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黨校安全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需要,通過物聯網技術以及黨校安防的現狀和需求分析,構建了基于物聯網的黨校安防系,并從安裝RFID門禁系統、網絡視頻監控系統和防火報警系統三個方面探討了黨校物聯網技術在學校安防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物聯網;安防系統;監控;黨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1.110
0 概述
黨校是對黨員和黨員干部進行培訓、教育的學校,基層黨校也承擔著對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的任務,作為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近年來,除了承擔著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重要任務之外,還積極拓展培訓業務,有的地方基層黨校還被批準為中專體制,相繼建成了遠程教學網絡,開通了在線學習、建立實習基地等等,但總體來說,黨校與普通高校在教學對象、教育屬性、教務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方面都有著很大差別,隨著黨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培訓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轉變,黨校安全應急工作基礎薄弱,急需從資金、技術、人力等全方位、多渠道做好黨校安防工作。
物聯網技術被喻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信息產業領域發生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浪潮,被廣泛應用到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消防、食品溯源等等領域,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背景下,切實加強黨校安全管理,引入物聯網技術,把物聯網應用技術與黨校的安防系統結合起來,對于促進“平安校園”建設,為師生提供良好、安全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發揮積極意義。
1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是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好的協議實現物到物(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全面的互聯網絡,物聯網最早是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于1999年研究RFID時提出的,物聯網技術的主要特征是通過信息傳播設備等方式獲取物理世界中的各種信息,并結合計算機互聯網、通信網絡技術實現信息間的傳送與交互,采用智能計算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從而提高對物質世界的感知能力,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1]。
2 黨校安防技術現狀及需求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校園安全防護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黨校的安防工作更多的投入在如何保證校園安全方面,沒有很好的發揮出“防”的效果,安而不妨或安而弱防還較為普遍。雖然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但這也多是作為事后調看的工具使用,沒有很好的發揮提前預警的功能。此外,傳統的安防系統信息融合度不高,難以有效發揮綜合防范水平,迫切需要解決黨校內智能型安防體系建設。隨著物聯網的出現和現實的應用,很好地滿足了數字化、智能化安防的要求。
黨校安防的物聯網化就是采用RFID、傳感器、智能圖像分析、網絡傳輸等信息技術,核心是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通過傳感器、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鏈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2]。建設一整套具有對人口車輛動態實時管理功能的校園周界防護系統、智能門禁、車輛出入口管理系統等綜合應用系統,并實現校園安防信息與公安信息平臺的對接,提高安防的水平。
一旦警報器被激活,智能控制系統就會及時開啟照明設備和警報器,偵測任何可能的入侵者,并把信息及時發送到校園安全防護者的手機上??傊锫摼W時代的黨校安防應該鏈接警報器、網絡攝像頭、互聯網、移動電話和校園內照明設備為一體,為校園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安全防護。
3 黨校安防系統總體框架
基于物聯網的黨校安防系統構建,是在傳統安防系統基礎上,通過黨校校園網,結合物聯網技術,并有效整合校內安防傳統的數據,形成黨校內一個較為完整的安全防護管理平臺,實現對黨校內的安全隱患的及時發現,從而達到提升綜合安全防范水平和能力。根據物聯網的相關技術特征,可以把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黨校的安防系統中劃分為三個層次:即感知層、網絡層、應用服務層,其中,又把應用服務層劃分為用戶層和應用層(見圖1)。其中,感知層是構成黨校校園物聯網安防的基礎,也是獲取原始相關信息的重要感知設備,感知層的主要設備包括有RFID電子標簽、傳感器以及GPS等,以保證采集物聯網所需的基礎數據。網絡層,則主要是對感知層所采集到的基礎信息進行傳遞和處理,通過校園專網實現把數據傳到應用層,通過校園網實現與用戶信息交互。應用層則包括了各種應用服務器,包括數據鏈和數據庫,主要功能是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多源信息融合、轉換、分析,以及用戶層呈現的適配和事件的觸發等[3]。一旦出現需要對終端設備進行控制的情形時,應用層會自動完成向用戶發出相應的控制指令,并經用戶層處理后的數據可以直接通過Internet網與網絡的用戶設備、客戶端以及各種界面接口相鏈接,實現為用戶提供多樣化服務體驗。
