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而言,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能夠緩解緊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習更加投入,而且為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情感支撐。每一位教師都要充分重視教學研究,有效融合激勵促進方式手段,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筆者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在這一方面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本文將做簡要論述。
一、語文課堂上要運用激勵性肯定語言
有些初中語文教師不重視教學語言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不僅缺乏激情,而且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工作中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并對教學中所運用的語言進行全面的分析,多使用激勵性肯定性的語言,多認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優異之處,以這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顯示,初中生在學習活動中更加在意和關注來自教師的評價。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恰當的切入點進行表揚激勵。例如,對于一些性格內向、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應當在語文課堂上多鼓勵他們踴躍發言,使其參與到相互合作探究之中,對他們在學習態度、學習方式方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進步予以肯定,當眾表揚他們,讓全班同學對他們刮目相看,這樣可以在語文課堂上營造濃厚的氛圍,更加體現了正面激勵促進效應。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將各種契機資源整合起來,多開展激勵性的評價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快樂,讓緊張而繁重的語文學習活動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能夠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激勵性語言的運用能夠為課堂教學融入更多的鮮活因素。
二、作業評改上要體現激勵性評價文字
作業評改是初中語文基礎延伸的一個環節,學生需要在作業練習中鞏固所學到的內容,教師也能夠借助于作業了解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通過反饋信息評估教學效率,并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方向引領。筆者在這一環節也另辟蹊徑,對學生進行激勵。大部分教師在語文作業評改時簡單采取等第評改的方式,要么采用ABC要么采用甲乙丙。筆者在等第評定的基礎上又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評語的補充。例如有些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薄弱、成績滯后,但是他們在學習中認認真真,哪怕答案不夠完整甚至出現錯誤,但是每一筆都在認認真真地書寫,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學習是非常用心投入的。對于這樣的情況,在等第上按照標準評定,雖然也出現了錯題,但是筆者在作業上附加了書面評語,對這位學生學習的認真勤奮給予肯定,同時也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這樣的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作業中的錯誤時,不僅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幫助,而且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增強了認真學習的動力與激情。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充分重視了作業環節的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從作業環節增強積極性,從而為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增添正能量。
三、教學要求上要彰顯激勵性導向引領
對初中生語文學習成效進行評估,教師不能“一刀切”,而要因人而異,兼顧發展差異。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分層設置的方法來制定教學要求,要確保學生基本能夠達到這一標準,并讓學生在切合自己能力基礎的目標要求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增強滿足感,從而發揮分層目標對學生的激勵性促進作用。簡而言之,教師要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習不再艱難,增強其學習自信。特別是對于中等以下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自信能夠發揮更為明顯的促進作用。筆者從教學各個環節入手,讓學生對照自身的學習目標要求設定奮斗的目標,同時還組織開展同一層級學生的學習競賽活動。例如將同一難度要求的學生組成一個層面,在語文學習中相互競賽,鼓勵他們比一比、賽一賽,從基礎知識的牢固把握到閱讀分析理解能力、作文創作能力、背誦能力等等各方面進行學習競賽,讓處于同一個層面的學生相互競爭,大家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能夠較好地體現分層差異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作用。同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表揚激勵的環節,也要體現不同的標準、不同的難度,從而綜合形成促進語文教學深入開展的強大合力。
四、考試考核上要發揮激勵性促進作用
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成效考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激勵性促進作用在其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示與體現。傳統的模式以同樣的標準面對所有學生,相應地就會出現一個長期后進的群體,分數低,居于班級后列。這樣的教學考核模式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筆者在考試考核環節體現激勵性促進效應,主要是采取能力加成績加態度的立體評估方式,以及在卷面測試環節分類進行。在考核方式上除了測試卷面成績,教師也同時對學生語文基本能力進行等第評定,對他們的學習態度撰寫評語,從而全面綜合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狀況。這樣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單純考核學生卷面成績而形成的“以分數論英雄”的怪圈。同時,在筆者書面測試上對學困生單獨考核,以基礎性內容為主,這樣就避免了學困生分數低下的窘境。運用這樣的方式開展的初中語文教學考核,不僅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降低了畏難情緒,而且能夠有效提高其內在學習激情動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充滿激情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之中。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無論是課堂教學需要還是整體教學效率提升的需要,積極的情感必不可少。教師要重視這一方面的研究,充分體現教學中的激勵促進效應,從而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鄧化軍 江蘇省南通市小海中學 22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