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水濤
摘 要:介紹了日本獼猴桃和柿子的市場及栽培動向,以期為開發新品種及開拓市場提供參考。
關鍵詞:日本;獼猴桃;柿子;市場;生產動向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4-0053-02 中圖分類號:S663.4 文獻標識碼:B
1 獼猴桃
日本獼猴桃的栽培只有大約40年的時間。20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西部的一些縣將柑橘改植為獼猴桃,以后每年增加,到1990年國內產量達到峰值7萬t,比進口獼猴桃總上市量超過了10萬t。以后栽培面積逐年減少,現在的栽培面積大約為1990年的一半。2002年栽培面積為2 790 hm2,產量約4萬t,2012年面積為2 300hm2,產量約3萬t。
日本人均消費獼猴桃為0.5 kg,與柑橘、蘋果(人均消費4 kg)、梨(人均消費1.5 kg)比較,顯得較少。日本獼猴桃售價高,每1 kg21.8~29.6元(人民幣,下同),并且每年價格比較穩定。2003年日本獼猴桃國內生產量和進口量各占一半,由于國內生產量的下降,從新西蘭進口的獼猴桃增加,到2012年進口占70%,國內生產占30%。目前日本國內獼猴桃生產量每年為3.0萬~3.5萬t。
2012年從新西蘭進口的獼猴桃有所增加,有早熟品種甜綠(スィ-トグリン)和黃肉品種(有早熟品種也有晚熟的品種),其中進口黃肉品種總量有6萬t,這些品種主要從9月至10月中旬進口。10月下旬之后主要進口海沃特和黃金(又名霍特16A),從新西蘭船運到日本,11月20日之后不再進口。進口貯藏的獼猴桃一般售到1月中旬。
日本國內生產的獼猴桃最早上市的時間為10月初,主要品種為早熟的虹紅(レィンポ-レッド),市場賣價高,每1 kg 36元;11月份日本國內生產的海沃特和黃金(又名霍特16A)也開始上市,價格為每1 kg 26.9元,虹紅品種賣價仍然很高。從智利進口的獼猴桃賣價便宜,每1 kg 14.9元。
2012年從東京和橫濱市場調查的結果來看,10月上市的獼猴桃量為600 t,價格為28.8元/kg;11月上市量為500 t,售價25.7元/kg;12月上市量為680 t,售價22.5元/ kg;1月上市量為1 000 t,售價21.8元/ kg。1-4月是日本自產獼猴桃供給的,2013年從新西蘭和智利進口的獼猴桃,早熟品種從5月中旬至6月底上市,晚熟品種從8月中旬至9月底上市。
過去市場上海沃特品種占90%,現在市場上品種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多樣化趨勢。有綠肉、黃肉和紅肉,有無毛的品種和有毛的品種,果實形狀也各種各樣。目前日本栽培的品種中海沃特占85.9%,黃金占7.8%,2010年黃金的面積為127 hm2,主要在愛媛縣、佐賀縣栽培;虹紅品種占2.8%,2010年栽培面積為45 hm2,主要在靜岡縣、福岡縣栽培,該品種是靜岡縣的小林利夫用中國的紅肉品種培育而成,單果重70 g,含糖量比海沃特高,市場售價高。其他品種(主要是中國的黃肉品種)占3.5%。
日本獼猴桃栽培的新品種有莎露克金(さぬきゴ-ルド),香川縣培育而成。2010年栽培面積為6 hm2,品質最好,果實大,單果重170 g,果肉黃色,只允許在香川縣栽培。莎露克天使甜(さぬきェンジェルス-ィト)為香川縣培育的新品種,單果重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達18%,只允許在香川縣栽培。中國培育的魁蜜品種,2010年在群馬縣和靜岡縣栽培了5 hm2;中國培育的黃肉品種黃王( ゴ-ルデンキング),2010年在山梨縣和長野縣栽培了5 hm2。
日本獼猴桃栽培中主要問題有晚霜危害、花期授粉不良以及細菌性花腐病、炭疽病、潰瘍病、蝽類等危害。
在日本獼猴桃比其他水果價格高,收益好,而且穩定。但由于果園勞動者的高齡化,農業年輕勞動力的嚴重不足,所以獼猴桃面積每年有減少的傾向。因此當務之急是維持一定的面積。1-4月的日本獼猴桃市場,主要靠國內生產的獼猴桃供給維持,如果面積過小,產量過低,可能會被美國、中國、韓國的獼猴桃取代,因此需要培育新品種,增加栽培的面積。
2 日本柿樹品種的栽培動向
2.1 日本柿樹品種的變化情況
柿樹從古到今是日本廣泛栽培的果樹之一。明治時期全國有1 000多個品種,主要推廣的品種有富有、次郎和平核無,至今仍為主栽品種。2001年到2010年主要柿樹品種的栽培面積變化情況如表1。
表1表明,日本柿樹面積總體來講呈減少的趨勢,到2010年西村早生栽培面積減少了50%以上,富有、松本早生富有、次郎、平核無減少了30%以上,目前仍以富有的栽培面最大,富有、松本早生富有、刀根早生、次郎、平核無、西村早生、次郎、早生次郎這幾個品種占了栽培面積的70%左右。表1中的其他品種主要是做柿餅的品種,如:甲州百目(別名蜂屋、富士)、市田柿、西條、愛宕(愛宕)等。柿子消費減少的原因主要是被其他果品、點心、小吃所取代,因此需要培育新品種。
2.2 近年生產上增加的新品種
近10年柿樹面積增加的新品種有3個,即:太秋、早秋、中谷早生。太秋從2001年的41 hm2增加到2010年的265 hm2;早秋從2003年的22 hm2增加到2010年的66 hm2;中谷早生從2006年的44 hm2增加到2010年的164 hm2。太秋、早秋是日本果樹研究所雜交培育的甜柿品種,太秋果大、風味好,在熊本縣、福岡縣、愛媛縣面積在擴大;中谷早生是和歌山縣發現的刀根早生的芽變品種,成熟期比刀根早生更早。
2.3 新發表的品種
根據種苗法,2000年以后日本有26個柿子品種進行了登記,其中人工雜交培育的有10個品種,自然雜交培育的有9個品種,芽變的有7個品種。如果按鮮食用、授粉用、觀賞用進行分類的話,鮮食用有19個品種,占70%以上。其中日本果樹研究所培育的品種有早秋、甘秋、貴秋、太天、太月,新瀉縣培育的品種有朱鷺乙女,東京都培育的品種有東京紅,鳥取縣培育的品種有輝太郎,福岡縣培育的無籽甜柿品種有秋王(福岡K1號)。
太秋風味好,太天果實大,秋王(9倍體)是世界上第1個無籽甜柿品種。秋王是由母本富有(6倍體,正常進行減數分裂)和父本太秋(6倍體,花粉不進行減數分裂)進行雜交形成不完全種子(發育不良的小種子),然后進行胚培養形成個體的無籽甜柿。福岡縣農業綜合試驗場正探索將6倍體用秋水仙堿加倍后培育無籽甜柿。日本果樹研究所主要以硬度好、無粉質化、果汁多、糖度高為育種目標,繼續進行新品種的培育。
編譯自(日)《果實日本》2013(10)和《果樹》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