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霞 田 豐 王 曉
民航氣象地面觀測業務培訓實操模擬平臺搭建
劉莉霞 田 豐 王 曉
基于民航空管專業業務培訓工作的需求,專業技術培訓平臺的建設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工作。民航氣象地面觀測業務培訓實操模擬平臺主要包括自動觀測軟、硬件模擬系統,人工觀測實操訓練系統,理論答題系統等。該平臺通過對崗位實際工作現場的模擬,完成對新入職、崗前及在崗員工的培訓工作。
隨著民航事業的飛速發展,民航氣象事業也搭車飛奔。幾年來,民航氣象設施、設備投入力度加大,創建了良好的氣象科研工作環境;預報資料越加豐富,準確度逐步提高。在此形勢下,民航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的亟待進一步的提升,用戶對探測精細化、航空氣象預報準確性和精細化、信息傳遞及時性、服務產品的客戶化、氣象信息與運行決策的融合度等方面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以上問題可以說與業務培訓工作息息相關。雖然培訓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培訓能力與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嚴重不匹配。
東北空管局對空管專業培訓進行重新整合,進一步規范全局的業務培訓工作,旨在逐步減輕一線員工所擔負的業務培訓工作的壓力,把精力集中在安全生產上。專業技術培訓平臺的建設,經過一年多的調研、分析及必要性論證,認為民航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培訓實操模擬平臺搭建可行、必行。
目前,新進氣象觀測人員的業務培訓主要以老帶新,師傅帶徒弟。理論學習缺乏系統性,實際操作以見習為主。自動觀測系統與數據庫相連,獨立操作風險大。見習期間,無突發特情實際演練。無疑這都將成為獨立值班工作中的隱患。未來的十年,東北地區氣象觀測員隊伍將迎來頻繁的新老交替,崗位人員的業務能力除保障安全生產外,不足以完成新進觀測人員的培訓任務。以老帶新的傳幫帶培訓模式不再適用于東北地區的觀測業務培訓工作。搭建氣象業務培訓平臺可以有效儉省崗位培訓用工導致的值班力量不足情況,同時保證崗前及崗位的業務培訓效果;專業的培訓團隊結合工作過程能夠做到更加系統、有效的強化、提升員工日常及特情下的工作能力與水平。成立較早的其他局培訓中心,在不斷完善管制、通導等專業培訓的基礎上,也充分意識到氣象業務培訓工作應基于模擬業務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完善。該平臺建設按照《民用航空氣象人員培訓大綱》要求,完成氣象地面觀測崗前相關業務培訓內容。
民航氣象地面觀測業務培訓實操模擬平臺全方位模擬觀測業務工作平臺。完全按照氣象觀測人員培訓大綱要求和實操培訓重點設計。此平臺主要包括八大功能模塊:人工觀測系統;自動觀測系統模擬終端;月、年總簿制作系統;便攜式激光測云儀;能見度目測圖;天氣現象演變情景模擬系統;應急設備實操系統;觀測理論培訓答題系統。此平臺具備氣象觀測業務培訓的所有功能,涵蓋了觀測人員業務培訓的所有內容。
該平臺采用C-S架構運行,因無大數據量運算無需較多硬件投入,對計算機配置要求不高。新建航空氣象專業培訓教室,培訓環境優良,比較適合平臺搭建。該平臺軟件部分主要利用自動站實時傳輸數據和拷貝氣象中心歷史數據建立數據庫作為數據源。
1)模擬自動觀測系統觀測員終端,實現日常編、發報練習;
2)通過歷史同期模擬數據的實時更新,培訓月、年總簿的制作;
3)利用歷史紀要欄的數據模擬天氣現象演變,通過情景模擬再現歷史復雜天氣,訓練觀測人員天氣現象的觀測、記錄、發布能力。目前,民航系統各培訓中心都亟待開展基于模擬業務平臺的培訓工作。尤其是天氣現象演變情景模擬系統,對氣象觀測人員實際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作用。隨著歷史資料庫的不斷豐富,可以讓新入職觀測員短期經歷多種復雜天氣的觀測訓練;
4)建立觀測理論題庫,將觀測理論知識編輯為試題庫錄入,進行線上答題訓練。可幫助崗前及在崗觀測人員消化理論知識,應對執照申請和執照注冊考試。
民航地面氣象觀測業務培訓實操模擬平臺的建設對于東北地區民航系統新進觀測人員的培訓工作意義重大。該平臺旨在配合目前實際工作需要,按照《民用航空氣象人員培訓大綱》要求的培訓內容進行模塊設計,涵蓋氣象觀測人員崗前及崗位所有的實操訓練。該平臺搭建完成后將實現對東北地區民航系統新進觀測人員崗前業務全方位的培訓,有效提高觀測業務培訓質量,大幅提升氣象觀測人員業務水平,將減輕一線員工所擔負的業務培訓工作的壓力。有效緩解未來十年內,全區觀測崗位面臨的頻繁的新老交替所帶來的崗位人員不足,保障能力下降現象。也將為東北民航系統提供優質、完善的氣象觀測業務培訓環境,為東北空管局成為東北民航氣象業務的培訓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礎。

劉莉霞
民航東北空管局
10.3969/j.issn.1001-8972.2015.1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