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逐步開展,農村經濟水平持續發展,用電水平也日漸提升。農村配電網損耗較大、供電成本過高、電壓與頻率過低以及供電可靠性不足等問題也隨之凸顯。本文簡述了農村電網發展趨勢,分析了新農村電網規劃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了農村電網建設的幾點有效策略,希望有所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電網;規劃;建設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1.087
當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是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與戰略重點。在新農村建設逐步推進的背景下,農村電網建設應遵循針對性原則,打破舊有觀念,給出新思路,以更好地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做出完善,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支持。
1 新農村電網建設出現的問題
1.1 規劃不合理
就當前農村電網建設而言,電網規劃不科學、不合理是一個極為突出的問題。由于新農村電網建設普遍缺乏必要的防護手段與管理措施,不少農村用戶私拉亂接、頻繁竊電的行為屢見不鮮且屢禁不止。同時不合理的電網規劃還表現在布線雜亂、線路末端電壓不足以及線路導線過載等一系列問題;而安裝供電設備時同樣存在施工粗糙、安裝不合理、不到位等問題,對農村電網供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形成供電不均衡態勢,甚至于部分居民用電需求根本無法得到滿足。
1.2 電網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農村區域人口相較于城市顯得更為分散,用電難以集中,因此輸變電線路布設范圍較廣,損耗電力較多,相應的維護費用隨之增加,農村供電成本顯得更為高昂,其回收利益反而極為低下。由此點來看,農村電網建設投入量過低、資金支持不足的問題也就不難理解,這導致農村電網建設工作受到極大阻礙而嚴重滯后。而在新農村與城鎮化的背景下,農村區域村落分散聚居的狀態有所改善,農村電網資金投入也應相應提升。
1.3 電力設備水平低下
在地域環境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的限制與影響下,農村電網普遍存在設備水平不高、更換周期過長的問題,特別是農村電網低壓網絡顯得尤為脆弱,其裝備過于陳舊、配電變壓器容量不足以及絕緣水平低等問題普遍存在。長此以往,變壓器有很大幾率發生燒毀事故,或導致電表負荷加重,這對農村電網建設工作帶來極大隱患。
2 農村電網建設的有效策略
2.1 合理布局,科學規劃農村電力網絡
農村電網建設積弊已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應著眼于農村電網合理規劃,以此為根本出發點,強化農村電網管理工作,確保農村電網規劃的合理性。首先應基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局,結合農村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合理布局,科學規劃電網線路,選用先進電子設備完善農村配網,逐步提高農村電網建設水平。其次可考慮通過“閉環結構開環運行”這一模式來改善農村配電網絡,即在環形網絡基礎上將其中部分線路斷開,使之成為“樹枝狀”輻射形,一旦線路出現故障則可操作開關轉移失去電源的負荷至其它線路,由此可確保鄉鎮醫院、交通、學校以及生產企業的用電負荷,避免設備或線路故障檢修而對此類電力用戶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在建設農村電網變電站時應遵循“密布點、短半徑”的建設原則,對電網整體結構加以合理規劃,盡量避免迂回供電。另外還可考慮通過單母線分段來處理主接線,倘若變電站負荷較為重要,還可考慮加設旁路母線,為供電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2.2 確立電網規劃權威性
國家電力部門應確立電網規劃權威性,防止產生重編制、輕實施的問題,應利用經過批準的規劃方案為電網項目建設工作提供指導,以合理控制電網建設。現階段新農村電網建設問題頻現,其結構較為混亂,其中以配網問題尤為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農村電網建設缺乏合理的規劃與指導,負荷到位后往往盲目就近拉線,臨時應付,導致電網結構極為混亂,管理部門也難以統一規劃和建設。此外還表現在二期農網改造過程中,部分區域曲解了電網改造工作的含義,單純認為農網改造就是加大導線截面積與變壓器容量,還有不少區域投資地下電纜項目,導致電網建設資金嚴重浪費。由此來看,樹立電網規劃權威性方可保證電網建設資金的高效利用,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農村電網建設工作。
2.3 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農村電網建設
農村電網建設離不開政府部門所提供的資金支持。與城市區域發展相比,農村受限于低水平經濟發展狀況這一因素,其電網建設工作也顯得較為滯后。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農村電網規劃建設是一項重要內容,所以政府劃撥資金加大對農村電網建設的支持力度也是應有之義。在獲取充分的資金支持后,新農村電網建設也將有條不紊地展開,農網建設改造工作才能得到切實保障。
2.4 定期檢修農村電網,及時更換線路監控設備
農村電網運行離不開各類電力設備的支持與保障,優良的電力設備是電路順暢無阻的保證;而電力設備水平的提升既滿足了農村電力用戶的日常需求,也有利于減少電路故障,提高供電質量,為電力企業創造更多利益。由此,農村電網檢修工作人員應定期檢查配網電力設備,及時處理其中存在的問題。
3 農村電網改造與發展趨勢
(1)針對鄉鎮企業等無功負荷相對較重的區域,可選擇就地無功補償方案;而經濟發達區域則可考慮采用靜止無功補償器(SVC)。
(2)對于電壓等級為35kV的變電站數目應盡量削減,增加以110/10kV電壓等級為主的變電站,完善并改進農村區域配電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轉第111頁)endprint
(上接第94頁)
(3)選擇電網線路保護裝置可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對于經濟發達且有條件的農村區域可考慮具備重合閘功能、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的微機保護系統。
(4)對于以主干線路為主的部分線路應適當縮短檢修周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利用架設粗導線來控制線路損耗。
(5)應組織農村電力工作人員參與培訓,指導其熟悉先進新設備并盡快掌握,并要求其對于農村電網系統存在的新問題有充分了解,具備應對部分技術故障的能力。同時還應強化用電宣傳力度,普及合理用電的觀念,嚴厲打擊破壞電力設施與偷竊電行為。
(6)具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區域應遵從因地制宜原則,建設小型電廠自給自足,以解決遠距線路傳輸所產生的壓降與損耗問題,或用于輸電電力不足時的有效補充,確保供電可靠。部分情況下可作為調頻廠來改善供電質量。此外當供電系統存在無功缺額或無功過多時亦可用于輸出無功功率或吸收多余無功功率,改善農村配網功率輸出因數。
4 結語
電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民眾生活改善所需的一個重要前提,新農村建設極大地提高了我國農村區域用電需求潛力。我們在建設新農村電網時應合理規劃新農村電網建設,從思想層面予以高度重視,并對新時期、新背景下的新特點與新需求予以充分考量,設計出最優化的電網規劃編制,同時還應遵循差異化發展這一戰略思路,樹立全局發展觀念,加大資金投入以提高農網科技含量,適度開展超前建設與超前動態管理,確保農村電網規劃與建設工作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建設,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發展,電力先行”的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徐海濟.農村電網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化工貿易,2014(10):182-182.
[2]張鑫.論農村電網建設的智能化改造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9):1284-1284.
[3]蔣林豐.農村電網建設的安全管理難點突破[J].農村電工,2014(09):5-5.
[4]藍冰.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10kV輸電線路的設計探討[J].大科技,2014(18):122-122,123.
[5]劉建民.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做法探討[J].新農村(黑龍江),2014(14):292-292.
作者簡介:柯皓(1973-),男,本科,研究方向:電網規劃與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