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日記雜志》執行主編古農先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閻慶生
日記中的歷史場景
————答《日記雜志》執行主編古農先生
文/閻慶生
古農先生:
您好!惠寄的《日記雜志》第五十八卷妥收了,辦得很好,有濃郁的書卷氣。前幾年多次蒙您惠贈書刊,我因忙未能寫稿,很是不安。此次,我回答了問卷中的一些問題。為了節省篇幅,就不再逐一抄錄題目,只是將您提出的問題歸為兩大類(“我與日記——寫與讀”、“我對日記作為一種文體的看法”)——從回答的文字里就可以看到您所提的具體問題;又增加了“孫犁論日記”作為第三部分。
我從20世紀初開始寫日記,一直堅持至今。感到有些事情必須寫下來,包括讀書體會。人的記憶力十分有限。每天都記,如因事耽誤,事后補記。內容是當天的可記之事,人事來往,上課、讀書與寫作情況,有時也寫寫感想之類。偶爾,還寫詩。至今已有10多本了,100萬字左右。以前是在本子上寫的,用電腦后,就寫在郵箱里,過一段時間打印出來,加以保存。以后,家人看看,也是一種樂趣。多年后,一個人的日記,就會成為他懷舊的觸媒。
我記日記,躲進小樓成一統,自得其樂而已。前幾年的日記,偶爾翻翻,覺得挺有情趣。膝下有一小孫子,2014年11月滿6歲。自己是教師,本能地關注他的成長。在四年多來的日記里,盡量撲捉他的思維、語言及其他方面的表現,記下來,是我精神上的一大享受。開始,用博客的形式發布,引起了外地一些網友的興趣。通過記載小孫子的成長過程,我深切地體驗到了幼小生命的可愛,親情的刻骨銘心!
小孫子4歲時,我給他教成語。也用實際的例子講什么是“概念”(如“水果”的種類),他雙手捂住耳朵說:“我不聽!”因為確實難懂。后來,我用生活中最通俗的例子,如“單行道”和“雙行道”的區別,“垃圾車”和“垃圾桶車”的區別;“小學”、“中學”、“大學”都是學校,我們所在的“陜西師范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是具體的“大學”;各個城市都是城市,“重慶”、“北京”、“曼谷”、“廣州”(他去過這幾個城市)是具體的城市等例子,說明什么是概念,以及概念的概括作用,他慢慢有一點懂了。他說:“姥爺,你給小朋友講‘概念’,要舉生活中的例子。‘概念’也是概念,‘生活’也是概念。”“說全班同學學習好,不要把每一個同學的名字說一遍。”后來,我“得寸進尺”,還給他講“概念”的道理——這明顯超越了他這個年齡段的接受能力,他就不愛聽了,表示厭煩。給他教成語,起初他興趣大,但多了他也就拒絕。于是,我讀了一些西方兒童教育的著作,方悟得不能超越兒童思維的發展階段,硬性灌輸,應該發展兒童的天性,讓其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這方面,我通過記日記,自己也有所進步,探索適當的教學方法。日記里,有個體生命的時間刻度,有生命的躍動,有主體精神的微觀景象。
我沒有輯錄日記中的材料,將其連綴為作品。日記里有一些詩歌,但因忙碌而未拿出去發表。在我的日記里,保存著與我交往較多的文化人一些可用的資料。
