閥;給水管材、管道接口、五金配件、閥門均采用優質產品以減少管網水量的漏損。
[1]杜蕭翔.綠色建筑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運用[J].山西建筑,2015(25).
[2]王勤,李仲元.安徽省城鄉規劃建設大廈綠色建筑結構方案優化[J].安徽建筑,2015(02).
[3]李斌.探討綠色建筑的電氣設計[J].安徽建筑,2015(02).
10.16640/j.cnki.37-1222/t.2015.2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