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秋,徐正來(邗江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揚州 225128)
對產教結合在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思考
馬 秋,徐正來
(邗江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揚州 225128)
中等職業教育源于經濟發展,其定位在為培養有綜合能力,在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型技能人才。在宏觀背景發生變化的形勢下,辦什么樣的職教?怎樣辦好職教?成為職教人不可回避的議題。筆者認為建立產教結合機制對技能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這是職教的屬性所在。此文筆者正是在分析產教結合的內涵的基礎上,重點闡述產教結合在技能人才培養中作用。
產教結合;技能型;培養;作用
上個世紀我國建立中等專業學校,目的就是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在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型技能人才。如何更好地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方法是什么?路該如何走?一直成為我國職教人不懈思考和探索的課題。隨著國家提出從人力資源大國到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戰略,懂操作、有技術、能創新,成為育人的新標準。而這幾點更能在產教結合中能很好地得到體現和培養,因此職教離不開產教結合,這是當前辦好職教的辦法、模式,更是一條出路。
1.1 產教結合是職教的特質
產教結合就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產業發展相結合,實現相互支持,相互促進,互惠互利,形成學校與產業、企業一體化的辦學模式。產教結合要綜合利用不同的教育資源,有力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實現校企文化交融、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1.2 產教結合是職教辦學的出發點又是歸宿
由于有些專業的開設還沒能從產教結合角度出發,帶來培養目標的偏離,缺乏應用性。因此職業教育要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動”,跟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走”,圍繞企業人才需要“轉”,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變”,著力使自身與產業、企業發展形成深度對接。要建立從專業設置調研到課程開發、教材建設、師資培訓、實習安排、就業去向產教結合的總思路,因產辦教,先產后教,產為教導航,教為產服務,走產—教—產一體化的職教辦學思路,實現大幅提升職業教育的市場針對性、經濟的貢獻率和社會的吸引力。
(1)在職教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中,提升專業的開設水平和課程適用度。專業建設事關內涵建設、特色建設,而好專業怎么辦出來,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如何培養符合地方經濟與產業的需求的合格人才;如何根據企業的項目任務流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如何根據產業特點和企業要求選取課程教學內容;如何結合專業特點和產業要求根據學生狀況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四點包含了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要解決的問題,不難發現點點都與生產有關。故而專業設置前要認真分析區域經濟的特點,由于企業用人的標準不斷提升,在兩大建設中要注意專業與崗位的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學習能力與技能提升的對接。
(2)促進人才培養評價。學生從初中到職教,需接受思想素質教育、專業理論教育、專業技能培訓、各種能力的提升幾大塊,而各塊中最重要的是要滲透合理的評價方式,而此評價方式必須來源于產業,促使形成仿真的就業環境,將傳統的用分數來評價變為具有鮮明特點的企業式評價,打造職教評價新模式,讓學校變成一個小企業,讓學生樹立職工的意識,樹有正確的勞動觀念,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
(3)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和針對性。
1)依靠產業、企業共同打造針對性強的生產型實踐中心。憑借學校自己的實習工廠、實習車間和一些專業設備為載體,積極引入區域龍頭企業加盟,學校提供場地、設備與師資,企業提供一定的資金、設施設備、技術人員、產品業務,形成產教結合,教師和學生既參與生產,又在生產中學習技術,實現產品生產與人才培養的同步走。
2)將學生直接帶入冠名企業進行實戰性實踐訓練。冠名班是深度產教結合的有效嘗試。即企業根據未來人才需求與職校合作,于招生計劃開始到學生畢業上崗,緊密型地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實現定向培養,這種形式有效地把招生、教學、就業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實現了學生工人雙重身份的統一,學生的過程性實踐被直接安排至企業參與頂崗實習,將學習與生產緊密聯系,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企業操作技術,較好地內化為學習的動力,使培養質量進一步顯現。
3)建立訂單式培養企業參與實踐培訓的機制。訂單式培養是針對在校專業班級,企業提出的個性化培養要求,訂單式培養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經濟性的特點,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訂單式培養要求訂單方必須參與,要派出技術專家來校指導教學實踐,及時開展與教師的交流,把握培養目標的方向,以求在規定時間內培養出能符合企業崗位要求的技能人才。
4)促進實訓基地建設成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最佳陣地。實訓基地建設已成為職教推進技能實踐教學的一個亮點,實訓基地從論證到硬件添置到管理的形式都不能偏離培養目標的要求,在產教結合的基礎上研究推進基地建設,要爭取合作企業資金、設備,要引進合作企業的產品,注重“六個合一”(即:基地與車間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理論與實踐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成績與工時合一)的一體化模式,提升基地的實用型價值性。
(4)提升師資團隊建設的整體水平。通過產教結合,一是讓學校創設的生產型實訓中心,為廣大教師參加實踐、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直接與企業技術人員、一線師傅進行交流學習提供了條件和機會,促使教師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有效結合,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的質量。二是教師也能利用假期、帶領學生實習、下企業參觀、參與企業職工培訓等直接參與到合作企業里進行真刀真槍的生產感受和技術學習,在獲得新技術和專業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時也讓教師親身感受企業的需求是什么,所需的人才應具備什么,為教師教學、上課、課程目標定位、能力目標確立指明了方向,為學校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5)實現校企雙方效益的明顯提高。學校通過區域經濟的特點,主動聯系產業、企業,洽談進行合作,兩者優勢可以獲得最大互補,通過聯手,學校為企業培養輸送合格的人才,企業為學校提供所需的資金設備及技術支持,學校因企業的參與,開設了適銷對路的熱門專業,招生就業兩不愁,同時一些相互合作的生產性實訓工廠也將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企業不斷獲得新鮮血液的補充,滿足了規模發展,保證了優質生產,真正實現了互惠互利。
10.16640/j.cnki.37-1222/t.2015.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