因為專業關系,我讀過魯迅、胡適、賈植芳、衛俊秀的日記。他們四人堅持記日記的毅力,對我有所鼓舞。胡適的勤奮(其日記中經常抄錄幾千字的材料)激揚了我的意志;魯迅要言不煩的文風,啟發我追求文字的簡潔;賈植芳的大膽直言,令我驚心動魄;書法大家衛俊秀處于逆境之下對尼采所提倡的酒神精神的高度發揚,灼熱了我的靈魂!孫犁的《書衣文錄》是片斷的日記,并不是逐日寫的,因其是在特殊語境下所記,且情感異常真摯、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筆法至為精妙,完全是文學性的日記——我為它寫了兩篇論文。我研究它,讀過不止10遍,書都快翻爛了。我認為,它是現代中國日記史上的一個杰作,是藝術的精品,值得研究。他在這部文錄里,把自己對“文革”的悲憤心情,表達得很充分,很決絕,其高潔的人品令人高山仰止;而他在當日斯文掃地、文化被“革”的情況下,痛切地擁抱作為文化載體的“圖書”,顯示了睥睨權勢、追求真理的雄大氣魄。
還從一些文集和《新文學史料》等刊物上,讀過其他作家和學者如蕭軍、王林等人的日記。
我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日記的形式,是應用文。日記不一定是文學形式——當其具備了文學性之后才可以說它是文學形式(日記的文學性主要表現在語言的功力,包括敘事、狀物、抒情和修辭等方面)。日記的功能主要是實用,許多人寫日記并不是為了創作或者為創作做準備。強調了日記的文學性,就對初寫日記者,是一種束縛。青年人,記起了日記,就會慢慢地找到合適自己的形式,在練習中趨向得心應手。現代社會生活繁雜,節奏快,信息多,日記便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有益的文體形式。
日記,可能會成為研究近現代歷史的學者重要的參考文獻。一些幽暗的、不大為人注意的東西,一些歷史場景中的細節,一些被歪曲了的真相,往往會隱藏在時人的日記里。研究學問的人,讀日記,其動機主要是找材料。自然,也有人出于獵奇心理,閱讀名人的日記。
應該怎樣寫日記,這不能有統一的模式。人們的職業、性情、習慣和關注中心不同,文字功力也有差別,故而日記的寫法自然也就不同。我覺得,作為一般原則,寫日記要簡要、明確,把親歷的事情交代清楚就行了。生活中的重大變動,思想感情的起伏,涉及家庭和個人重要事項(包括經濟方面)的原始狀況,應該記載下來。一些比較重要的信件可以復制于日記之中。重大事情,要寫得詳細一些。日記面對的是自己,理應完全說真話,杜絕假話——對自己說假話者,其人品就值得考慮。簡短的三言兩語式的感想,可以記于日記;如果是成篇的文學作品,那就另外單獨寫好了。
至于日記的定義,我看沒有必要下。給一個概念下定義是西方人的習慣。如要給日記下定義,似乎可以說:把每天發生的事情逐日記下來的文字就是日記。當然,這里的“事情”包括主人的思想感情活動,也包括周圍和家庭的大事以及世界、國家的特大事件。作為文體的日記,比起小說、詩歌、藝術散文和劇本來,它的含義比較簡單;人們不會在這上面有太大爭議的。它,平易近人,不會與人為難。它往往于不經意間,走到你的筆下。現在網絡發達,記日記的人,會以千萬計。然而,把日記作為文體來認真研究者,是不多的。
人們的日記寫作,本意不在發表,主要是為了備忘或有所寄托。普通人的日記,發表的價值不大(除非因偶然機遇記載下了具有重大意義的史料)。大人物的日記,可能或者應該具有史料價值。但關鍵問題在于:寫日記時,作者的態度是否真誠,能否堅持實錄的精神?魯迅、孫犁就懷疑一些大人物的日記之真實性,因為有些人的日記,是涂抹又涂抹了的。一般人,也并不想出版自己的日記。當然,作為一個大國,考慮到文化的繁榮和積累,搜集和研究日記,還是必要的——因為一般人容易忽略它的存在,從而使它被湮沒。
日記,可能會成為研究近現代歷史的學者重要的參考文獻。一些幽暗的、不大為人注意的東西,一些歷史場景中的細節,一些被歪曲了的真相,往往會隱藏在時人的日記里。研究學問的人,讀日記,其動機主要是找材料。但是,我們看到:發掘日記資源,萬分不容易。本人和家人,往往很不愿意把日記拿出來——這里有政治、人事、心理、倫理等方面的障礙。中國日記資料館對此不知有何“秘密武器”?
