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在北京聯合發布了由雙方合作編寫的《日本核材料問題研究報告》。這是中國學術機構首次發布關于日本核材料問題的報告。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秘書長陳凱當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日本通過各種途徑,貯存了大量的敏感核材料,遠遠超出了它的實際需要,存在嚴重的核擴散、核安全以及核恐怖主義風險。”
· 陳凱指出,各國都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但日本的情況十分特殊。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規定的無核武器國家中,日本是惟一具備核材料商業規模后處理的國家。以國際原子能機構定義的“可直接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為標準,日本擁有47.8噸敏感度極高的分離钚,其中有10.8噸存于國內。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曾宣布實施“無剩余钚”政策,但20余年來,日本分離钚的總量反而增長了一倍。此外,日本還擁有約1.2噸用于科學研究的高濃鈾。
· “日本為何存儲這么多的核材料?如何確保這些材料的安全?日本通過發展核武加速軍國主義化將對世界和平產生怎樣的不利影響?中國又應如何應對日本日益膨脹的核武野心?”本期專題,將為讀者揭示日本的核魔魘。endprint