4 黨校安防系統的實現
4.1 安裝RFID門禁系統
在黨校入口處,通過設立RFID卡對入校人員的身份進行識別,做好出入校園的第一道安全防護工作。相應的給在校老師和學生每人核發一張RFID卡,對于其他需要出入黨校的人員,可以讓其憑身份證等相關證件給其辦理臨時卡。此外,在黨校的一些重要場所也應設立相應的閱讀器,如圖書館、實驗樓、餐廳燈入口處,設置門禁系統,憑讀卡器刷卡出入,也能夠記錄學生在黨校內的活動軌跡,便于管理。尤其是當黨校內的學生外出時,超過作息時間未歸的,還可以通過短信等方式,提醒其遵守黨校的日常作息時間。因此,RFID卡既可以用于門禁系統,做好黨校的校園安防,也可以在教室等場所設立,用于對校園的日??记诘?,便于對日常教學活動的管理,實現教學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4.2 完善網絡視頻監控系統endprint
網絡視頻監控系統是指使用寬帶網絡提供圖像、聲音和各種報警信號,實現遠程采集、傳輸、儲存、處理與傳播的全新的視頻監控系統[4]。網絡視頻監控系統通常由網絡攝像頭與計算機網絡組成,在黨校的入口、車庫、食堂、圖書室、配電房等關鍵位置要安裝相應的網絡攝像頭,并將網絡攝像頭與黨校內的校園網相鏈接,這樣學校的管理人員就可以實現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對黨校內的關鍵場所的安全做到實時的監控和管理。隨著,對黨校安全防范的智能化、數字化要求越來越高,要求黨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更加完善和周全,因此,可以在上述關鍵節點設置相應的報警裝置,并與學校的視頻監控終端報警設備鏈接起來,一旦出現異常,便可以通過預設的報警模式將異常情況及時的錄像抓拍后自動發送到學校安全管理者的手機上,實現了對校園24小時全天候的安全防護動態的準確掌握。
4.3 強化防火報警系統
傳統的防火報警系統采用的是有線的方式構建火災傳感器網絡,這種火災報警系統結構復雜,布線施工(多為暗埋,后期出現故障不易維護),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高,效率低?,F在大多選擇采用ZigBee技術來構建完善的防火報警系統?;赯igBee技術設計的黨?;鹁瘓缶到y包含了中央監控系統和分布于黨校內的諸多關鍵場所的監控系統共同組成,其局部監控系統組成部件主要有無線傳感器節點、ZigBee路由器、計算機,以及ZigBee協調器和報警設備等等。其運行原理是通過路由節點對黨校重要場所的安裝有傳感器的子節點進行巡回呼喚、數據檢測,實現對校園中火災隱患的早期自動報警。傳感器的節點則主要通過設置單片機,對傳感器捕捉到的信號,如對新型溫度、煙霧或者一氧化碳傳感器等進行實時監測,判斷是否存在火災隱患,然后通過ZigBee無線通信協議把數據再傳輸到路由節點,由路由節點匯總到協調器節點或計算機,從而最終實現對校園防火報警系統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其中,防火報警系統是整個系統的控制和管理中心,負責對火災報警系統的控制、傳感器數據的處理和決策,一旦傳感器節點收到相關的火災預報數據時,根據預設的相關規則,自動采取相應措施,并在確認發生火災后啟動相應的聯動機制。
基于ZigBee技術的黨校防火報警系統實現了整套設備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檢測報警,該系統充分運用了ZigBee技術的自組網絡功能,無需人工干預,網絡節點能夠自動感知其他節點的存在,并確定鏈接關系,實現網絡的結構化。此外,ZigBee技術具有自愈功能,在實際操作中增加或者刪除一個節點或者發生節點位置的變動以及節點出現故障等情況時,網絡都能實現自我修復,確保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5 結語
物聯網技術的實際應用進一步拓展了安全監控的范圍和視角,增加了安全監控的現實措施選擇,減少了安防系統聯網的復雜性,給黨校安防系統的建設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實現了校園門禁管理、考勤、圖書借閱、安全視頻監控以及防護報警的智能化。
參考文獻:
[1]馮文勇.關于地理科學專業野外教學實習的幾點思考——以沂州師范學院地理系野外實習基地建設為例[J].沂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23[02]:56-58.
[2]GONZALEZ G R,ORGANERO M M,KLOOS C D.Early infrastructure of an internet of things in spaces for learning [C]Eigh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Santander,Cantabria:IEEE,2008:381-383.
[3]劉兆元.物聯網業務關鍵技術與模式探討[J].廣東通信技術,2009,29[12]:2-7.
[4]王秀平.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校園安防系統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08]:103-106.
作者簡介:馬璇(1982-),重慶人,本科,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社會科學、政治、創新社區治理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