日記對人生經歷作逐日記載,能夠起到備忘的作用。于作者,寫日記可用來練筆——既能紀事,又可抒情;也是磨煉文字、培育文心的好辦法,養成個體和主體意識與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超越流行觀念的好途徑。于社會,提倡記日記,可以激揚普遍的人文精神,為將來的歷史(包括家族史)研究提供材料。這樣,日記就不僅與文學有關,也就與歷史有關——它是野史的分支。從哲學維度說,日記是個人的王國,是精神現象的實體,是散落的、隱性的宇宙精神。日記又是神秘的、陰性的。它的常態,是隱藏。它是文體中的隱士。它是深層的、和世面捉迷藏的精神潛流。它記載著人的精神歷程,在暗中充實和滋養人的精神世界。日記發表了,它就由陰性變為陽性,成為公眾的精神財富。但歷來發表的日記,恐怕不到1%(以實際寫日記的人為底數)!
日記的私密性是它的天性,也是公民受到法律保護的神圣權利。政治上的放言無忌,個人的恩恩怨怨,重要人事、場景、言論的記載,都可能進入日記。這多方面的情況,是日記發表的妨礙。歷史上,抄家抄日記的事件不少。因此,日記在事實上的作用,大半是私人的用途。錢鐘書曾說過,社會不可能完全透明。我們可以說,個人同樣也難得完全透明。按現代文明的要求來說,孩子的日記,父母也不能看。日記是個人的精神家園。萬物負陰而抱陽,日記是陰性的文體,但它里邊有著陽性的核子。深夜凝望星空,繁星滿天,亮光各異,閃爍不定,深邃無窮——這就給人一種啟示:作為大散文文體之一的日記,有它自己的職分和定位,要把它作為文學的主要體裁,是不大可能的;要把許多人的日記公之于眾,也是不大可能的。當然,也要給日記的搜集、保存和研究一定的地位(您多年前領銜創辦中國日記資料館就很好,很有必要)。對大多數人來說,日記的形式,是應用文。
日記的私密性,其根源是人的本性。日記的研究,其深處是人學與歷史的秘密。何兆武先生說,歷史是人性的試驗場;我們也可以說,日記是個體人性的試驗場。日記文體,既平易近人,又鐵面無情——它考驗著人性的真偽。
微博、微信如果寫得像日記了,自然就是日記。但由于字數限制,它們往往難以被寫成日記。形式是次要的、表面的,有了日記之實,孫犁寫在書皮上的文字,也被看作日記。
我的讀書范圍很狹窄,對日記文體沒有什么研究。據我所知,孫犁晚年讀了一些元、明、清以至民國時期的日記,并作了中肯評論。他讀過清代的三大日記,還讀過《郭天錫手書日記》、《使西日記》、《汪悔翁乙丙日記》、《三愿堂日記》、《西征日記》、《能靜居士日記》、《郭嵩燾日記》等。他說:“看來,小人物的日記,比起大人物的日記,可看的東西就多了。這是因為小人物忌諱少,也想存些史實,傳名后世。”孫犁的《書衣文錄》里有一則《日記總論》,對日記的性質、作用及其寫作,進行了十分深刻的論述。其要點是:
人之喜讀日記,主要認為日記是一種可靠的史料,可反映一個時期的政治、社會的風貌。其實,并非如此簡單。曾國藩、翁同龢日記,這是政治家的日記,然研究政治歷史的學者,想從他們的日記中,尋覓當時的政治材料,并非如入寶山,美不勝收,卻似披沙揀金,十分不易……正因為他們是政治家,所以對于政治問題,才諱莫如深,守口如瓶。日記是私人著述,不易傳播,但向來稍有文化的人都知道,這是危險品,一旦遭抄家之厄,要首先上繳。政治家對此尤其敏感。
日記,歸根究底,是個人的生活史。話雖如此,一個人既生存于一定的時代一定的社會,那么他個人的歷史,也就必然或多或少反映出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某些面貌。
日記各有風格,各有目的。有的記事失實,有的多存恩怨。有人甚至偽造日記,涂改日記,以作自我修飾。另外,日記亦如名人字畫,傳者不必佳,埋沒者或有真正價值。
總之,日記并非讀書之要,然藏書家頗以收藏名人精印本為榮。
以上抄錄的文字不少,為的是省卻讀者的翻檢之勞。孫犁對日記的論述,顯示了切實而又嚴峻、明辨而又直逼人心的目光,啟示著我們對于日記文體,應該抱持嚴肅認真的人生態度。
班門弄斧,貽笑大方。是為答問。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閻慶生
2014年11月11日于古城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